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住房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有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居住公平和社会公正,以及和谐城市的构建和社会稳定。当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亟待完善:公租房政策应体现平等、公租房的定位要明确、住房保障政策法制化、加大公租房的供应量、公租房选址合理化、公租房政策应向新生代农民工适度倾斜等。  相似文献   

2.
实现公租房能保障、恰当保障、有效保障的目标,必须构建严密的公租房建设机制,使保障房既能够满足保障对象的住房需求,又避免不经济、不实用而导致保障房空置、闲置的局面。"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与其他保障性住房相比,公租房覆盖面较广,不仅包括本地中低收入家庭,还将惠  相似文献   

3.
城市快讯     
《小康》2019,(2)
正北京:违规转租5年不得申请公租房北京市住建委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转租、转借行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违规转租转借公租房,5年内不允许该家庭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含市场租房补贴)及共有产权住房。5年后再次申请且取得备案资格的,应以市场租房补贴方式保障为主。《通知》也提出,加快建立完善各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制度,有关转租、转借等违法违规使用公租房的信息,按照国家及本市相关规定抄送相关部门和单位,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11,(1):112-113
加快公租房建设大力推进住房保障机场高速公路,"奥特莱斯"旁,塔吊林立,正加紧建设的一大片住宅吸引了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这便是重庆市公租房项目之一的民心佳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全市规划从2010年起三年内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加上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等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十二五"期末,我市将实现30%  相似文献   

5.
公租房租金形成机制决定公租房租金的合理性,是公租房制度成败的关键。基于立法规定检视我国公租房租金形成机制,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应予完善。在法律依据方面,应当完善现行立法体系。在具体内容方面,应当由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依据保障对象的支付能力制定本地区的公租房租金标准,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系统设计公租房租金形成机制的听证、批准、公示和动态调整等程序。  相似文献   

6.
正一、制定背景2012年以来,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2]12号)要求,我市将廉租房、公租房合并管理、并轨运行,除已批准立项的项目外暂停新建经适房,形成了较为单一的以公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方式。近年来,随着地价、房价的不断上涨,不符合公租房租赁条件、但收入尚不够高的"夹心层"市民,尤其是新就业、青年"刚需"群体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住房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亟需提供产权型住房保障供应。  相似文献   

7.
保障房分配:全市统筹走好“一盘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荣华 《北京观察》2012,(11):13-15
正当前,北京市已入住公租房项目存在弃租、租金收缴困难等问题。结合公租房配租、管理实践,全面考虑分配公平和公租房保障效果,建议以外来居民公租房配租为突破点,打破区县分割,按照全市统筹的原则,建立统一的公租房分配制度和机构,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统筹分配。公平分配是保障房管理的第一步。公平合理的配租机制,是保障家庭获得实惠的关键,是公租房可持续运营的基础,关系到公租房制度的成败。2010年,随着北京市确立了以公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并开启了大规模的公租房建设,全市公租房配租高峰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权视角反思我国住房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敬 《求索》2010,(12):143-145
自1998年国务院发布"国发(1998)23号文"后,我国住房政策经过了艰辛历程,有偏离亦有回归。然而,由于经济适用房制度与廉租房制度积弊已深,存在诸多问题与矛盾,已不能很好保障我国公民住房权。因此,立法、司法等措施的推进势在必行:在宪法中明确公民住房权的地位和意义,并明晰政府保护住房权的义务;尽快出台《住宅法》及相关配套法规;从国家政策层面完善廉租房制度;力求通过行政诉讼保障公民住房权。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2011-2015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这标志着住房保障建设进入一个集中快速发展阶段。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分为两类,一类是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公租房;另一类则是产权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2]12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建设公租房,努力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初步建立了"市场供给为主体,政府保障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为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科学有效的公租房管理机制,把公租房小区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和谐共居的社区,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1,(21):25-25
我国的住房保障工作可以追溯到城镇住房制度全面改革的1998年,国家在推进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同时,也着手推进住房保障工作。这十几年当中,我们也确实看到国家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探索,根据实际需要的变化,适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住房保障工作的步伐明显加快,如今我国已进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各地住房保障工作也对国家统一、持续的保障性住房制度提出了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2.
刘世华  董正宇 《传承》2011,(24):10-12
执政伦理是政党对国家权力运用的伦理基础,它对于提升政党的合法性、正当性有积极意义。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建立"科学"的执政决策机制,通过加强执政主体的"信念"教育来保障执政制度的良好运行。在这些执政内涵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人",即所有实践的目的都应指向"人",为了所有的"人"应当是执政的价值。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正是这些执政理论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目标屡屡落空。这表明,单纯地以商品房价格为视角,粗暴地以行政干预为手段,只会使人民的安居梦想渐行渐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这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住房改革的方向。但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仍存有较多缺陷,需要在公物权理论视角下加以必要修正,方能对实现"居者有其所"的安居中国梦有所期待。  相似文献   

14.
住房权作为社会权被我国加入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确认,作为自由权则为宪法中的"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所保护。一般认为国家对住房权有尊重、保护、满足和促进的义务,但国家对住房权的积极保障乃是一种影响极为广泛的经济行为,必须受到宪法经济条款相关内容的制约。以协商比例标准为核心、以市场偏向标准为基础来平衡经济宪法的内在冲突是划定住房权国家义务界限的主要标准,其内在机理来源于以权利话语界定人们的利益和促进文明进展的假设。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与管理成效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北京市自2009年以来,累计建设筹集公租房(含廉租房)20万套,分配14.7万套,截至2017年5月,市保障房中心持有并运营的公租房项目39个,可配租房源约4.2万套,公开配租房源占全市半数以上,为近10万人群提供了稳定的住房保障,预计到2017年底,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领导体制下,依法执政并非仅仅是遵守宪法和法律,还包括党内法规。迄今为止,党内法规已形成了包括党章、惩戒与监督、权利与义务、党务管理等四个层次的制度规范,为党的依法执政提供了保障。从党内法规的属性角度分析,依法执政的实现路径有:以党内法规的调节性机制实现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社会公正;以党内法规的规范性机制限制执政行为边界,有效约束公共权力;将党内法规嵌入国家政治生活,彰显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将权利本位与义务导向相结合,并使之内化为党内民主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房改”的未来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性住房层次越多,管理的成本就越高,制度建设就越复杂,效率就越低。我认为,总体上分为公租房、私租房、商品房三大类,并实行以公租房为主体、以商品房和私租房为辅的新住房策论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以来,中国住房保障工作的重心一直是经济适用房。而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只见廉租房,不提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也从原来的"中低收入家庭"转变为"低收入家庭",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9.
<正>京建法[2015]14号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房管局),东城、西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房地局),各区县财政局:为进一步减轻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承租家庭的租金负担,促进公租房租金补贴制度更加合理,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第11号令)、《住房城乡建设部、民  相似文献   

20.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应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21年,国务院提出需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本文从历史维度总结了房改公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的经验及局限,认为共有产权住房的定价应与市场价格挂钩,减少投资牟利动机,公平分享收益;从理论上剖析了保障性质的共有产权住房定价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法,发现其定价以收入法为主,兼顾市场和成本等因素;并总结了新加坡组屋、中国北京和上海共有产权住房定价的实践经验。结合共同富裕的目标,应完善共有产权住房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明确定位和准入标准,优化分配规则、价格和产权管理办法、税费等政策设计,以实现共有产权住房的合理定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