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公民与法治》2013,(18):12-12
7月末,贵州、山东前省长同时加盟中国重汽担任独立董事轰动资本市场,使“高官独董”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公众质疑,退离高官能到企业任职拿高薪吗?企业又为何青睐退休高官?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16,(8):8-11
“橘生为枳”的中式独董 从大洋彼岸引入的独董制度,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 独董离职潮中,担纲主角的退休官员、高校领导,披挂着权力与金钱的外衣,在市场经济幕布上,投下了长长一抹阴影,凸显出制度的缺陷. 一是履职欠“独立”.从薪酬标准看,独董并不自由.《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津贴,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  相似文献   

3.
刘俊海 《法学杂志》2022,43(3):1-27
康美药业案是推动我国独董制度变革的里程碑案例。为激活独董功能、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培育独董职业共同体、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现代化,亟需从立法论、监管论、治理论、控制论、履职论、维权论、裁判论和评价论等八个方面完善独董制度。上市公司“独董”仅指“独立非执行董事”。应在《公司法》及配套法规中构建具有可诉性、可裁性和可执行性的独董规范群。独董是董事会决策参与者、公司合规监督者和专业顾问。但独董并非公司治理承重墙。为缓解独董压力,建议独董与公权力、自律监管权和市场力量协同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应激活股东直接民主治理机制。独立性是独董的核心资产。应将独董选择权回归公众股东。要夯实独董专业性赋能机制。独董聘请的中介服务应前置于独董表决。要重构监管者与独董之间新型亲清监管合作关系,强调独董勤勉义务的特殊性,确立中庸折衷的理性独董履职标准,引入独董责任合理减免机制。对2022年证券虚假陈述司法解释中独董无过错认定规则的解释要体现独董友好型理念。应建立独董赔偿责任最高限额。健全独董激励机制,推动津贴市场化改革,导入独董责任强制险,推行独董股权激励计划,鼓励独董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黄辉 《中外法学》2023,(1):201-220
康美药业案具有促使独董勤勉尽责的积极意义,但赔偿责任比例和数额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美国独董义务体系比较完备,可分为四大类,现实中独董很少被追责,主要依赖声誉机制进行激励约束。由于国情存在诸多重大差异,我国不宜直接照搬美国经验。2022年的证券虚假陈述司法解释大幅降低独董民事责任标准的做法值得商榷。一股独大并非我国独董制度的本质缺陷,关键在于完善法律责任体系,其路径不应是限缩独董职责范围,而应优化责任标准,保持适当的责任压力,促使公司选任优秀独董,让其发挥市场信号和公司治理的作用。我国应统筹改革公司法和证券法,健全独董义务体系,适当设定法律责任标准,引入董事责任保险,并以独董从公司所获薪酬总额的5倍作为责任限额,在促使独董勤勉尽责与避免寒蝉效应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5.
沪市A股30强公司20%独董是退体官员刘鸿儒,81岁,退休前曾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此前还担任过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目前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东英金融投资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最近,他的这个身份遭到了非议。  相似文献   

6.
2001年8月,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开启了中国独立董事制度. 5年后,修订的《公司法》第123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独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至此,独董制度获得了国家立法支撑. 随着改革中国的铿锵行进,悄然间,独董制度已度过了15年的不平凡岁月. 不可否认,这一制度设置初衷良好,在规范公司运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长期运行的情况看,特别是独董离职潮所折射出的种种问题,又令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7.
杜放  桑彤 《政府法制》2014,(22):50-50
去年10月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下发以来,A股上市公司掀起独立董事离职潮。据记者统计,300余家上市公司已发布近260名独董的离任公告,其中“官员独董”120名左右,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的“官员独董”依然在职。  相似文献   

8.
《政府法制》2014,(24):11-11
《京华时报》2014年7月24日刊发舒天烈文章:30多年来的中国改革,最终的目的也是让市场和权力分置。清理“官员独董”,正启示反腐败的基本方法一权钱两道、各归其位。  相似文献   

9.
如何打碎独董花瓶,使独董不至于沦落到像监事会那样可有可无的命运?在发出对独董的“花瓶”和“橡皮图章”的指责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反思怎样从制度上去激励独董,使他们切实起到监督大股东、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相似文献   

10.
谢宪 《政府法制》2009,(16):35-36
退休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官本位”之国,所以古代退休制度主要也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16,(8):12-15
在丑闻反思中演进 独董制度迅速发展,被誉为一场现代革命,既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又是对法律框架的重塑. 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意味着独董正式诞生.依据这部法律,投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应有不少于40%的独立人士.投资公司股东和包括大部分独董在内的董事会,对投资公司顾问和承销合同进行批准或更新. 美国公司实行单层制模式,没有专门负责监督职能的监事会设置,董事会同时身兼管理和监督的职能.独董在美国公司中的角色,类似于监事会,对经营管理层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2.
"会前沟通"作为一种新机制,不仅不排斥独董发挥监督与制衡作用,而且能使独董在看似"宽松和谐"的协商过程中更好地履行其监督与决策职能。在"会前沟通"中,独董意见作为一种交流内容,只有在沟通主体愿意的情况下才具有制约作用;在董事会议中,独董意见则是一种依法表决,即使高管不接受也具有制约作用;两种机制各有长短,宜灵活运用,不可厚此薄彼。完善"会前沟通"机制股权结构是基础,公司领导层是关键,程序性规则是保障;建议将工作笔录制度引入"会前沟通"程序,以督促独董规范履职,并为其工作业绩留痕。  相似文献   

13.
宋华安 《法人》2010,(4):28-30
五粮液虚假陈述案仅仅是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中的冰山一角。包括独董制度在内的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性缺陷,一直困扰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4.
《法人》2004,(11):18-27
自从独立董事制度引入中国以来,一直无法摆脱“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命运,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些不足,但它在防止上市公司违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等方面所起的实际作用却令人失望。独立董事制度究竟适不适合在中国推广,是什么阻碍了独董作用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发挥,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独立董事?《法人》本期论坛邀请了几位业内知名的专家和律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生活》2013,(24):25-25
现年8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是中国第一位真正退休的院士。秦伯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退休是因为厌烦当花瓶,希望拥有普通老人一样的晚年生活,享受生命的情趣。  相似文献   

16.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并没有充分发挥预期作用,究其原因在于独立性的缺失。独立性是独董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伴随着实践的深入,暴露出在制度设计上的滞后和漏洞。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一项系统工程,独立性问题贯穿了独董制度运行的全过程,应当从产生机制、任职机制和约束机制来进行全方位完善。  相似文献   

17.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并没有充分发挥预期作用,究其原因在于独立性的缺失。独立性是独董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伴随着实践的深入,暴露出在制度设计上的滞后和漏洞。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一项系统工程,独立性问题贯穿了独董制度运行的全过程,应当从产生机制、任职机制和约束机制来进行全方位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把官职还给君王。如果官员年老体弱,也可主动申请退休,称为“乞骸骨”,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从周朝起,“大夫七十而致仕”为后来各朝沿用。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已届80高龄的北京林业大学院士沈国舫向校方提出退休申请,校方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拒绝。沈国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最羡慕的人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准退休”的院士秦伯益——秦伯益曾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他在2005年正式获准退休。日前,秦伯益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坦言,  相似文献   

20.
《法人》2006,(1):32-32
2005年11月25日,河南上市公司协会下属的独立董事委员会在郑州成立。这是继《公司法》《证券法》2005 年10月修订后,全国成立的首家独立董事委员会。虽然河南上市公司协会的这个独立董事委员会的宗旨还是在于摆脱独董的“花瓶形象”。然而,该协会也对独立董事群体做出了一些行为规范, 例如,“独董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