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本斋(1902~1944),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本斋东村)人。卢沟桥事变后,马本斋组织本村青壮年举起回民抗日义勇队的大旗,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1938年4月,马本斋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  相似文献   

2.
正马本斋,190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的回民家庭。幼年仅读了几年私塾就因家庭贫困辍学。1921年,马本斋投身奉军,因作战勇敢,很快升为团长。九一八事变后,马本斋强烈要求去前线抗日,回答他的却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马本斋义愤填膺,毅然返乡,到人民中寻求救国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马本斋,男,回族,1901年1月1日出生,1944年2月7日去世,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村)人。抗战爆发后,他毅然组织本村70余名青壮年,成立了"回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率部参加八路军,后发展为冀中回民支队。他历任回民教导队队长、冀中回民教导总队总队长、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及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自1937年至1944年,7年之间,马  相似文献   

4.
雨纷纷,人断魂,又是清明时节。我们来到燕赵大地,祭扫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汽车驶进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沧州献县本斋村。只见庄严肃穆的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掩映在茂密的青松翠柏间。  相似文献   

5.
孙迪 《党建》2021,(4):65-66
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驰骋着一支以回族青年为主力的回民支队,他们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这支英雄部队的司令员就是马本斋. 马本斋,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战功,被提拔为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政策,离部回乡.日军侵占东辛庄,马本斋挺身而出,举起抗日旗帜,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  相似文献   

6.
白文冠,女,回族,河北献县人.她是抗日战争时期威震敌胆的冀中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的母亲,1941年8月,被敌人抓捕后,临难不苟,气节凛然,最后,英勇殉国,令冀中军民齐仰.  相似文献   

7.
正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族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经名尤素夫·马本斋,回族,出生于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他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精神逐渐形成发展和巩固的历史.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回民武装力量的创始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是中国现代光耀民族精神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马本斋精神传承了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并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马本斋魁伟的身躯倒下了,他的这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却永远留给了后人.马本斋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东北讲武堂创办于1906年,由盛京将军赵尔巽筹设,时称奉天讲武堂。后发展成为奉系军阀专门的军官学校,用来培训各级军官,提升战斗力。张学良将军和不少著名奉系将领如孙烈臣、汤玉麟,以及"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萧军等,都是东北讲武堂的校友。在东北讲武堂里,还走出了不少抗日名将,如常恩多、吕正操、马本斋、罗广智等,他们在这里接受最初的军事培训,又在战斗的洗礼中,从旧式军人逐步成长为一代红色将领。常胜将军常恩多常恩多,满族,1885年出生于辽宁海城西东三台子村。1922年考入东北讲武堂,其间深得学校教官、奉军将领郭松龄的赏识,毕业后被破格授予中尉排长职务。  相似文献   

10.
1938年10月的一天,冀中军区八路军回民干部教导队队长、著名抗日英雄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一直在苦苦追寻党的马本斋而言,犹如大海中的孤舟找到了’灯塔。在党的指引下,他的革命方向和奋斗目标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1.
张璐 《党史纵横》2012,(8):51-55
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执政东北时期创办的综合军事学校,与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校,并称为民国四入军官学校。从这所学校里,曾走出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千古功臣张学良,军事奇才郭松龄,赫赫有名的中共将领吕正操、马本斋、万毅,著名作家萧军,以及众多热血救国的抗日义勇军将领。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的寒冬,豫中平原的大地上风沙蔽日。一代抗日名将马本斋身患重病,气息奄奄;但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让人们用担架抬着他去检阅部队,去向多年来患难与共,亲如手足的战友们作深情的、最后的告别。 这是河北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8集电视连续剧《马本斋》尾声中一个催人泪下的场面。它集中体现了民族英雄马本斋的崇高思想境界。在部队出发前,他就已经得病;但是为了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他不顾自身的安危,亲率部队从河北家乡奔赴延安,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牵挂着部队,勉励战友们克  相似文献   

13.
在盘山县县城东北,有一处绿树掩映的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一位血洒盘山的英魂,他就是第一任县委副书记张永利。张永利,原名贾利,河北献县八册屯人。家境贫寒。1938年4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献县第二区委会组织部长、代区委书记、区委书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驰骋冀鲁边区的渤海回民支队,与回族英雄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遥相呼应,紧密配合,高奏了一曲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15.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6,(11):49-50
抗日战争时期,驰骋冀鲁边区的渤海回民支队,与回族英雄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遥相呼应,紧密配合,高奏了一典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6,(10):53-54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展开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寇的侵略。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涌现出好几支回民抗日武装,其中以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力量最为强大,他们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7.
马本斋入党     
《新长征》2007,(10)
1938年6月,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成立,马本斋任总队长,马仲三为副总队长,约六七百人。这支部队,以回民为主体,兼有汉民参加。其成分以贫苦农民、小商小贩为主。其次是知识青年和旧军人,也有少数地痞流氓、土匪和小官吏。部队名义上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实际上只有七八个党员,还处于秘密状态,所以党的力量还  相似文献   

18.
一 1940年初,春寒料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秘密来到衡水、深县一带开展对敌斗争。 回民支队的刮来,无疑给衡水人民的抗日斗争吹来一股春风。中共衡水县委立即派抗日政府县长兼县大队长贾殿阁、县大队教导员杜濂寻访回民支队的踪迹,准备与之联合抗敌。  相似文献   

19.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男,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共党员.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相似文献   

20.
苏梅 《世纪桥》2009,(12):46-47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曾化名张贯一,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905年2月,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曾领导河南确山农民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13斗争,是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者,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之一。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