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访"实质上是民众与公共权力机关及其领导者交往、进行利益表达的一种方式,是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而非中国特有的现象;"信访"是国家实现社会管理的需要,处理"信访"工作是国家的一项社会管理职能。现实中的"信访"行为具有未经整合或弥散化、功能尚未分化的特征;而从文件和法规文本来看,当前"信访"主要被赋予了"利益表达"尤其是"行政救济"的内涵,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信访机构功能日渐专门化、信访工作日渐规范化的趋势,也反映了信访制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2.
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作为调处社会矛盾重要途径的信访工作就要围绕“人”这个核心做好文章.研究上访人的心态及其行为,从微观视角审视信访中的社会管理问题,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做好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有助于发挥信访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0,(23):21-23
做好信访工作,是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机结合点,也是推进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长沙市着力健全信访责任体系,联网受理群众信访,联调解决群众诉求,联合办结信访积案,构筑形成“一健三联”信访工作新格局,以责任落实推动信访工作落实,以机制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效解决了大批信访问题,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信 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 ,是获取信息和案源的重要渠道 ,也是疏导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从目前信访举报的情况看 ,越级信访、集体上访、重复信访等现象普遍存在。信访举报的形势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 ,各类信访举报问题在基层得不到及时、妥善、有效处理和解决 ,无疑是造成这种严峻局面的直接根源。因而 ,加强基层信访举报工作 ,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信访举报工作尤为紧迫。一、健全网络是提高基层信访工作的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信访举报网络是开展信访举报工作的组织基础 ,是保证信息畅通的基础环节。信访网络的健全使老…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9):46-47
“纠结”。可以说是当下我国社会管理“心情”的生动写照,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表情”自然轻松不起来。以下四个维度或能折射出当前社会管理的部分“表情”。“宁信访不信法”。法律是调解一切社会纷争的基础。然而,现实社会中却出现了“信访不信法”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张恩玺5月13日表示,关于信访和维稳的关系,信访工作通常讲三句话,第一句叫"切实维护合法权益",这是第一位的任务,是信访工作的核心;第二句叫"及时反映社情民意",这是信访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体现;第三句叫"着力促进社会和谐",通过解决信访矛盾和问题,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张恩玺说,"信访"与"维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工作理念上看,信访的实质是维护权利,这是维护稳定的基础,而维稳的实质是通过维护社  相似文献   

7.
纪检监察信访案件的办理,包括信访案件的督办、查办及审核和管理。近两年,从审核和管理的情况看,查报结果的信访案件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8.
胡善德  阮雪梅 《世纪桥》2012,(15):116-117
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2005年新的《信访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信访工作机构、信访工作职能都有了较大加强,但信访难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信访工作面临诸多困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对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构成重要考验,亟须社会组织发挥协同治理作用。研究团队就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提出了一个包含协同目标、渠道、能力、环境的四要素分析框架,据此发现:我国广大社会组织与政府在应急管理的总体目标高度一致,均以公益为导向;尽管社会协同治理理念已经提出十多年,但社会协同的法治保障尚不健全,协同渠道有待拓宽,协同效能尚未充分释放;从发展规模、类型结构、专业业务与资源保障方面看,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仍有较大空间;从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的社会环境来看,协同理念与协同法制的普及均有待加强。由此,从渠道、能力、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信访体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制度设计之一。但是由于公民权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或伸张、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解决问题的成效很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服务理念的缺失,当前的信访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现行信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因此,信访工作要适应公民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需要,要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意识转变;要依法治“访”,建立责任机制;要整合信访资源,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信访工作队伍;畅通公民信访的渠道,提高信访机构的协调能力;要切实推进信访决定执行体制的改革,增强信访决定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10,(4):58-58
<正>马怀德在1月25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从解决纠纷的渠道上看,当前最重要的国情就是"信访不信法",信访制度不仅成为纠纷解决主渠道,而且业已构成对诉讼等主渠道的挑战,长此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以及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各主体间利益关系复杂多变,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凸显.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从社会管理与机制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杭州市“三位一体”信访工作机制所取得的成效并以此为案例,提出构建“多元化”参与、协同治理信访模式的启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信访问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其实质和特点表现在社会系统、政府及其政策、领导干部及其体制、信访机制等多方面。信访问题的预警系统是治理信访问题的机制设置,是社会稳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问题预警系统的设置要遵循科学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要建立与信访系统预警机制相适应的辅助预警机制来配合。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是解决中国特色信访问题的根本途径,还要通过政府各部门、干部管理部门、工会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全方位协同,才能共同构筑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4.
信访工作:将“群体性事件”消弭于未萌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表明,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经从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与“群体性事件”相伴的是信访的激增。2003年被中国媒体称为是“信访洪峰年”。然而,到了2004年,国家信访局受理群众来信比2003年上升11.7%;接待群众来访批次、人次,分别比2003年上升58.4%和52.9%。所以。可以这么说,要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就必须处理好信访问题。根据一些对“群体性事件”以及“大规模群体信访”的学者研究,其“主体”一般属以下这些类型的人:一是城镇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难,收入减少,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二是部分企业经营不善,长时期拖欠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工资造成部分职工生活困难;三是政府出台一些整治管理措施对部分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四是非法集资和金融风波严重危害部分群众利益;五是历史遗留的自然资源权属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六是征地拆迁及补偿安置政策的配套和落实出现问题;七是农民负担过  相似文献   

15.
山公  绮云  绪雷 《党风建设》2003,(10):4-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繁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当前.农村信访活动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乡、村干部成为信访活动的焦点。从近几年的控申登记情况看,这类信访件占农村总信访流量的90%以上。农村基层干部是“民之头,官之尾”,他们与群众靠得最近,他们  相似文献   

16.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我国信访制度建立60余年来,在反映社情民意、密切联系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些年来因信访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改革、创新信访工作必须扭转对信访工作认识上的偏差;改革完善信访工作相关制度、机制;强化基层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17.
当前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其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信访制度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愿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现行信访救济机制在大量社会矛盾面前表现出的软弱和力不从心,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审视现行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建构整个国家的权利救济体系,有效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善治目标下的我国信访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治是建立在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基础上的社会管理模式。信访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需要政府与公民的广泛合作。以善治为目标推进信访制度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因此是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下中国之核心议题。但究竟何为社会管理?如何切实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至少从当前各级政府的实际理念及其具体实践看,仍有必要予以认真且理性的再审视。本文从浙江义乌市这个特定案例的视角,通过对其具体经验实践的理论释读,试图从中合逻辑地得出:社会管理的真正精义在于形成政府管理与民间自治力量之间良性的互动互补,绝不能以打击社会自主性的方式来建设社会,良序社会的形成需要的是细致入微和水滴石穿式缓慢的点滴积累与成长,得之于社会权力结构的现代性再造之功。  相似文献   

20.
浚县小河镇原来是一个信访大镇,全镇62个行政村就有16个村常年越级集体上访,严重影响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自2004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在信访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行信访听证,变内部处理为公开解决,把处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办公室挪到农村干部群众面前,使工作重心下移,解决了农村大量的疑难信访案件,有力促进了全镇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