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桓谭的《新论》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昔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座荒废的城址而打听道,有人告诉他:“这是姓郭的家族残留下来的废墟。”  相似文献   

2.
管仲三权     
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管什说:“贱不能临贵。”地位低的人不能统管地位高的人。齐桓公就委任管仲为上卿,但是国家没有治理好,齐桓公就责问管仲什么原因,管仲说:“贫不能使贵。”贫穷的人指挥不动富裕的人。桓公把齐国从市场上收到的一年租税赐给管仲,可是,齐国仍然治理不好。桓公又问:“什么原因?”管仲说:“疏不能制亲。”疏远的人制约不了亲近的人。齐桓公把管仲立为“仲父”。结果,齐国治理得非常好,齐国日益强大,成为诸侯一霸。孔子说:“管仲的本事,如果没有这三权,也不能使他的国君称霸诸侯。”(《说苑·尊贤》)这…  相似文献   

3.
我是货币,当今人们通常称我为金钱。有人誉我为“众善之门”,也有人谓我乃“万恶之源”。其实,我既不是“众善之门”,也不是“万恶之源”。只不过是一种商品,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以前有一个书生,他穷得囊空如洗,身无分文,不能买食物吃,不能买衣穿,终日乞讨为生。他看我能使人随心所欲,能使人丰衣足食,能……等等,就以为我是一切美好东西的源泉,是万能的。于是,他变得心狠手辣,为得到我不择手段,什么偷抢拐骗都做了,成了祸害百姓的恶人。后来,他被绳之以法。临刑前追悔莫及,对众人哭诉道:“金钱是万恶之源,都是它害了…  相似文献   

4.
(Situation:Johnconsultshisfriend,XiaoLi,onaproblemhehasencountered.)约翰:有一件小事我不太明白。小李:什么事啊?约翰:我今天去李老师办公室,很不巧,他不在。我问另一个人,“请问,老李呢?”那人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难道我说错了吗?小李:你确实说得不合适。对自己的老师不能称呼“老…”约翰:有的书上说,称呼“老…”是表示尊敬、亲近,我为什么不能这样称呼呢?小李:书上的说法不全面。能不能称呼“老…”,要看双方的身分、地位。学生对老师,孩子对父母,都不能这样称呼。约翰:嗅,原来是这样。汉语的称呼比英语复杂…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碎片     
徐强 《现代领导》2005,(2):27-27
梁武帝:“大泽之中,有龙有蛇,纵不尽善,不容皆恶。”(《梁书》卷38)显然,这是借“自然生态”喻指“政治生态”。良性的生态,其标志就是“平衡”,各种力量相互制衡,共同发展。尽善尽美的政治环境,迄今为止,只是人们理想中所追求的一个乌托邦。客观现实是:有善势力,也有恶势力,善与恶的较量永无尽头。善势力如果不能压倒恶势力,  相似文献   

6.
当作家的,当艺术家的,当理论家的.自己或自己的家人被杀、被抢、被奸,这时候肯定首先想到向警察报案呼救。公安机关破案晚了些,效率不太高,心里往往老大不快,嘟嘟恢恢,乃至说些“当警察的干什么吃的”云云。其实细想起来,社会上的恶人恶事层出不穷,并掉一茬又出一茬,把警察系得日日不得闲,报警电话昼夜地响,追根溯源,我们的许多文化人都有责任。什么责任?答曰:表现出了相当多的‘”公安因素”。也就是说,你所宣杨的、渲染的、阐述的东西,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导恶”效应,帮助了恶人恶事的滋生和膨胀。例如作家写出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盲人为什么会领路 英国首都伦敦是个“雾都”。一天早晨,国会议员史密斯先生出门,他要在八点钟之前赶到国会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可是大雾弥漫,咫尺之内,不见人影。史密斯先生没走多远就迷路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碰到了一个人。那人说:“先生,您有什么事?”史密斯赶紧告诉他自己要到国会开会。那人说:“先生,您别着急,我带您去。”说完就领着史密斯向前走去。他们走过一条街,拐了一个弯,穿过了一个广场,不一会儿就来到国会大楼。史密斯大为惊讶:“先生,这么大的雾,您是怎么找得着路的?”那人说:“有雾没雾对我来…  相似文献   

8.
王选名言录     
《世纪行》2006,(2):12-12
——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  相似文献   

9.
“恶人”郭正谊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何祚庥在接受采访时笑称,他“有幸”被鼓吹伪科学、伪气功的那帮人列为“四大恶人”之第四。其他三大恶人呢?何老答曰:第一位是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第二位是司马南,第三位是郭正谊。“恶人”郭正谊,现年66岁,是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兼科技医卫委员会主任。他于1955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1959年在该系研究生毕业。读研究生期间,研制成功用于重水生产的催化剂,并为中国第一座重水生产实验工厂所采用。毕业后留校从事稳定同位素化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好人每一次的退让,都是在降低恶人作恶的成本。每一次的沉默,都是在扩大谎言,都是在增加行恶的机会。每一次的默许,都是在助长暴力的发生。每一次回避,都是在创造苦难的轮回。恶有多大,沉默就有多可怕。  相似文献   

11.
做人与成才     
要想成才,必须学会做人。享誉海内外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谈到自己一生成功的经验时,这样告诚青年朋友;注意培养良好的品德,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做一个好人。他还对“好人”做了这样的具体解释:什么叫好人?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还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鱼己一样多就是好人:王选院士也说: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做个好人。  相似文献   

12.
智敏 《民主与法制》2007,(7S):21-23
这是两个关于爱心遭遇非难.好人难当的典型个案。《以德报怨,“慈善狂人”誓将好事做到底》中,“慈善狂人”邵建波的事迹被媒体披露后,引来了一些索捐.骗捐者,当他们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便恼羞成怒,大肆恐吓.谩骂,甚至跑到邵母家中大吵大闹,致使年高的邵母病发身亡。《巨额悬赏缘何成为“‘烫手山芋”?》中,拾金不昧的出租司机因为自己截留了失主承诺的悬赏,遭遇了失主乃至舆论的质疑,并因之抑郁成病。好人难当。在这个人人逐利的浮躁时代,我们清楚社会的道德体系出了问题,但我们仍任由那些美好的情素从身边悄悄溜走,譬如赞美.感恩.学习。我们一边慨叹好人难寻,一边又在面对好人时,轻则讥之为傻子,甚或“理直气壮”地要求:既是好人,那就得无限地为他们奉献.付出。真的不怕这样的冷漠.自私会让好人心凉.让好人消失?请从“我”做起.学会赞美.感恩.付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3.
刘清江 《现代领导》2005,(10):42-42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先做人”。现代作家萧军说得更透彻:“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没有好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对于党的干部而言,做人是基础,是前提,只有修炼好自己“做人”的品格、能力和意志,方有资格“做官”。试想,一个品行不端、能力低下、无所作为的人.怎能担当其任?  相似文献   

14.
李贽在《初潭集》中记载了齐桓公“举火求贤”的事。说的是:齐桓公将要任用宁戚,大臣都争着进谗,劝阻。齐桓公用这样一句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话回答:“患其存小恶,以其小恶,而忘其大美,此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于是连夜举火召见宁戚并“爵之为卿”。这则故事说明了齐桓公善于识才,懂得用才。齐桓公的做法是有现实意义的,也是符合  相似文献   

15.
社会道德资源培育与人才道德素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亚宁 《新东方》2009,(3):52-55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在《大略》中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苟子把口能言身能行的人视为“国宝”,把品言善身行恶的“两面派”看做“国妖”,足见对言行一致的道德素质的重视。可以说,这是古人衡量人是才还是“妖”的评判标准。在这个标准中,言行是否一致、行为是善是恶的道德表现是基础和关键。毫无疑问,古人的这一精辟认识经过千百年的检验、充实,使之更富活力,成为引领社会道德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6.
《淮海论坛》2010,(1):47-48
千余年来,五代的冯道一直受到訾议和诟骂。欧阳修骂他“可谓无廉耻矣!”司马光骂他“乃奸臣之尤!”王夫之说冯道“恶浮于纣、祸烈于跖”。胡三省说他:“位极人臣,国亡而不能死。视其君如路人.何足重哉!”还许多人认为:冯道是历仕五朝的“失节”之人:是没有气节的软骨头;是朝秦暮楚的不倒翁.是“二三其德”的“巧宦”……这一类的论调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和主导地位。千余年来.虽然也有人说几句公道话,但是声音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7.
学问何为     
一次,有人问扬雄:“当前人们尊崇儒家经典,别的书籍则无人问津。请问还可以去研究吗?”扬雄回答:“可。”那人一听,抑不住笑了:“可是,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谋取官职呀!”扬雄说:“君子做学问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小人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谋利。您自问属于哪一种呢?”那人迂回地说:“如果种田、打猎得不到什么收获,那还去种田打猎吗?”扬雄回答:“只要能够按照种田之道去种田,打猎之德去打猎(即不杀幼小动物),那么,这已经就是收获了。我从未设有喜见边参、展两个星座同的相近并列的。因此,莫干责任修美,如能修善,不就是圣人的…  相似文献   

18.
老公的进步     
沈雪 《人民公安》2006,(17):53-53
今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突然接到老公的电话,有些神秘和期艾的语调让我感觉到了与往常的不同,还以为他遇上了什么大事。迟疑了半天,他跟我说:“我跟你说过的事,你千万别声张哟!”“什么事?那么神秘?”我还以为他在街上捡到了别人的钱包.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刚才从医院采访出来.看到警察在对面在追一个人,我想那肯定是个坏人,于是便追了上去,追了两条街,我把那人给逮住了。”“就你那小样,还能抓住人,少唬我一点。”“真的,我差不多追了千把米远才追上把他摔倒在地的。”“是一个瘦小个吧?”我有些不相信。“比我高,比我壮。”“你跟警察一起追的?”  相似文献   

19.
“齐桓公用宁戚”的启示古言偶读《刘子》,发现其中有一段齐桓公用宁戚的故事。其意为:齐桓公很了解宁戚才能,打算提拔他,哪知消息一传出,“群臣争谗之”。身边的人建议齐桓公派人察访一下再作定夺,齐桓公不以为然他说,他难免会有错误,而察访者往往不分轻重,只注...  相似文献   

20.
葛洪的《西京杂记》记录了这样一则轶事:汉武帝时的公孙弘当上了宰相,这时他原先的朋友高贺来投奔他,总想有个特殊的照顾吧!不料公孙弘却按自己下属的待遇接待了高贺,给他吃糙米饭、盖麻布被。于是高贺埋怨不已,对他说:“你今天阔起来了,我要你这个老朋友有什么用?我自己有糙米饭和麻布被,用不着你给!”更可恶的是,他还到处宣扬:“公孙弘内服貂蝉,外衣巢麻;内服五鼎,外膳一肴,岂可以示天下?”弄得朝廷怀疑起公孙弘表里不一。公孙弘叹道:“宁逢恶宾,不逢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