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管制到多元治理:社会管理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 《长白学刊》2012,(4):127-12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社会管理模式的转换:由管制走向多元治理。原因有四:一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多元利益主体,奠定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二是社会组织的崛起,使政府有了新的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三是政府管理社会能力遭遇瓶颈;四是公民意识高涨,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条件。具体路径为:明确政府权力边界,防止权力扩张侵蚀社会;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鼓励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建立有利于发挥公民主体地位的机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按历程可划分为"企业办社会"的"超载"阶段、"粗放市场经济"的"空载"阶段和"科学发展观"的"适载"阶段。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重视重塑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生成的社会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丽涛 《前沿》2010,(13):108-112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的理性认识,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和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生成必须具备不可缺少的社会基础。市场经济为其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国家与社会的分化为公民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结构基础,民主政治为其生成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公共文化服务:理论蕴涵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纽带",文化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方式提供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尺,表达着文明社会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理念,标志着国家赋予和保护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宪政文明,也体现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行政文明。这是一种全民的文化自省、文化自觉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题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间组织的兴起、基层自治的蓬勃发展和网络公共空间的形成,促成了中国现代公民社会的萌芽与发育.公民社会的成长,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构建.因此,人民政协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根据公民社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自身的改革来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从而架起公民社会和政府、市场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服务于公民、追求公共利益、重视公民权和人的价值,注重以公民为中心,这样一套公共行政理念为我们探讨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依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构建和谐社会: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民意表达机制;培育和发展社区及公民社会组织;增加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机会;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强调公民精神和公民美德;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并不单纯只是一种经济运作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市场经济必然会动摇传统道德的基础,使之经受新的冲击与考验,但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首先,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使得广大公民的主体意识日渐觉醒,主体地位不断得以强化,同时对不同道德价值进行自由选择的自主性与责任感大大增强;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导致道德与经济重新“并轨”;再次,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相适应,广大公民的一系列传统道德观念正在经受冲击,而一系列新的道德观念、道德规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时代、社会和国家对我们中学德育工作者和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新课题。它对培养和造就我国现代和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有着特殊意义。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政治课教师的基本职责、义务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由平等意识、网络媒体勃兴提供的多元表达平台、民主政治进步造就的个体意识启蒙,所有这一切,成为人们权利意识的萌发、表达和伸张的"时代注脚"。与之相伴,"权利意识"的高涨,也为树立法律权威、培养法治观念、发掘公民意识,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成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迅速崛起。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发展也内在地契合了党实行民主执政的需要。一方面,党的民主执政方式的确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民主要求;另一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党的民主执政方式,也需要一个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作为基础提供支撑。以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理论为研究视角,全面认识公民社会与民主执政的关系,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党成为民主执政的执政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祁玲娣 《前沿》2007,24(3):130-13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自主、理性、合法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实质上是法制化,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反映这个国家的民主发展水平。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公民真正实现自身民主权利;有利于民主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相辅相成,是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警民关系建设的困境在于路径选择的偏失:完全的工具主义态度导致警民关系建设价值层面缺失;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不成熟,使警民关系建设缺乏支撑力量而流于表面化;对政治文化中核心价值的深度挖掘不足,导致警民关系建设断裂和位移。现阶段警民关系建设路径选择,应摒弃工具主义思维定势,恢复警民关系建设的原初理念,推进价值层面的范式转换;应加大公民社会建设力度,大力培育现代公民,促进制度环境再造和优化;应建设优良的政治文化,彰显政治文化的价值,为互动合作警民关系的成长提供可能空间。  相似文献   

13.
陈玉林  马丽 《前沿》2008,(9):125-128
在社会利益主体多元、社会需求日益差异的时代,需要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多元化。政府、市场、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数量迅速增长。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正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中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原因和对我国推进社会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发挥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上确认迁徙自由,是完善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需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迁徙自由的确立提供事实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迁徙自由提供动力,各种制度改革和社会变革为迁徙自由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撰文指出,目前世界上的市场经济大体有三种模式: 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吸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长处,比如“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等,但不搞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认为有两个不可分的领域,一是带来效率的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即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日本模式:包括韩国等,称为“协调型的市场经济”或“社团市场经济”。它的特点是注重经济关系的协调和和谐。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前提下,着力解决宏观经济体制的互相约束和彼此协调,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美国模式:亦有人称“分散型的市场经济”。政府  相似文献   

16.
加强社会管理与培育公民社会——兼与周本顺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建设需要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功能互补。公民社会不是某些西方国家为我们设计的陷阱,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不论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强调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并不在于考虑中国要不要建立公民社会,而在于考虑需要建立具有怎样特色的公民社会,以及采取怎样的途径、方法和步骤去培育公民社会。我们对社会组织的畸形发展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坚决的防范措施,但与此同时,还应对培育公民社会采取积极推进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企业社会责任并非一种商业姿态,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内在的需求和自觉行动。要深刻地认识这一点,需要在理论上对企业性质进行重新认识。1.企业身份的双重性:法人企业与公民企业。党的十四大之后,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确立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法人地位。但现代企业并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它不仅以社会存在为环境,同时也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社会存在和发展。它在生产性消费和经营活动中对社会环境、文化、道德的影响,比自然人公民要大得多。因此,法人企业必须承担起另一个角色,即公民企业。中国企业作为市场…  相似文献   

18.
浏览器     
《乡音》2006,(9)
如何正确认识公民社会《上海党史与党建》:改革开放后,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已经在中国迅速崛起。但有人认为公民社会是西方国家的舶来品,甚至是西方一些政治家对其他国家实行“颜色革命”的一种策略。对此,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认为,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就必然导致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城市化未必能解决“三农”问题《中国合作经济》:“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城市化未必能解决“三农”问题。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是靠大型贫民窟实现的。就算是…  相似文献   

19.
"公民"由三个层面构成:个体层面关注个体的自由与权利,更多体现利益需求;社会层面关注群体生活的自愿性、多元性和共容性,体现认同需求;政治层面关注公权力与私权利间的平衡和基于这种平衡之上的权威维护,更多体现秩序需求。"公共"传统的相对缺乏、精英政治统治的政治文化、共和国建构过程的历史轨迹所造就的路径依赖、相关制度环境供给的滞后、全球化开放时代形成的复合风险社会,使得我国公民相对缺位。因此,公民的塑造理应成为国家建构的重点,形成国家—社会—个人的合力。其中,国家需承担制度的有效供给者和公民教化者的职责,社会承担社会网络建构者和公共道德底线维护者的职责,个人承担规则遵守者和公共道德实践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赔偿法拟扩大赔偿面,实质是"扩大"公民权利,让公民拥有更多的法定权利。6月22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的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拟扩大赔偿面,受到公众关注。草案修改后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