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周作人二兄弟联袂走上文坛,其成就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鲁迅和周作人,按其各自在文学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然而这两位亲密无间的兄弟最后却反目成仇,走向决裂,令人叹惋。关于周氏兄弟失和的缘由,值得探究。在周氏三兄弟中,大哥鲁迅在青年时代应当说对周作人情谊最深。他们之间年龄相差只有四岁,自幼一同玩耍嬉戏,在同一所私塾上学,共同经历了家道中落的变故,一同到乡间避难,之后又先后到南京读书,赴日本留学。不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书信不断,互相作诗唱和,赠书寄文,他们一同翻译,一同… 相似文献
2.
鲁迅家原有兄弟四人,小的早夭,剩下了哥儿仨。鲁迅居长,老二作人,老三建人。周氏三兄弟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他们所走过的不同道路,对世人特别是对他们的读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很高的认识价值。正如郑振铎所说,周作人以其文化方面的业绩,在现代文学史上将同鲁迅一起发出耀眼的光芒。然而,鲁迅与周作人这对“双子星座”,情深意笃四十载,一朝失和,永无修复,晨昏相隔,甚至殃及后代,断绝交通往来,这不能不令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4.
5.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以思想性卓著于文坛,批判精神开一代风气,因"彷徨"而"呐喊",因"呐喊"而"荷戟独徘徊"的鲁迅,与其胞弟周作人的恬淡闲适的文风,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形成鲜明的对比.鲁迅的作品如"匕首"似"投枪",以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直面"惨淡的人生";周作人的作品寂寥苦涩,如大彻大悟的道人,隐隐然流露出对虚幻人生的哀伤. 相似文献
6.
7.
8.
9.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探索,勇猛战斗,严于解剖自己,坚定地与民族革命斗争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密切协同,共赴国难,因而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与热爱。 相似文献
10.
11.
鲁迅上海时期的杂文常剪辑或引用各类报刊的新闻、言论、轶闻等作为其中的引语,并使之与创作主体之间产生互动关系,以引语性的话语方式在语言的丛林中积聚起思想的锋芒,穿透各种意识形态编织的权力网络,揭示各种话语背后的权力机制,呈现出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鲁迅上海时期杂文采用的引语性的话语方式,使所引之语(他人的声音)和作家自己声音之间产生了寓言性的联系,有利于鲁迅打破所引用的话语的规定性,捕捉到话语发展的新的被掩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陶文昭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11(1):27-30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既重视总结经验,也注意汲取教训。邓小平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探索,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教训也是宝贵的财富,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教训。深刻汲取这些教训,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3.
苏共的瓦解有许多原因,但苏共在推进党内民主化时没有把握好民主的方向、速度和限度,没有把握好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关系是导致其土崩瓦解的重要原因。理性反思苏共党内民主化的经验教训并加以借鉴,对我们加强党内民主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最近老是做一个梦:自己爬着长长的石梯。醒来,就会想起十八梯,淡淡的惆怅就盈满胸腔。周作人说,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十八梯就是我的故乡,在这里住过多年的我,种下了对重庆“母城”的记忆,也种下了我的乡愁。 相似文献
17.
鲁迅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一些与他有关或相关的事物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些以鲁迅名字命名的事物有的一直保存到现在,有的广为人知,有的则鲜为人知,但有的或者当时就没有被采纳,也就更不为人所知了,兹撮其部分,就此见出历史岁月的风霜。鲁迅县、鲁迅大学、鲁迅文学奖金、鲁迅研究院、鲁迅铜像:鲁迅逝世后,苏区的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迅即向南京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南京政府提出要求,除举行国葬和将鲁迅付国史馆立传外,建议将绍兴县改称鲁迅县,将北大改为鲁迅大学、同时设立鲁迅文学奖金和鲁迅研究院,并在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最终以中国共产党的全面胜利与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而告终。历史和人民曾三次选择了中国国民党(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然而它并没有抓住历史的机遇,逐渐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逃不过被抛弃的命运。一切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规律,然而我们对于国民党为何"失道"、如何"失道",却经常不得要领。本文的立足点不在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而是聚焦于国民党作为一个政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并从中得出八个教训。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后不久,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及和平建设时期的到来,官僚主义在苏维埃党和国家机关中相当严重地泛滥开来.斯大林不仅认识到了党和国家机关中种种官僚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性,而且还提出了一套预防和克服官僚主叉的措施,打击和惩办了一些腐化变质的官僚主义分子,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然而,斯大林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又是不彻底的,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后不久,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及和平建设时期的到来,官僚主义在苏维埃党和国家机关中相当严重地泛滥开来。斯大林不仅认识到了党和国家机关中种种官僚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性,而且还提出了一套预防和克服官僚主义的措施,打击和惩办了一些腐化变质的官僚主义分子,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然而,斯大林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又是不彻底的,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