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石正方 《台声》2013,(3):39-39
1月29日,两岸证券期货监理合作平台首次会议在台北成功举行。会议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两岸资本市场合作的有关事宜进行磋商,达成了多项共识。同时,也为两岸实体经济深化合作释出利多信息,并为两岸民众同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了新途径,可谓继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协议之后两岸金融合作领域又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重大进展,也体现出ECFA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实质性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
熊俊莉 《两岸关系》2009,(12):15-16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拓展农渔水利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提上日程,成为全面、统筹地推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环节。11月5日至8日,两岸农渔水利合作交流会在浙江、上海举行,会议就两岸农业技术和产业合作、两岸渔业合作发展趋势、两岸水利合作愿景和两岸自然灾害预防及灾后重建合作等4项议题达成12条“共同倡议”。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0,(7):5-5
早在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两党将共同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其后,两岸各界有识之士不断探讨和呼吁,两岸应以签署协议的方式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12·31”重要讲话指出,两岸应推动签定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以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通过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互利共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是两岸关系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的一年。一年来,两岸成功签署并实施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机制化开辟了道路,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影响重大,意义深远。两岸各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大交流局面,人员往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2010,(8):11-12
两岸签署ECFA后,经济合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应抓住机遇扩大双向互惠开放、加速培育长远共同利益,在巩固两岸过往经济合作形式的基础上,扩展两岸经济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尤其两岸官方应在推动进一步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上更加积极和有所作为,共同做大海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7.
朱磊 《台声》2011,(1):33-34
继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尽快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简称“经合会”)成为最重要的两岸经济议题。两岸经合会在未来两岸经济交往中扮演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才能发挥最佳功能,值得探讨,其面对的经济议题也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磊 《两岸关系》2010,(10):27-28
继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尽快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简称“经合会”)成为最重要的两岸经济议题。两岸经合会在未来两岸经济交往中扮演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才能发挥最佳功能值得探讨,其面对的经济议题也急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产业合作已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与目标,而且在“经合会”框架下建立了产业合作小组,以试点方式推进两岸产业合作。然而,现行机制下的两岸产业合作进展并不顺利,效果不如预期,这里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与问题。其中,在推进两岸产业合作与产业发展中,需要处理好如下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日,就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趋势、促进两岸经济合作的途径、民营企业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的作用等问题,我们走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谈到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面临  相似文献   

11.
曲阳 《两岸关系》2013,(12):6-7
近期,两岸经贸交流好戏连台,两岸各界对推进双方经济合作尤其是产业合作的共识进一步增多,方向愈趋明确。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两岸经济均面临更大转型升级压力的背景下,这不仅将会给两岸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能,而且会有力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进而造福两岸民众、壮大中华民族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0,(2):4-4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1月26日在北京举行。经过一天坦诚、务实、善意的协商,达成了多项共识,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商开了个好头。双方积极评价两岸研究机构关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究的结论和建议,认为共同研究的结论和建议体现了两岸经济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4,(9):111-111
我们将始终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采取务实举措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最大的诚意和善意为两岸民众谋福祉。——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出席两岸经合会第六次例会时表示120年来的历史启发我们,两岸同胞要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中来,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道进行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社会往来,可以扩大共同利益,增进精神纽带的互联互通。——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在“甲午战争反思暨两岸海洋合作”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14.
朱磊 《两岸关系》2009,(4):34-35
两岸能否签署、何时签署经济合作协议?受到今年两会代表的关注与讨论,也是两岸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明确提到,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应该包括“三个适应”:第一是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第二是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第三是要适应两岸经济结构的特点,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互利共赢,这更为建立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指明了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5.
赖钟雄 《政协天地》2010,(11):15-16
经济贸易合作在海峡两岸合作交流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经贸合作始于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因此,两岸的农业合作交流在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特别是海西建设中扮演着示范窗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在促进大陆特别是海西农业产业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1,(6):14-19
论坛围绕“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这一主题,就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蓝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与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两岸文教合作与青年交流3项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部及两岸社会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两岸经济关系已经步入新一轮转型升级期,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打造两岸经济关系的"升级版"。两岸加强服务业合作将开创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增强两岸经济合作动力,并带动两岸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带动两岸经济关系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引擎。未来加强两岸服务业合作应充分吸收借鉴过去制造业合作的经验与不足,创新合作方式,更大程度地发挥服务业合作效益。  相似文献   

18.
曹小衡 《两岸关系》2009,(11):35-37
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内需市场不断扩大,大陆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并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两岸若能抓住机遇,顺应两岸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牦点,完成两岸经济由正常化向制度化的过渡,并促进两岸经济进一步整合、使两岸经济关系更为密切,将能化危机为机遇,开辟新的经济合作疆域,推动两岸经济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9.
陈筠 《两岸关系》2010,(3):17-18
2009年两岸经贸合作整体情况、两岸产业合作、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商谈、陆资入岛目前进展情况、今后如何继续推进两岸经贸合作等问题,是备受两岸同胞关注的热点话题。“两会”隆重召开前夕,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唐炜。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8,(3):80-80
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博鳌会见了萧万长先生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一行,就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问题交换意见。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性机遇,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大力推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