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具有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提供各种公益服务、募集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就业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也面临诸多困境。促进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应制定和完善新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加大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是适应新公共管理潮流、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多元化需求、提供多种公益服务的重要举措,是扩大民主参与、促进社会改革创新的战略选择。新时期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分明、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要求,探讨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实现路径。要正确处理社会管理中新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提高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健全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管理,优化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冲突"善治"的实现,必须以丰富的社会资本为基础,推进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共治。作为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社区社会组织的信息资本、人力资本、网络资本在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中分别扮演着"指南针"、"疏导员"、"关系网"的重要角色。然而,先天不足、能力不足、支撑不足,造成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困境。创新管理制度、强化法律保障,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培育社区公共精神、社区志愿参与制度化,是优化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和科技类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不仅能够引导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也能够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结合广东省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实践,分析新时代社会组织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发挥"助推者""搭桥者"和"稳定器"的作用,社会组织在参与产业转型升级中具备了必要性;同时,多个重大历史节点形成叠加效应、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释放政策"红利"以及社会组织迈入健康有序发展时期等重大机遇期的交汇,为其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能性。探索推进社会组织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需要转变对社会组织的功能认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决策事项制度,制定配套政策将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相关活动纳入公益资助范畴,搭建社会组织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交流互动平台,加大对社会组织赋权增能力度。  相似文献   

5.
社区公益服务标志着我国社区发展层级的提升,但仍呈现体系破碎、功能紊乱的状态。因此需要努力推进机制创新,统筹公办福利与民办公益两个体系的改革,在同一进程中解决行政化的问题与社会化的问题。借助治理理论提供的思考框架,可寻求一种融合多种制度体系、容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有效配置资源并且承担更大社会变革使命的社区公益服务新机制。这种新机制以多主体参与为轴心,以建构责任政府、"社会企业"和"社会市场"为要旨,以政府、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和基层党组织的适应性调整为基础,以协商性参与、知识整合、体系开放、社会学习为纽带,可组建起一种社区公益服务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6.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和社会单元,同时也是城市管理体制中最基层、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现代化进程表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它们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整合的功能,是当前我国转型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新趋势,也是形成社会协同共治格局的新要求。上城区政府、社区、社会在协同治理中互利共强,社会组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走出了符合时代特征、彰显本土特点的"上城模式",为社会管理创新补给了养分,引发出社会协同治理更深层次的观察和解析。  相似文献   

7.
社区治理是社区内相关主体间合作和互动的过程或机制,通过建立共同协商和广泛参与机制,促进政府与社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框架中强调合作治理具有现实的基础,但是,作为社区合作治理重要主体的社会组织存在着行动意识缺失、行动能力不足、管理规范缺乏等问题。上海市C社区的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合作治理中探索了四大策略,对于社会组织合作伙伴的角色定位、社会组织作用空间的有效拓展、社会组织规范运作的制度健全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有助于提高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推动城市社区参与,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参与的突出问题表现为:自治参与意愿较低、呈非均衡性分布;参与目标层次低、形式不够丰富;非政府组织进入社区的手法不够专业。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必要整合城市社会资源、分担政府责任、维护和扩大公民权利,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9.
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重要载体,在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铜陵市在实现以撤销街道为核心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在优化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阳光社区以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公益园为平台,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构建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和社工三社互动的社区治理结构,提高了社区治理水平,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会领域的公益组织孵化器方兴未艾。而在经济领域,各国的企业孵化器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公益组织孵化器与企业孵化器的最大不同就是孵化目标不同,即企业孵化器的孵化目标是营利性的企业,而公益组织孵化器的孵化目标是非营利组织。但在其他诸多方面,各国推进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做法以及企业孵化器经营管理的做法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我们理应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借鉴各国经验,推进公益组织孵化器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协作治理理念赋予社会企业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合理性,社会企业的本质决定了其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作为整合了公益与商业的混合型组织,社会企业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有助于创造多重价值。在实践中,社会企业参与社区公共服务表现为以融入地方社区为基础进行资源筹措、服务性劳动创造和促进服务价值实现的活动与过程。基于价值主张的内容与价值创造的主体形式两个维度,社会企业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模式分为社区精细服务商、社区精细服务体、社区综合服务商以及社区综合服务体四种。当前,推动社会企业成为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体系的重要力量,需要在政策支持、理念传播、组织能力建设、社会生态系统支持以及社区基础巩固方面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非营利组织孵化器是一种新的公益培育模式,借鉴了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形式,是支持型组织的一种重要类型。非营利组织孵化器能够整合政府和民间资源,为初创期的草根非营利组织提供系统支持。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非营利组织孵化器的内涵、类型、功能,分析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的出现是为了回应社区社会组织资源整合以及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整合管理两方面的诉求,因而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自主发展"与"加强政府社会管理"两个方面。在天津等地的实际运行中,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一方面在整合社区资源、助力社区建设以及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中显现出成效,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重量轻质、发展路径单一、行政化倾向等"发展偏向"。在未来发展中,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应该正确处理与重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能力与活力,同时需要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4.
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需要社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的全面良性互动与深度合作。从现实情况看,总体上处在由一般松散型合作向深度合作过渡阶段,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原因在于:国家政策层面缺少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导向,在顶层设计上存在先天不足。社区与社会组织缺乏动力以及街道办事处没有搭建好双方合作的平台。解决的办法:一是搞好顶层制度设计;二是社区居委会与社会组织都要具有开放、尊重、包容、合作意识和内生动力;三是街道办事处通过公益创投等形式为社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合作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5.
广东社会组织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数量大、种类全、政会分开、日益完善、在流动人口中较为活跃、境外渗入等特点,其发展既促进了经济社会进步、行业管理、社会福利公益和教科文等事业繁荣以及流动人口的和谐稳定,也存在社会认识模糊、缺乏资金人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广东社会组织建设取得多项新进展,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要继续走广东特色的发展道路,有必要针对问题进一步采取一些政策和措施促进广东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服务、经济组织运行、不同阶层居民生活多方面交织的区域性共同体。只有社区日趋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基础。探索和谐社区语境中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新模式,既是加强和改善非营利组织生存状态的现实路径,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性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厦门亮眼睛(育秀社区)公益亲子俱乐部的出现为和谐社区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样本。亮眼睛及时准确回应社区需求,为育秀社区搭建了温馨真实的平台;坚持互助成长的公益理念,为社区和谐提供清新的精神动力;其整合、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并与社区良性互动,构建了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伙伴关系。亮眼睛模式因其低成本、高快乐参与的草根性,从而具有复制、孵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研究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而重塑由政府介入、市场参与、组织发展与居民集体行动构成的社区治理新结构则是其要点。政府是引导者、服务者与监管者,提供基础性社区服务;市场是资源的主要供应者,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多样化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社会组织是政府与市场的补充者与调节器,通过公益服务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社区居民是社区事务的参与者,通过集体行动维护自身权益。在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新治理结构下,依靠法治保障与科技支撑,多元主体民主协商、通力合作,进而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已有大量研究验证了社会资本对公众参与行为的积极作用,但对其"如何影响"却极少涉及。为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以社团和关系为两大维度,构建了社团资源动员和人际关系影响公众参与行为的分析框架。以CGSS2012全国调查数据为基础,验证社团动员和人际关系对公众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以及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在城市社区,社团动员和人际关系对公众民主选举和公益服务参与均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且人际关系中的亲戚间强关系也促进了城市社区的维权参与行为。而在农村社区,社团对民主选举作用并不显著,但特定的社会服务类组织对维权参与却表现出显著正向动员作用,且人际关系中的朋友间关系促进了农村社区的公益服务参与。这样的发现对增进中国情境下的公众参与认识,进一步培育公众参与能力,引导公众有序参与,进而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开放型社会中的城市社区如何有效治理一直是未解难题,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社会和谐稳定与有序发展。基于对A市"邻居节"的考察,对破解城市社区治理难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A市邻居节以消除多元社区居民共存下的陌生及戒备心理为缘起,构建居民主体与多元辅助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开展贴近生活与符合"众口味"的服务活动,营造凝聚力与认同感的良好氛围,为快速个体化、阶层化的现代社会消除陌生、分歧,构建情感认同提供了抓手;为断裂性社会重建社区公共性,消除空间分离,促进社区空间融合奠定了基础;为异质性、脱域性城市社区构建记忆共同体,实现城市社区营造,促进社区公共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研究表明,强化开放型社会中的社区公共符号、社区记忆,搭建有利于居民交流、交往的空间及载体,建立居民需求导向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开展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可以为社区居民寻找认同与精神归属提供基础,在消除阶层结构、职业壁垒中使居民重新回归社区社会,最终创建有温度与厚度的社区共同体,正是现代开放型社会中的城市社区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实践模式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认为当前初步形成以"制度导向型、服务融合型、载体支撑型、主体协同型"四种类型的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实践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四种类型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实践模式既有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元素,也存在缺乏统筹城乡观念、户籍改革难落实、社会融合政策"碎片化"、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议以统筹城乡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构建社会融合政策体系,建立以家庭政策为基本单元的社会政策取向,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和企业协同、流动人口主动参与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治理格局,全面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向更高质量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