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展行业协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松青 《创造》2001,(3):18-19
经济转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20年来,区域的崛起和区域经济的个性化发展,使中国经济渐入五彩缤纷和异彩纷呈之佳境。然而,市场力之作用的固有趋势使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区域发展差距日益扩大。1978—1999年,从GDP总量的地区构成和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来看,东部地区呈现持续上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尤其是1994年以前,东部地区上长的趋势和西部地区相对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1994年以后,  相似文献   

2.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罗锐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提出的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的时期。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是地区差距扩大最快的...  相似文献   

3.
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的思考邓宁平朱占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因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示范作用,使沿海同内地处于不平等的竞争起点和竞争环境,产生地区经济差距急剧扩大、地区产...  相似文献   

4.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曲靖民族地区与曲靖区域经济间发展差距,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曲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形成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1995年与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9%。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3%,但由于发展起点不同,获得发展机遇不同,民族地区与全区发展差距逐渐扩大。民族地区人均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差距由1990年的146元拉大到1995年的427元。1995…  相似文献   

5.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陈韶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我国在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中百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则是落实这一方...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20年来,区域的崛起和区域经济的个性化发展,使中国经济渐入五彩缤纷和异彩纷呈之佳境.然而,市场力之作用的固有趋势使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区域发展差距日益扩大.1978-1999年,从GDP总量的地区构成和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来看,东部地区呈现持续上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尤其是1994年以前,东部地区上长的趋势和西部地区相对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严重、深刻的。在这个空间演化过程中,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趋势。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地区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8.
区域发展差距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统一。经济全球化既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加大了我国国内地区发展的差距。由于国际环境中存在分裂势力,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的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带来威胁。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缩小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强化中央对边远民族地区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王鑫 《淮海论坛》2012,(2):24-26,47
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区域发展史。一定程度上也可谓一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史。新中国前30年。基于建国初期工业不均衡格局以及国防安全的考量.当时提出“均衡布局,重点发展中西部”的区域发展思路;改革开放30年来,为了尽快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并为改革开放探索道路,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成为当时决策的必然选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内区域差距的不断扩大,最为突出的是:空间开发失序,资源和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不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越发突出,呈现出东西部差距扩大、东北落后、中部塌陷等状况,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呼声日益升高。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协调发展逐渐成为决策者的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扩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农村工业发展落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分析西部地农村工业发展中的问题,探索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工业的出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差距扩大问题何群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有人认为,在2000年前,我国最大的改革难点和风险将出自东西部关系上。这种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无疑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那么...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几个问题曾赤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地缘条件及经济发展的起点差异甚大。如何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构成中国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之一。鉴于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已就我国的东、西差距及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边疆地区作为推进我国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边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实现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还有利于缩小边疆地区与沿海及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扭转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缩个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几点对策赵长河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近年来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有所扩大。当这种差距拉大到人们难以承受时,势必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政治的问题,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协调发...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思想初探王文臣王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思想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允许和鼓励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缩小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3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首次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地区之间的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区域增长速度继续呈“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的排序格局,速度差距继续有所缩小;区域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的格局。2010年,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将继续启稳回升,各地区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距扩速放缓”态势。针对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出现的基本趋势,本文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特提出了3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以下简称入世),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从整体上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对中国地区间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入世有可能继续加大中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之间已存在的经济差距。所以,如何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保持中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一、入世后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经济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目前中国中西部地K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L存在较大的差距,据统计.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6.5%一人日占全国的594%。‘”但1998年中西部…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程度上言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规律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我国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唐代以前 ,中国西北部地区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自宋代特别是南宋以来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移向东南地区 ,同时 ,政治和文化中心也随之东移 ,明清以来 ,东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总体差距拉大。新中国成立后 ,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构成了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之一。因此 ,如何合理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正确地处理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做到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以推动地…  相似文献   

19.
缩小东西差距重在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造血”功能毛惠辉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对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距扩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  相似文献   

20.
东西部经济优势和劣势的动态分析赵崇生林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急剧扩大。一般认为,这是我国区域非均衡增长的必然结果。但对于如何有效遏制这种东西部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仅仅只是从发展战略的调整方面去考虑,而很少分析用发展战略的调整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