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德、日两国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许多国家、民族留下难以弥合的创伤。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也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可是德国和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上却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由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造成的。德国在二战前,希特勒实行领袖独裁制,集一切国家大权于一身。二战结束后德国实行了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最主要的特征是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它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享有立法权…  相似文献   

2.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同为侵略国、战败国,但战后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形成了鲜明对照。一、战胜的同盟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在德国,二战后初期是由苏美法英四国分区占领的。由于战后初期四国充分合作,对德国法西斯的惩处是比较彻底的。首先,对德国战犯的审判是彻底的。在对德国战犯的纽伦堡审判中,尽管美英对德国有一定的袒护,但在苏联的坚决要求下,终于使德国的战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其次是战争赔款问题。50年代初德国就开始实施战争赔偿。前西德在1953年…  相似文献   

3.
杜雁芸 《前沿》2005,(11):253-255
战后,在反省二战侵略罪行问题上德国和日本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反差,其认识根源上不尽相同,也存在着深刻的历史、现实原因。日本只有像德国那样认真反省,吸取教训,日本才会有光明的政治前途,日本才能取信于亚洲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劲民 《前进》2005,(10):37-39
最近我走访了德国鲁尔地区,与企业家、官员、学者等进行了接触研讨。结合国内一些能源产地提出的“打造中国鲁尔”口号,我认为,我省要更好地消化吸收鲁尔的经验,应充分认识两国国情的不同,注意我们与鲁尔的相似点和区别性,在比较中学习,在研究中借鉴。下面提出一些初步的比较:一、发展阶段不同德国是世界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工业化的历史较长。鲁尔区是德国传统煤钢基地。上世纪50年代及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更高达80%以上,为二战后德国“经济奇迹”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包括鲁尔区在内的“欧洲煤钢联营”则是今日欧…  相似文献   

5.
程昭星 《新东方》2010,(5):63-67
发生在沈阳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69年。在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尤其是中日两国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但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历史的,特别是更不会忘记“九一八”事变这段创痛深刻的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抗战的历史一直是中国人民生动丰富而又刻骨铭心的爱国主义教材,今天我们研究这段历史,对于借鉴既往,教育后人,  相似文献   

6.
两个世界     
德国和日本,二战期间,都是法西斯轴心国;战后,他们都是发达国家,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他们同属第一世界;但如果着眼于他们对待历史和二战的不同态度,它们则分属两个世界。今年1月27日,波兰小镇奥斯威辛上空雪花飞舞。四十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聚集一起,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的集中营,从1940年到1945年,数百万犹太人和反法西斯战士被囚禁在这里,其中110万人被摧残致死。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纪念活动上强调,德国人民必须牢记大屠杀的历史,并高度警惕极右势力的死灰复燃。他…  相似文献   

7.
天下     
国际德国:中德贸易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和德国IFO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评估报告称,过去一年中德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历史新高,中国在2010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商品进口国。据统计,德国去年对中国出口额大涨40%。同时,中国对德国出口额也上涨了32%,是17年来的最大涨幅。  相似文献   

8.
"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两种观点分歧的焦点之一,在于毛泽东分别提出过这两种不同说法。根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结合毛泽东提及两种说法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具体分析对象,发现毛泽东所说的"八年抗战"强调的是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时期;而"十四年抗战"强调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启了抗日战争的起点。两种说法显然强调的是不同历史背景中的不同分析对象。因此,从"历史时期"与"历史起点"的视角考察两种观点的分歧,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十四年抗战"的界定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具有深厚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德国德国职业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19世纪德国田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就是得益于职业技术教育,在二战后重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职业技术教育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柱石"和"民族存亡的基础"。德国的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中级人才和技术工人,这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是:重视立法,依法施教。二战后的冷战时期,德国仍执行1938年制订的《学校义务法》,实施8年制的全日制国民教党和3年(或2年)双重职业教育。这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所在。德国1959年订了《关于改组和统一公学…  相似文献   

10.
德日两国对待侵略历史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和日本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如今德国和日本都成为世界强国。人们注意到,德、日两国对待法西斯主义和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截然不同。对比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助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有效防止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及世界性侵略战争的重演。  相似文献   

11.
李超 《时事报告》2013,(1):95-96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刘楚菡同学来信说,在历史问题上,德国赢得世界尊重靠的是什么?答:今年5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一项民意调查,考评全球16个国家及欧盟的国际形象。结果显示,德国受欢迎程度高居榜首。二战后,德国本来背负着极为沉重的历史负担,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德国始终坚持悔过与赔偿并重,以实际行动为处理二战遗留问题树立了样板,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纳粹罪行在德国人心中是个抹不去的历史污点,德国人从内心深处为曾经的罪  相似文献   

12.
战后德日两国对那场侵略战争的态度大相径庭.综其的因,主要在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各不相同;战后盟国对两国战争罪责清算程度很不一样;两国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截然不同;两国侵略历史及其所受国内外机制掣肘有所差异.通过反省和赔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而日本的倒行逆施却不断遭到国际社会的经列谴责.日本只有以史为鉴,效法德国,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确保走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古代教育根源于中国,而且儒学在中日两国的古代教育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中日两国在教育思想、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学习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古代教育的巨大差异.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古代教育,可以看出日本古代教育的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6,(11)
抗战精神教育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的迫切需要。大学生中存在着对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认知度偏低、学习动力不足和知行分离等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抗战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孙康 《友声》2011,(1):42-43
【正】为促进中德两国的友好往来,增进两国友好城市和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对外友协与德国纽伦堡市政府及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首次合作组织了"德国记者看中国"项目。德国《纽伦堡  相似文献   

16.
洪伟  李亚萍 《传承》2011,(31):68-69
抗战初期,特别是武汉抗战期间青年学生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青年运动中的作用众所周知,但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在青年方面的政策及作用却鲜有论及。抗战初期国民党在失学青年的收容、教育、动员、组织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推动了中国的抗战。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与近代印度同受西方列强的奴役和侵略,二战以后相继独立,然而在帝国主义时代,英国给中印之间留下了领土争端。围绕边界问题,中印之间进行了1962年的边境战争,发生了1987年的边境危机,期间不断进行谈判,但始终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实现国家的崛起是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当务之急,两国的政府和国民应面向未来,以互谅互让的精神、冷静的态度、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从而为两国的合作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金磊 《北京观察》2016,(4):66-69
正从集中营、纪念馆到华沙古城重建……我们站在时间的彼岸发现,对浩劫与真相可永久保存的是战争遗产与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以建筑的名义纪念二战是一种"另类"的二战书写。二战建筑遗产泛指战争遗存和历史事件发生地、战争期间乃至战后所建造的纪念性文博建筑,它对后人是最为直观的纪念、反思、警醒的场所。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笔者重返法国、德国、波兰的二战建筑遗址考察,体会其背后的灾难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今年10月11日,是中国和德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纪念日,30年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特别是13年来,中国持续不断地发展增强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为两国的贸易往来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到2001年,两国贸易额增加了近90倍,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德国对日本的贸易额,中国已成为德国在亚洲的头号贸易伙伴。战后1O年德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到20004,德国国内总产值已达到39820亿马克,人均48500马克,占欧盟15国总产值的1/4,为欧洲头号经济大国,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由此,德国的经济强盏只能归功于德国人的智慧与勤劳。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11日,是中国和德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纪念日,30年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特别是13年来,中国持续不断地发展增强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为两国的贸易往来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到2001年,两国贸易额增加了近90倍,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德国对日本的贸易额,中国已成为德国在亚洲的头号贸易伙伴。战后10年德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到2000年,德国国内总产值已达到39820亿马克,人均48500马克,占欧盟15国总产值的1/4,为欧洲头号经济大国,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由此,德国的经济强盛只能归功于德国人的智慧与勤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