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观既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一致,又要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与社会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权利公平;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起点按同一规则进行平等竞争而平等获益的机会公平;在相同的基础和社会条件下从事活动、并均等地继承了历史所累积的社会力量的条件公平;与差距并存的公平。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比较多的话题,许多学者从社会学视角研究农民工问题,然而农民工的机会公平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民工存在政治权利、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公,造成不公平的原因与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上被剥夺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种"剥夺"的背后反映出的则是制度和体制的缺陷或缺失。解决农民工机会公平问题离不开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不平等造成了机会的不平等,但也为解决机会不平等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邓海潮  张宏伟 《探索》2005,3(6):136-139
本文认为,从时序的角度可以把公平区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包括人生总的起点公平、某一阶段的起点或某一具体活动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活动中获得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平等,以及活动中在公平原则和公平操作下的竞争公平;结果公平包括相对结果公平和绝对结果公平。只有在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结果公平。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是保证结果公平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陈乃圣  陈燕  陈明 《理论学刊》2007,3(2):52-56
注重社会公平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社会公平是指人在社会中都应获得公正、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它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法规公正、分配公平。当前我国社会公平的基本特征:首先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其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公平;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当前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权利部分缺失、机会不够均等、司法缺乏公正、财富分配贫富过于悬殊。推进社会公平的途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加强制度改革和创新;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和培育公平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李晓伏 《新长征》2013,(1):60-6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三个公平"展示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蓝图,而实现这一蓝图的途径之一就是保证人民平等参与。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极大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公平是指人们参与经济、社会活动从而获取经济收入和社会利益的权利上、机会上、规则上和分配上的公正、平等。它既不等于平均主义,又不能与平等划等号。推进社会公平,必须要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已然成为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而伦理作为教育的人文精神核心,注定了人类教育具有伦理的本质内涵,教育公平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人性,奠定了社会生活的伦理根基,是社会利益配置的均衡器。现实中的教育公平普遍存在伦理性的缺失,现代教育公平机制构建的伦理尝试一是要构建机会平等机制,保障公民享有教育的底线公平;二是遵循公正平等的伦理原则,建立科学的教育决策机制;三是科学配置现实教育资源,实现均衡与差别的有机整合;四是依法治教,抑制腐败对教育伦理的恶意侵害;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终身教育体制,拓展教育机会选择在时空上的有限性。在合理的差异中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公平理论及其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公平理论认为,公平是确保社会的每个人平等享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价值实现,认为公平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强调公平应以同一尺度统一标准来衡量。深入研究马克思公平理论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强 《前线》2012,(12):164-165
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国的经济总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怎么让改革发展的巨大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这正是公平正义建设所要解决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三个公平”是我党深刻思考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问题得出的宝贵经验,内容丰富、相互关联,“三个公平”的建设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哈耶克认为"分配公平"只有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大家庭"或"小社会"中存在;在市场经济中它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装",而且会导致计划经济的卷土重来,使全权社会成为可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是保障公民自由的唯一平等.哈耶克的法律公平观对于我们防止"分配公平"的陷阱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但其对"权利公平"的忽视,又是我们必须予以纠正的.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必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权利平等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分配不公、机会不公和规则不公的背后都可以找到权利不平等的渊源。确立、巩固和实现每个人的权利平等需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我国社会公平实现中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要注重促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要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和保障机制;要发挥政府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冬英 《唯实》2008,(9):91-95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有三个重要观点,即公平是历史的、具体的和相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平理念应该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是"四个公平"的有机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近十余年来,收入不平等问题日渐突出,开始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需要同时运用效率和公平两个标准来正确分析并区别对待这一问题:有的收入不平等既无效率也不公平,是不合意的,需要坚决纠正;有的则既有效率也公平,是合意的,应予保留;更多的是虽有效率但不公平,需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6.
分配公平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基本理念,也是一个由机会平等、按贡献分配以及社会调剂等原则组成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则体系。分配公平根基于经济领域,包含着分配尺度经济合理性、分配程序社会正当性和分配结果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高效分配格局是由市场按照效益、由政府财税适度普惠社会成员和自觉自愿缴纳和捐献等来渐进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吴涌汶 《探索》2008,20(1):53-59
公平作为平等的异化,其发展轨迹表现出一个从不平等的合理性又复归到平等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态势.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先后建立起两种公平观,其一是以要素贡献或效率为准则的公平观,其二是收入均等化意义上的公平观.社会主义公平分配观与资本主义公平分配观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效率原则与缩小收入差距的公平目标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实践上的矛盾,在二者之间只能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而提出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目标。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目标,同时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研究社会公平在和谐社会中的核心地位,论证社会公平的重要性;通过探讨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原因,阐述了构建社会公平的系统工程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总书记的话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看清了问题的本质,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敢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超然勇气。特权是人类政治史上的一个怪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平问题是当前中国学术界、思想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基于平等竞争产生的收入差距扩大,符合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机会不平等和社会转型期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才是真正的不公平,才是当前中国社会产生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的根源.解决中国社会公平问题根本点仍然在于深化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