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飞机奇缘     
陈水扁的“外交苦旅”已经结束。在大陆方面的抗议下,其借过境美国之机演出“过境外交”的幻想也已破灭。陈水扁在洛杉矾过境的十几个小时,正值美国民主党大会召开前夕。所以克林顿的专机也停在洛杉矾机场。这一停,总算给了陈水扁一次“精神自慰”的机会。美国华文《世界日报》孟玄先生的评论,对此作了分析和嘲讽。本刊特转载以飨读者,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2.
2006年始,陈水扁在岛内和国际领域摆开了与祖国大陆进行全面对抗的姿态。尤其是,随着陈水扁及其亲信家人涉嫌重大贪腐弊案的曝光,台湾社会“反扁”声浪四起,“倒扁”运动风起云涌,陈水扁及民进党的民意支持度持续下跌难有起色,大大加深了陈水扁当局的执政危机。为转移焦点、缓解压力、鼓励泛绿支持者士气,2006年陈水扁当局在国际社会的分裂活动变本加厉,在双边和多边领域挖空心思制造麻烦,谋求所谓“外交突破”以塑造利于“台独”的国际环境。但是,在一个中国框架日益稳固的大环境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的“台独”分裂活动迭遭挫败、举步维艰。总体来看,2006年国际环境继续朝有利于遏制“台独”冒险方向发展、“台独外交”的“国际活动空间”正大幅萎缩。  相似文献   

3.
由陈水扁一手导演的“迷航外交”闹剧,在国际上闹出了大笑话。丢尽颜面的陈水扁却倒打一耙,把一口恶气出在“中国的打压”上。对于陈水扁的无端指责,美国负责中国事务的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在国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明确表示,美方此次对陈水扁的过境限制,完  相似文献   

4.
非洲是当前台湾当局三大“邦交”区域之一。台湾当局持续拓展与非洲国家关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凸显其所谓的“独立政治实体”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开始从两蒋时期的“汉贼不两立”向“务实外交”转变,其对非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持一定数量的“邦交”关系。尽管陈水扁当局仍采取“金钱外交”等各种手段积极巩固对非关系,但受国际形势变化及中非关系不断深化的影响,当前台非“邦交”关系逐步萎缩、台在非“外交活动空间”也进一步被压缩。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台与非洲关系的发展历程、动因以及趋势加以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欧洲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国际关系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曾经是台湾当局进行“外交”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当局通过“议会访问”、举办“俱乐部”会议、打“人权牌”等手段全方位提升了双方的“实质关系”,台欧关系呈现出一种渐进调整、稳步提升的发展状态。但在陈水扁执政后期,  相似文献   

6.
陈水扁当局在美国院外活动情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国会历来是台湾当局对美“外交”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点。通过在美国的院外活动,谋求美国对台湾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支持,也同样是陈水扁当局对外活动的首要目标。本文拟从陈水扁当局在美院外活动面临的形势、目标、活动特点与方法等问题着手探讨,以求更清楚地了解台美关系走向,及其对两岸关系和中国统一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台独”路线.不仅在岛内进行一系列“去中国化”活动,而且在国际上为谋求所谓“台湾独立”的政治地位,大搞“烽火外交”、“冲撞外交”。一时间,台湾当局对外活动势头汹汹,不断冲撞一个中国国际框架,两岸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对此,大陆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有力地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在国际上的冒险活动。总的来看.近年来台湾当局点火式“务实外交”势头受到重挫,声势大为下降。但是为求败部复活,台湾当局再度调整其活动策略,谋求稳住对外关系阵脚。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几经嬗变。近几年台湾当局把现阶段台湾的“外交”政策美其名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就是台湾当局为了强化台湾的“政治实体”地位,以最终达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目的,在发展对外经贸文化关系中,同各国建...  相似文献   

9.
刘佳雁  张华 《台湾研究》2009,(2):27-31,4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拓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的数十年间.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巩固与海外侨社的传统关系,争取侨心认同。积极服务于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逐步转向以“侨务”推动“外交”、以文化维系侨心的过程。2000年3月台湾实现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台湾当局推展“侨务”政策的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03年阃,随着台湾2004年3月选举的日益临近,在政绩太差、“国亲合”和“连宋配”成局导致选情极为不利的情况下,陈水扁当局明目张胆地将“台独”主张转变为“外交政策”并公然推上台面,企图借“外交”上的突破转移岛内民众的视线,稳住基本票源,拉抬声势。台湾当局在“台独”道路上的恣意妄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大陆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然而出于政治利益考虑,台湾当局经常以所谓“台湾安全”为由,推出各种紧缩性政策措施,企图阻碍两岸经贸关系向前发展。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时期,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一直采取各种名目的限制措施,其中对大陆经贸热进行过7次明显的“降温”行动。本文拟对台湾当局的这些“降温”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岛内“反贪倒扁”运动风起云涌,蓝绿政党激烈对抗,陈水扁弊案缠身,两岸局势又受到因“废统”风波的冲击。为此,台湾当局加紧整军备战步伐,加强对军队的掌控,深化与美日的军事合作,不断提升“以武拒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台湾当局“全民外交”策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台湾研究》2001,(2):45-50
自从1990年6月台湾当局提出“务实外交”和“全方位外交”的主张以来,在“外交”手法上花样不断翻新,“金钱外交”、”经贸外交”、“元首外交”、“度假外交”等都曾是其推动的重点。2000年5月陈水肩上台以后,在继续推行“务实外交”的基础上,对“外交”策略和手法又作了一些改变,提出要“以全民外交作为全面参与国  相似文献   

14.
与“3·20”前美国对陈水扁在“公投”问题上大加训斥的态度相比,美国近期对陈水扁的态度似乎又大变脸。美国不仅迅速肯定了陈水扁的“就职”演说,称它具有“建设性”,随之又允许吕秀莲过境美国;布什还签署文件要求推动台湾成为世卫组织的观察员。美国还迫不急待地宣布向台湾出售武器,帮助台湾发射针对祖国大陆的间谍卫星,而且还围着台海大搞航母军演,甚至暗示,一旦台海发生冲突,不排除美军直接“进驻”台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是台湾当局陷入内外交困的一年。年内,祖国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积极务实、灵活主动地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维开展全方位对外关系,不仅极大地缓和了两岸关系的紧张,而且有效地营造了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国际大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寻求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各种“台独”分裂活动不仅在国际社会全面受挫,也受到岛内在野力量和广大民众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与牵制,“台独外交”陷入更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台湾“务实外交”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是台湾当局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公开制造分裂达到高峰的一年,“务实外交”则是其推行分裂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台湾当局以“两国论”为基调,通过各种手段加紧谋求国际承认,继续在国际上进行制造“两个中国”的分裂活动。然而,在中国国际地位迅速上升,国际社会普遍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的大趋势下,“两国论”碰壁国际,“务实外交”困境依旧。  相似文献   

17.
马英九上台后根据台湾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局势的变化,一改陈水扁时期以分裂国家为目的的攻击性“烽火外交”、“金援外交”政策,提出两岸“外交休兵”,实施“活路外交”新策略,重建了台美互信,稳定了与“邦交国”的关系,前“副总统”连战参加了APEC会议以及台湾60年来首次成为WHA观察员等等利好因素均显示出马“活路外交”策略实施以来的“成果”,但“活路外交”本身的问题和隐忧仍然存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马英九当局“活路外交”的理念与内容、目标与实质.直面“活路外交”未来发展中的障碍,预测“活路外交”策略的今后走向。  相似文献   

18.
5月20日,陈水扁面对岛内群众和在野势力的激烈抗争发表了“就职演说”。在这篇演说中,陈一改“大选”期间的挑衅口吻,将“公投制宪”变成了“宪政改造”,并声称“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而建议将其排除在“宪改范围之外”。然而,这一“宪改”的烟幕难掩陈水扁及其所代表的民进党“公投制宪”的理念与立场。为更进一步认清陈水扁当局“宪改”的本质,本文试就前六次“修宪”中民进党对“修宪”与“制宪”的态度立场加以考察,乃至对民进党上台后的“制宪”活动进行探讨,以期从客观上还原陈水扁当局“宪政改造”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破坏了两岸授权对话与协商的基础,使原拟于1999年秋天成行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下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计划流产,两岸关系继李登辉1995年访美之后再次陷入僵局。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为台湾当局的新领导人。由于民进党的“台独”立场和陈本人的“台独”主张,两岸的政治僵局不但进一步恶化,而且浮现出严重危机。尽管如此,祖国大陆出于对台湾问题外在环境的研判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的重点剖析李义虎一、背景和问题1992年,台湾当局把重返关贸总协定放在对外关系的重要位置,1993年则以“参与联合国”作为其“外交”的首要目标。这两大举措标志着台当局的“弹性外交”已超越“金钱外交”的运作阶段,而进入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