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军 《党史文汇》2005,(9):38-41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 1894- 1961)不仅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无数个体现我们民族美德的英雄形象,而且在人生的舞台上,又以我们民族的美德塑造了自己的形象.当年,<自由西报>的记者曾说,梅兰芳"一直实行着个人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蛰居香港、上海,留起唇髭,息歌罢舞,隐居斗室,作画自慰,仅靠典当和卖画为生,全家过着清贫艰难的生活.对于梅兰芳"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民族气节,人们给予了无限的崇敬和景仰.  相似文献   

2.
原法租界马斯南路121号(即今卢湾区思南路87号),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在上海的寓所。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在香港、上海蓄须明志,拒绝为敌伪演出。他这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深为广大群众传颂和钦仰。著名剧作家田汉所作  相似文献   

3.
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鲁迅则被誉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据查证,鲁迅与梅兰芳生前并未有过深的接触与交往。20世纪50年代在纪念鲁迅的活动中,作为全国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不仅从不讲话,而且很少出席,即便是勉强来了,往往不是迟到就是早退。梅兰芳对鲁迅反感,皆缘于鲁迅生前对京剧及梅兰芳个人不留情面的批评、挖苦和讽刺。  相似文献   

4.
梅兰芳是中国杰出的京剧表演大师.解放前他是誉满京华的"四大名旦"之首,特别是全国解放以后,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与他在国际国内的影响,都是任何当代艺术家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梅兰芳在日伪统治时期为了不给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登台唱戏,他长期隐居在上海,蓄胡明志,百般回避日本人对他施展的金钱利禄的诱惑,宁死不肯为日伪演的高尚戏德时至今天仍让人们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京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作为一种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曼妙的西皮二黄唱腔自然流畅,古老的戏曲故事演绎着上下古今诸生世象。曾几何时,京剧市场盛极一时,梅兰芳等艺术大师所到之处门庭若市。然而,随着京剧舞台上一次又一次的幕启幕落,当今的京剧市场已不再辉煌。作为一名京剧从业者,我曾有过困惑和...  相似文献   

6.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他那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夫人进屋轻问:“何不请秘书笔录或整理呢?”梅兰芳放下笔,郑重答道:“不,这不能请人代笔!”  相似文献   

7.
冯梅  刘莉 《党史文苑》2003,(2):32-37
中国京剧旦角第一派——“梅派”的鼻祖梅兰芳,是闻名中外的表演艺术大师,在他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共排演400多出京戏,塑造了许多剧目角色,为繁荣发展祖国的京剧艺术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他还将国粹带出国门、冲向亚洲、征服欧美,使之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赢得举国欢腾。他蓄须八年,隐居上  相似文献   

8.
正京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作为一种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曼妙的西皮二黄唱腔自然流畅,古老的戏曲故事演绎着上下古今诸生世象。曾几何时,京剧市场盛极一时,梅兰芳等艺术大师所到之处门庭若市。然而,随着京剧舞台上一次又一次的幕启幕落,当今的京剧市场已不再辉煌。作为一名京剧从业者,我曾有过困惑和忧虑。阅读李峰先生的《"六支服务团队"成就一代京剧大  相似文献   

9.
许良廷 《党史纵览》2003,(12):30-35
人民艺术家赵丹的一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也是坚韧奋斗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一生。在50年的艺术生涯里,他呕心沥血,不断以自己的艺术精品奉献给人民,主演了40部电影、50多部话剧。他不仅是中国影坛而且是世界影坛上最杰出、最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0.
顾育豹 《党史纵览》2002,(11):44-45
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隐居于沦陷区上海,蓄须明志,断然摒绝在日军铁蹄下登台演出,以此与日伪残暴邪恶的势力抗争.其坚贞不屈的凛然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仰.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不独老年人喜爱京剧,就连青年人,甚至娃娃们也能唱得有板有眼;不独中国人喜爱京剧,外国戏迷也越来越多。置身这种日渐深远的艺术氛围中,我们不能不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3,(2):55-55
汪吉麟(1871—1960),字蔼士,江苏丹阳人,著名国画家。汪吉麟一生爱梅、植梅、咏梅、痴心画梅不下千幅。著名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曾向其学画梅花,齐白石也曾盛誉:“当今画坛,梅花画得最好的是汪吉麟先生。”  相似文献   

13.
隔山 《党课》2012,(1):119-120
艺术大师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早在上世纪初,徐悲鸿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大师的作品,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4.
梅兰芳研究会理事、梅兰芳京剧团一级演员李玉芙,在谈到她从北京戏校到实验剧团的经历,谈到彭真市长多年来对自己在事业及生活上的诸多关怀,说到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她说:我真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形容彭市长,想来想去,还是“老共产党员”这个词最能概括他的风格和为人。关怀细致入微。以彭真为首的北京市委、市政府,为一群京剧艺术之燕展翅高飞提供动力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是1952年2月成立的,第一届学生共120人,分为京剧表演和伴奏两个专业班。这年冬天,年仅14岁的李玉芙从东北走进了这所学校,学的是表演专业。学戏…  相似文献   

15.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所以享誉中外,不仅在于他对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贡献,而且在于他那高尚的为人之德,特别是他那凛然不可欺的民族气节。正如一位俄罗斯艺术大师对他评价的那样:“梅兰芳的艺术魅力之所以超越国界,一是其高深的京剧艺术造诣使然,二是他伟大的民族气节征服了人心。”  相似文献   

16.
泰州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代泰州与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金陵南京相呼应,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泰州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泰州学派”创始人哲学家王艮、“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地质学家丁文江等,均是泰州历代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6,(9)
正梅兰芳先后娶了两位夫人。第一位夫人名叫王明华,她先后为梅兰芳生下一双儿女。因梅兰芳长年在外演出,王明华为照顾他的起居生活,做了绝育手术。但不幸的是,一双儿女在幼年时夭折。不得已,梅兰芳娶了第二位夫人福芝芳。婚后,福芝芳和梅兰芳十分恩爱,先后生了9个孩子。老大是个男孩,老二是个女儿,三、四、五均是男孩,六、七、八又是3个女孩,最后一个是小儿子梅葆玖。由于过去医疗条件很差,梅兰芳与福芝芳的头3个孩子也患病夭折了。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6,(6)
正梅兰芳迎接共产党解放上海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清晨,梅兰芳走在上海建国东路上,见许多解放军战士露宿街头,解放军纪律严明的情景让他感慨万千,回家后他对家人说:"共产党的军队确实解放了上海,纪律好极了。"31日,一场欢迎和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义演在上海南京大戏院举行,承担此次演出的主要是梅兰芳剧团。第一天演出结束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4,(1):35
徐向前元帅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与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国防的巩固,建立了卓越功勋。生活中的徐向前心灵手巧、爱好广泛,通摄影、喜戏曲、会乐器、能缝补、善手工、爱读书、好书法。他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布衣元帅"。  相似文献   

20.
陈大超 《党课》2013,(8):74-75
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他的背后还有个特殊的智囊团。其成员多是京城名流,由于酷爱京剧,自发组织起来,为他出谋划策、创作剧本、联系演出,出钱出力,事无巨细,几乎无所不包。这些人都是梅兰芳的超级“粉丝”,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梅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