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勇的西征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最早向国内外报道红军长征英勇事迹的人,便是陈云。1935年6月,陈云奉中央之命,从四川经上海后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1935年10月15日,陈云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作了关于红军长征的报告。这份报告,当时被人整理成《英勇的西征》,署名"施平",于1936年初,在共产国际主办的《共产国际》上发表。本文为《英勇的西征》节选。  相似文献   

2.
陈云1935年10月15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俄文记录稿一页  相似文献   

3.
正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此,中国革命这艘航船在毛泽东这个伟大舵手的带领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重要标志,实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我认为,对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1935年,无论是对毛泽东,还是对季米特洛夫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新起点。而在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以后,季米特洛夫正式成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从那时起,他开始与中国共产党打交道,直到共产国际解散之后,他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负责协调莫斯科与毛泽东、中共中央的关系。季米特洛夫与毛泽东虽然未曾谋面,但神圣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将他们紧紧地联在一起,并建立深厚的友谊。据不完全统计,仅在50年代,毛泽东公开赞扬季米特洛夫就有五六…  相似文献   

6.
文尚卿 《实践》2014,(1):25-25
<正>红军长征后,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完全中断。到达陕北后,如何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成为当务之急。那么,红军是如何与共产国际恢复联系的?宋庆龄在中共中央恢复与外界联系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一、1935年冬,首先联系上的是宋庆龄的电台1935年11月中旬,共产国际派遣的林育英(张浩)到达陕北,不久,中共中央就与宋庆龄建立了电讯联络,但由于当年极其严格的保密原因,当事人刘三源与廖辉却误以为他们与"莫斯科"或"欧洲的共产国际"电台取得了联系。1936年1月1日,毛泽东电告朱德:"我处不但对北方局、上海局已发生联系,国际亦有发生联系,这是大胜利。"对此,西安事变时担任宋庆龄秘书的李云回忆:1936年4月,中共中  相似文献   

7.
7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求是》2005,(2):11-13
遵义会议在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伟大的转折意义。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共产国际不信任毛泽东,甚至直接或间接地排挤、打击毛泽东,共产国际一直在压制毛泽东。但是,经过共产国际档案的解密,我们发现即便在1927-1935年毛泽东的政治境遇最为艰难的时期,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支持从未间断,并逐步升级。这对毛泽东于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崛起并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所  相似文献   

10.
一、晓明大义寄将军 1935年11月,一个来自莫斯科的人秘密到达陕北瓦窑堡中共中央驻地。他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张浩,本名林育英,红军将领林彪的堂兄。他给钻了一年多山沟,与共产国际失去好长时间联系的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带来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和《八一宣言》。  相似文献   

11.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最高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最高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遵义会议是转折点.但遵义会议并非传统说法那样"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因为此时的毛泽东远没有担当起军事决策者的角色.直到遵义会议后七个月,1935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才正式决定,由毛泽东取代周恩来分工负责军事工作.从此,毛泽东最高军事领导地位有了组织上的依据,他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最高军事领导人.  相似文献   

12.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以及毛泽东核心地位的确立,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前后历经十年时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红军的军事路线和军事领导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进一步从组织路线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42年至1945年开展的延安整风学习运动,解决了党内思想路线问题,为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最终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重要基础;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写入七大党章,标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1933年1月,由于白色恐怖日益严重,中共临时中央被迫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代表李德相继来到瑞金。9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发起第五次"围剿"。就是在这个时候,博古、李德剥夺了毛泽东、朱德的军事指挥权,使红军和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翌年10月,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1938年8月初,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季米特洛夫的这一指示实际上表明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共领袖人选的态度.那么,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为什么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中共领袖,而放弃曾经一度看好的王明呢?  相似文献   

15.
2013年5月,我参加了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学党史重走长征路”活动,到贵州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等。遵义会议在中共党史乃至中国现代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此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在这之中,毛泽东把自己正确的主张转化为党和军队的实际行动,使遵义会议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从领导学看,一种正确的主张要被领导层所普遍接受,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正确主张提出者不是处于主要领导地位,更不容易。而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做到了这一点。本文试图从领导学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发生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黔北小城遵义秘密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6.
陈群 《党的文献》2001,(4):28-31
1935年 10月 15日陈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俄文记录稿《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 (1935年 10月 15日 )史平同志的报告》的发现 ,是继 1984年公开发表陈云手稿《 (乙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 ,又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它的价值至少有三方面 :第一 ,弄清了遵义会议之后 ,陈云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的具体内容 ,其中在介绍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时 ,着重指出 ,遵义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 ,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第二 ,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党作出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中关于遵义会议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第三 ,有力地驳斥了王明对遵义会议和对陈云的肆意诬蔑。  相似文献   

17.
<正>1935年底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努力,实现了"内战吟成抗日诗"的伟大转变。争取东北军和西北军掉转枪口对准日本侵略者东北军对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丢失东北有刻骨铭心之痛,对在西北执行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命令持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8.
6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为1949年…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党中央、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之间,陈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他在领导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期间,为贯彻执行遵义会议以来党中央政治路线、向东北抗日联军宣传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中,唯一直接领导过东北抗日斗争的就是陈云。1935年8月,陈云奉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之命前  相似文献   

20.
鱼恩平 《党史纵横》2006,(10):10-13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当我们在缅怀和颂扬领导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众多英勇的红军将士并追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时,有一人不能忘记,他就是在长征中为维护党的团结、争取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立了大功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肩负重任历尽艰险从苏回国寻找中央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中断,失去了联系。虽然陈云于1935年6月受党派遣退出长征并转道上海于8月抵达莫斯科,使得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了解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一些情况,但由于和我党没有建立起通讯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