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境遇下,作为当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应该也必须反映新时代的特征、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诉求进而牢牢掌握话语权。新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坚持人民立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要突出问题意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要强化批判与反思,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要创新话语体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要从群众诉求和时代要求出发。话语权构建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获得群众信服,话语权建设的关键在于增强话语内容的认同感、促进话语表述的多元化、强调话语宣传的个性化,话语权建设的基本路径应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创新表达和宣传方式,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认真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变迁和发展的整体情况,并努力吸取其中宝贵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在新时期更好地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下,大众民意的逐渐崛起带来了民间舆论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在话语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载体三个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迁一方面感性地记录了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不断富裕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表征了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一波三折的变迁发展之路,经历了话语"身份门槛"的变迁、新媒介开启新的话语平台、话语的强制性色彩走向淡化、话语方式的"流行语"特征渐显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语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了很多新特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关注大众生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效性;要结合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和资源,拓宽大众话语权的宣传渠道和交流空间;要依照群众心理来创新话语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发展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冲击、影响和挑战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社会各个领域与马克思主义争夺主流话语权,企图推翻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动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人民群众尤其是在党员干部中的信念。所以,现阶段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地位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产生深刻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并获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是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现代性的语境出发,研究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并探析其回归生活世界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7.
《桂海论丛》2021,37(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包括政治、价值、话语和学术四个维度。政治维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维度,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方向。价值维度侧重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层面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话语维度强调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管控的能力与效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学术维度则是通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能够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提供理论论证、舆论引导和价值支撑。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破旧立新和多重时代挑战,中国共产党从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创新、话语方式与途径的拓展以及话语主体的建构等方面探讨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问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优势话语权的地位,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理论基础与话语体系,亦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提供历史借鉴与良性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程中,延安整风具有里程碑的历史地位,一定意义上说,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自我革命的过程中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一条重要路径。通过延安整风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破除了教条主义的话语束缚,实现了全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高度认同,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面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新变化、新要求,延安整风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日趋多样化的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相互竞争与激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明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建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我们明确当代中国话语权与意识形态的必然联系,努力提升话语体系建设水平,主动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信仰融入社会生活并使之产生足够影响,寻求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动发声,强调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确保发出准确而响亮的"中国声音",增强"中国话语"的软实力,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祝平 《求索》2014,(7):4-7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的探讨不能离开“话语权”概念。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被削弱的挑战,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面临外来意识形态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未能实现现代转换等。重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着力为政治稳定提供合法性论证,坚持与时俱进和中国特包。我们应该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建设更具包容性和亲和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巩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巩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应处理好大众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内在一致性关系,促进大众话语与学术话语的积极转化,合理借鉴传统话语中的"营养元素",使"大众话语"与"大众的话语"科学互动。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党和国家根本方向.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包括意识形态领导权弱化的风险挑战,新媒体时代舆论分化的风险挑战,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风险挑战.为此,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舆论走向和意识形态的主动权。面对西方对我国文化渗透咄咄逼人的态势,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争取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尤为紧迫。树立话语自信,发出中国声音。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提炼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唤醒国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认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整合社会思潮和组织人民群众,是我们党重要的执政资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发展,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基本内涵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即"话语权物质论""话语权辩证法""话语权阶级性""话语权权力论",分别从物质生产能力的决定性作用、理论对实践的巨大反作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层面对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话语权思想"深刻阐释了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保障、掌握话语权与构建话语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核心是政治话语权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管理工作中,要以物质实践和科学理论作为话语权之源,以"文明基因"为构建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加强阵地意识,勇于捍卫和扩大自己的话语权,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安全观。  相似文献   

17.
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客观要求。意识形态话语权作为一种软权力,既不能硬性强加,也不能自然而生。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根本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由此体现出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内在逻辑生成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遵循利益逻辑保证人民有更多获得感,需要遵循认知逻辑促进人民有更深理论认同感,需要遵循表达逻辑体现出更强责任感。更多获得感、更深认同感、更强责任感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更多获得感生成更多认同感,更深认同感产生更强责任感,更强责任感又夯实了更多获得感和更深认同感,三者环环相扣,共同构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随着多元文化、思想观念的交互共生以及海量碎片化信息的传播,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面临着较大冲击;另一方面,新媒体新技术使得信息的搜集和整合更加便利化,有助于了解受众的思想动态、语言表达习惯等,为构建和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更好地创新话语体系、提升话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意蕴在于整合社会观念、化解社会冲突。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围堵和市场逐利逻辑的驱动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风险源于日常生活状态非理性的冲动、网络信息覆盖的操纵性、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问题、中西方意识形态的较量等多重因素的纵横交错。理性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价值性品质、批判性重构网络信息和网络流行语、关注并积极回应中国议题、坚持与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顺应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控制力的内在要求。应从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