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墨贸易加速发展,双边贸易总量稳步增长,贸易产品的加工程度、技术构成和集中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并存,尤其是在高技术领域内,产业内贸易已经占据主导优势。但是,影响双边贸易持续、深入发展的问题和障碍同样不容忽视。中墨贸易在绝对数量增长的同时,其相对发展速度滞后于中拉贸易的增长,两国双边贸易的结合度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中墨贸易长期处于相对不平衡状态;双方海关在统计方法、原产地规则和统计渠道等方面的差别,以及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两国双边贸易的统计存在较大差异,其规模超出了可解释的正常范围;中墨贸易认知上的差异及其导致的后果,对双边贸易的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墨西哥产业和贸易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和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和墨西哥分别实行了经济改革与开放战略,两国的产业和贸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政府产业政策有明显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中墨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双边经贸合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双方在某些产业部门中的专业化特点比较明显,因此在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动态调整过程中,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各国从全球化战略出发制定各自的对外贸易战略,局部贸易不平衡难以完全避免,但会随着国际市场的具体变化而转化.不断优化产业和贸易结构,是改变双边贸易不平衡的最佳选择之一.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方式拉动国内需求,寻找经济增长的新热点,这将为中国和墨西哥的企业提供一个难得的合作机遇,也将为双边经贸合作开创新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印度贸易在双方经济交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本文选取2000-2011年贸易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印双边总体贸易及细分产品贸易分解双边贸易增长因素。结果显示:第一,规模效应始终是促进双边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第二,中国对印度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表现在工业制成品或半成品,初级产品的竞争效应愈加显著;第三,反观印度,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则更多是在初级产品,竞争制约效应凸显;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促进作用提升。调整贸易结构、适应双方进口需求变化是提升出口产品竞争质量、扩大双边贸易发展规模的重要手段。此外,中印FTA战略应提上日程,积极构建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998年以来,尽管中印两国政治关系出现问题,但双边经贸合作仍稳步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发展态势良好,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一、双边商品贸易持续增长,商品贸易结构有一定变化1998年1~6月,中印双边商品贸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到6月底,双边贸易总额达...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拉美相距遥远,贸易成本是影响双边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据诺维提出的贸易成本引力模型,测算了1991-2016年中国与拉美24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测算结果显示,1991年以来中国与拉美24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43.99%。就次区域来看,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双边贸易成本降幅最大且平均双边贸易成本水平最低,其次为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横向比较来看,2016年中拉贸易成本仍居于我国对外双边贸易成本格局的高位,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对中拉贸易增长因素的分解分析显示,中拉贸易成本下降是中拉双边贸易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对贸易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了50%。通过对中拉双边贸易成本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距离遥远、地处内陆等不利因素将增加贸易成本,而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加入APEC等多边合作组织以及提高法治水平将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这些研究结论为推动中拉贸易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双边经济从此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研究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潜力规模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利用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双边贸易流量问题,并计算了贸易潜力。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流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双边贸易潜力,指出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的果蔬贸易在双边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选取2000~2009年作为研究的起止年份,首先分析中国--东盟农产品及其果蔬产品贸易现状;其次选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分析中国与东盟及其各国果蔬产品的相对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用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整体及东盟各国果蔬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建交十年来,中国与新加坡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据中国海关统计,1990年中新双边贸易额仅为28.2亿美元,1999年双边贸易额达85.6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3.04倍。目前,新加坡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新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1/3。据新加坡统计,双边贸易额达96.2亿美元,中国是新加坡第七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9.
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9~2010年中美贸易规模呈现百倍以上的增长,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美贸易互补性不断增强。通过对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分析研究,均显示出中美双边贸易关系是紧密的,双边贸易的互补性是显著和稳定的,这充分说明中美所处的国际分工的地位及两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使双边贸易往来处于有利的局面,但也应看到双边的贸易摩擦纠纷一直不断,这不利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因而成为阻碍中美贸易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如期建成,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快速发展,货物贸易在双边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背景下,通过分析中国—东盟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进一步探讨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加强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合作提出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数百年的起伏与动荡,随着拉美各国政治纷乱的减少或缓解,拉美已逐渐摆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萧条颓势,整体经济态势呈现出大幅复苏。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持续而强劲的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极大地发展了与拉美的经贸关系,跃升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拉间的政治关系也随之得到发展。中拉关系良好的进展,引起长期在拉美耕耘的欧盟和美国的高度关切和战略反应,因此,本文将在分别考察欧盟因素和美国因素的基础上,以综合和比较的方式分析欧盟、美国和中国3个经济主体与拉美的经贸关系。透过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双边贸易差、贸易国别集中度及贸易商品结构等4项宏观经贸数据来比较3组双边贸易,并透过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影响中拉双边贸易的因素。最后,介绍了欧盟和美国推进其与拉美的经贸关系时所采用的战略和策略,并对中国应当采取的行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贸易对中日韩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中日韩贸易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双边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取决于双边产业内贸易强度的大小。产业内贸易强度大,则双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为正相关;产业内贸易强度小,则双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为负相关。另外,中日贸易中纺织纱线等6种行业的贸易有助于提高经济周期协动性,而服装等2种行业的贸易降低经济周期协动性;中韩贸易中有色金属相关行业等6种行业的贸易有助于提高经济周期协动性,而塑料等2种行业的贸易降低经济周期协动性。  相似文献   

13.
中越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和越南既是近邻 ,又是亚太经济中两个十分活跃的发展点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两国的贸易关系、比较优势、潜力如何有待研究 ,本文拟通过双方的实际贸易数据对此进行统计分析。一、中越商品贸易基本特征分析表1:近年中越双边贸易统计(单位 :亿美元 )资源来源 :中国海关统计1.中越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 ,贸易规模整体水平不断扩大 ,中国已成为越南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据统计 ,中越两国的贸易额从1991年的0.32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28.15亿美元 ,增长了93.83倍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6%。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以来,中拉贸易增长了18倍。2005—2016年,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接近90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拉双方均有强烈的愿望去探索新的选择以升级、多元化和加深双边贸易投资关系,这不仅是为了应对风险,也是为了利用新的机遇加强经济合作。鉴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当前的贸易投资模式将持续。然而,政策和投资可以在经济活动的其他领域发挥先锋作用,为拉美增加出口价值、实现贸易多样化和现代化、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刺激生产力发展开辟新的前景。考虑到太平洋两岸的需求动态和现有能力,有三个领域的商业机会脱颖而出:促进加工农产品和食品的贸易;扩大服务贸易,特别是旅游业;利用中国的先进技术、数字平台和资金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中国也将获得更紧密和更平衡的贸易伙伴关系所带来的好处,如产品、市场和企业的多样化,服务贸易的新机会以及电子商务一体化的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马来西亚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两个重要国家,双边贸易从建交以来保持着令人瞩目的增长,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为262.6亿美元,比1992年增加16.8倍,年均增长更是高达24.8%,而且,制成品贸易在总贸易中  相似文献   

16.
服务贸易是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也会成为双边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钻石10年"间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中国—东盟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和建议:以服务贸易带动投资合作与货物贸易;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互联互通的突破口;扩大金融合作和人民币区域化;创新服务贸易合作新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贸易引力模型对哈萨克斯坦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经济规模、距离、铁路运输是影响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目前对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潜力已较小,需开发新的增长点来带动中哈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客观分析中国入世前中菲两国在双边经贸关系与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存在竞争与问题,探索中国入世对中菲双边贸易、投资与服务,中菲双方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以及对菲律宾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与老挝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从双边贸易结构、双边贸易政策和贸易人才与基础设施等方面探讨了中老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促进中老双边贸易提出一些看法,即以优势互补促进中老双边贸易的发展、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立为契机促进中老双边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韩贸易及其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贸易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双边贸易之一。现在,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韩国对进口中国产品需求增加对推进两国贸易平衡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存在着促进双方贸易的有利条件与优势,中韩贸易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