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界普遍认为,由于政权精英与温和反对派精英之间达成协议,拉丁美洲国家有可能出现由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和民主政体平稳过渡的形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利的政治转型即属于此类型。在智利的政治发展和政治转型中,政党作为重要参与者和"中坚力量",在呈高度分裂状态的社会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智利政党在政治转型中表现出几种特征:转型早期政党对社会运动的抑制,政党由极化走向温和与融合,政党联盟由变动性走向制度化和稳定性。政党政治的发展是一国政治发展的表征,政党政治的制度化体现为国家政治的稳定,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目前智利民众对政党的支持率呈下降趋势,年轻人普遍对政治持冷漠态度。政党要提升自身的合法地位、赢得选民信任,需要致力于解决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当代智利政党及其政治精英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达成了一定的和解与共识,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从而为解决智利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创造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2.
当前拉美国家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拉美国家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张文峰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在国家独立之后的长期外交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从19世纪初拉美国家获得独立起,随着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拉美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其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地适应...  相似文献   

3.
由于拉丁美洲特殊的历史发展道路,拉丁美洲国家的食品,既具有本地区玛雅人、阿斯特克人等古代印第安人的食品特点,又兼有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食品的风味,还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是各种烹调技术的统一体,因而显得丰富多采,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以来,拉丁美洲多数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但智利经济却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工农业生产全面上升,财政收入增加,外债减少,出口激增,通货膨胀平稳,人民生活获得改善。智利经济的持续发展已被誉为美洲大陆“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令许多拉美国家羡慕不已。据报道,目前智利“已完成调整阶段,正处于增长时期”,将“很快变成拉美第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有的新闻媒介则认为智利将成为“美洲小虎”、“拉丁美洲的新加坡”。关贸总协定的经济学家也认为,在债务负担最重的15个发展中国家中,智利的经济复苏和发展是最成功的,其经验值得其它国家借鉴。一 1984年以来,智利经济持续发展,进入90年代仍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据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委员会的统计,1984年—1989年的6年间,智利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6.03%,而同期拉美地区年均增长率为2.55%。经济基础比智利好的三个拉  相似文献   

5.
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拉丁美洲军政权国家加快了“民主化进程”的步伐。巴拿马、厄瓜多尔、秘鲁、洪都拉斯、玻利维亚、阿根廷、萨尔瓦多、乌拉圭、巴西和危地马拉等国先后举行大选,执政军人纷纷“还政于民”,到目前为止,在拉美维持军人统治的只剩下智利、巴拉圭和苏里南三国。在拉美政治民主化的潮流中,这三个军政权国家,尤其是长期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的智利和巴拉圭,能否步上述国家的后尘,向代议制政体过渡,已成为当前人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以来,南美洲六个军人执政的国家(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智利),先后开始了把政权交给文人的过程,即所谓“民主化进程”。这一动向不仅使这些国家的政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对整个拉丁美洲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就这六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侵略,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战后反帝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已使大多数国家获得了政治独立。但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还不巩固,还不完全,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目前,拉丁美洲有三十个国家和十三个分属英、美、法、荷等国的殖民地。由于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在讨论它们的社会性质问题时,应当通过国别的研究弄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与特点,不能笼统一刀切。但是,拉丁美洲作为政治地理上的一个整体,具有历史上形成的许多共同性,在这个基础上,有必要也有可能对各国进行综合考察,以揭示整个地区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近来,我国学术界对拉丁美洲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农村资本主义过渡是否完成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这些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目前沿着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一般说来,都没有重复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它们的发展因受本民族历史条件的影响而具有自身的特点,或者因受发达资本主义中心国家的制约而产生某些变异特征。我认为,拉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就具有这种特征。资本主义生  相似文献   

10.
一在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古巴是最早同日本发生政治接触和经济交往的国家。早在本世纪初叶,刚刚独立不久的古巴共和国就开始试图加强同欧洲和日本的联系,以争取国际道义力量的声援,抵制美国的殖民主义政策。1906年12月,古巴首先在日本最大通商口岸横滨设立领事馆,从而成为继秘鲁、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之后,第六个同日本开展正式交往的拉丁美洲国家。1919年和1920年,古巴又先后开设驻名古屋、大阪、神户等都市的领事馆,充分表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中拉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本文根据伊比利亚美洲及泛美科学技术指标网络(RICYT)数据库,分析了21世纪头十年以来拉丁美洲各国科技创新领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介绍了阿根廷和巴西两个代表性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法规。分析发现,相较于拉丁美洲在全球陆地面积、人口、GDP等方面所占比重,拉丁美洲在相当长时间内对全球科技发展的贡献相当有限。拉丁美洲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均依赖于"国家创新体系",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科技创新领域总体上有所增长,但不同国家之间、不同行业部门的科技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差距,科技创新集中在地区大国和由国家控制的重点优势行业,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私人部门企业,科技创新则被忽视,科技创新产出与其投入不成比例。未来随着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放缓和区域政治格局的改变,拉美科技创新步伐亦可能随之放缓。  相似文献   

12.
一 导论① 中产阶级在拉丁美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因为对长期的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的焦虑所致.此外,中产阶级对大多数人而言也算是希望的象征,因为他们的消费水平在上升.就拉美特别是智利的权力政治而言,20世纪大多数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范式,业已被经济相对独立于政治的范式所替代.这种变化阻碍了加勒东(2007)所说的那种能够在主导的社会结构框架内凝聚大量人群的社会阶级的出现——譬如历史上的工人阶级.但是,仍然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当前的社会、文化与政治面貌正随着新中产阶级(其中多数属于较年轻的一代)的崛起而发生改变.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中拉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本文根据伊比利亚美洲及泛美科学技术指标网络(RICYT)数据库,分析了21世纪头十年以来拉丁美洲各国科技创新领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介绍了阿根廷和巴西两个代表性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法规。分析发现,相较于拉丁美洲在全球陆地面积、人口、GDP等方面所占比重,拉丁美洲在相当长时间内对全球科技发展的贡献相当有限。拉丁美洲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均依赖于"国家创新体系",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科技创新领域总体上有所增长,但不同国家之间、不同行业部门的科技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差距,科技创新集中在地区大国和由国家控制的重点优势行业,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私人部门企业,科技创新则被忽视,科技创新产出与其投入不成比例。未来随着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放缓和区域政治格局的改变,拉美科技创新步伐亦可能随之放缓。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过程在拉丁美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关于墨西哥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当前所处的阶段、资本主义成熟的程度、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国外学术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非洲国家在完成民族解放、实现政治独立以后,已经历史地走向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的新阶段。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实践证明,为了摆脱殖民主义长期统治造成经济上的种种恶果,以及反对与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经济关系,不仅要依靠本国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还必须加强地区经济合作。自六十年代初以来,非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位于海地岛(亦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的海地共和国是拉丁美洲历史上第1个取得独立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1个取得独立的黑人国家。在历史上,海地岛的经济发展曾取得过相当可观的业绩。然而,海地在从1804年独立以来的188年里,其发展却十分缓慢,经济一直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据统计,1989年海地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3.7亿美元(其中农业产值占31%,制造业产值占15%),人均只有370美元;平均寿命为55岁;婴儿死亡率为94‰;成人文盲率为64%①。自1971年联合国发展规划委员会提出关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以来,海地一直被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笔者认为,海地这种长期落后的状况是由各种内外原因造成的,所谓外因,主要是指“中心”国家、宗主国即新老殖民主义的作用和影响。本文着重对殖民主义与海地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一简要的历史和现实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独立前缅甸民族主义精英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前缅甸民族主义精英对缅甸独立后的总体发展道路以及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宗教与政治关系、民族问题与国家结构、对外政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暴露出的特点对缅甸独立后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战后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主要潮流是民族民主运动,其特点是外抗强权、内争民主。但是,这一发展进程的主要成果究竟是什么?民主与独裁的关系及其前景如何?这一发展进程的中心任务——政治独立、经济独立与经济民族化的关系怎样?在这一发展进程中,革命与改良的作用究竟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值得研究和思考。一、国体与政体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实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问题。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的问题。由于历史条件不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  相似文献   

19.
从当前拉美的两大外交重点谈起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在论及七十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的对外关系时写道:“这些国家越来越感到同第三世界利害一致,同享有特殊利益的美国之间的盟国关系越来越削弱。许多国家都希望改组美洲国家组织。”①这番话可说是抓住了拉美七十年代以来外交转变的基本特点。当然,由于拉美各国在政治、经济、历史传统上的差异,它们对  相似文献   

20.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邀请,智利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弗朗西斯科·奥雷戈·比库尼亚教授于1983年1月17日来我国访问。1月19日,奥雷戈教授在拉丁美洲研究所作了学术报告,从历史、地区和国际的角度阐述了他对拉美各国对外政策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