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国力不断增强,如何将大国的综合实力转化为大国的外交能力,这就关系到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是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内涵深刻,体系丰富,特征鲜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使命凝聚着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精髓。"和合文化"构成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根基与渊源;"合作共赢"是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命运共同体"是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及历史使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探索与历史上崛起大国根本不同的新理念、新道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之后,大家都希望中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回顾历史上九个曾经辉煌过的大国历史,思考中国该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大国崛起的历史过程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谈到中国的和平崛起,谈到世界上大国的历史,自然会想到古代的中国。古代中国究竟算不算大国,如果算,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进行比较的前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存在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2,(1):18-19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东方大国,文化源远流长,走向世界的脚步却刚刚开始:美国是一个历史仅二百三十几年的北美洲新兴大国,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却"席卷"了全世界,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要"走出去"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5.
谈到中国的和平崛起,谈到世界上大国的历史,自然会想到古代的中国。古代中国究竟算不算大国,如果算,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进行比较的前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存在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6.
陈向阳 《求知》2013,(12):29-32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加快重组,大国关系复杂多变,西方大国之间、新兴大国之间、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都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嬗变,中国的位置更加关键、处境更加敏感。一、国际战略格局进入"新一超多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五年来,国际格局多极化进入历史新阶段,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  相似文献   

7.
正一、何为"大国"之"大"历史上的中国,一直都被世界上的他国视为"大国"。即便是自晚清以降,中国遭到西方的冲击而由"富"转"贫"、由"强"变"弱",中国在世界上也未一时间丧失"大国"之地位。反是今天,在经过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腾飞之后,中国实现了晚清以来一直追求的"富强",我们却对自身的"大国"形象产生质疑。这让我们不禁去想,究竟何为"大国"?"大  相似文献   

8.
李家祥 《理论导刊》2012,(5):106-109
印度作为一个与中国一样正在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又是与中国为邻的南亚强国,在其大国外交及周边外交中,经常体现出对中国因素的潜心关注和巧妙运用。本文着重从地缘政治、历史、现实、中巴友好以及印度国内因素等方面,探析印度对外关系中中国因素存在的原因,并据以提出了减少印度对外关系中中国因素消极影响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时代对外工作领域重大理论成果的习近平外交思想,蕴含着深邃的历史思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当前的中国放到成百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去考量,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方位和新时代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二是汲取历史经验和智慧,坚持对外工作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范。三是把握历史规律,着眼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造"一带一路"实践平台。既善于以史为鉴,总结反思,又勇于开拓创新,创造历史,是习近平外交思想重要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它是在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特定时历史条件和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为使官僚阶层能践行圣贤之道,端正权力行为,为老百姓做个好的道德榜样,实现以德治国目的,往往使用教育感化或严刑峻法的手段。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积淀深厚的大国,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价值能否实现,能否真正起到以德治国和化育万民的作用,官员阶层的公正廉明是关键,官员的道德高度就是整个社会的道德高度。这也是古人所说的治大国者先治吏的深刻历史内涵。要说中国社  相似文献   

12.
"和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内在特质,是中国履行崛起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社会制度内在本质的和平属性及对外战略的选择,从而决定中国对外政策的性质及走向。国际社会正处于发展、变革、调整的历史转折时期,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是国家制定对外关系的重要考量与基本依据。中国正处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崛起大国从未遇到的复杂国际局面,为此中国经济上的优势如何转化为战略和政治上的优势,怎样有效地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国家利益和海洋权益,如何保持与外部世界总体积极和谐的关系,思考未来中国对外关系的战略调整和转型就成为一种基本逻辑与理论期待。  相似文献   

13.
一个“大国三角”“大国三角”是指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方面的原因,中、俄、美三国无疑同目前的朝鲜半岛局势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利益,其程度要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由于这三个国家都是世界上的大国,其互动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朝鲜半岛局势的走向。 不久前,朝鲜同意举行六方会  相似文献   

14.
"两会"闭幕,中国完成了最高权力的代际交接.世界范围内的反应,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最保守的预测,也会承认中国还将继续上升;就算是那个流传很广、语惊天下的"希拉里预言",也把中国的衰落放在了20年之后. 而在未来10年里,习李主政的中国将会上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则是全世界都在关心的大问题. 对西方这个全球主导者来说,历史上它们曾肢解过很多大国,如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上个世纪的前苏联.但这些大帝国当时都是腐败和衰落的,从几百年的历史上看,西方尚缺乏如何击败和瓦解一个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的大国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大国关系"研究的意义与效用因国际政治实质而凸显,大国作为国际关系最主要行为体,其间的博弈与互动建构了国际政治格局,并由此影响国际形势走向。而在"大国关系"研究中,历史分析尤为重要。历史具有继承性与变异性,一方面由于史实的不可复制性致使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但另一方面亦由于经验的可借鉴性致使国际关系的可探性。"大国关系"需待"解古谈今",同时"借古探今",承认历史发展的个性、多样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研究者应当通过历史分析与"大国关系"契合,指导国际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6.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方法,深入探索我们面临的新的伟大历史时期所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问题。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勋,不仅在于领导中国党和人民,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便成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主题。然而,从富国之策的选择到强国之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坦的道路。探寻这一历史的发展轨迹,对于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政治格局在冷战结束后的 迅猛变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大国关系的凋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和德国都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朱镕基总理6月底、7月初访德取得的重大成果说明,站在21世纪门槛上的中德关系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冷战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但不管是在冷战中还是冷战后,中德双边关系的发展总的来说比较顺利,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特别是随着大国关系的全面调整,中德关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继续焕发活力,两国间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团结稳定的国内环境,也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对营造和平国际环境以便顺利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时代背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大意义、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四个方面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未来20年,将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时期。来自国家旅游局的预测表明:旅游业有望在21世纪前10年成为多数地方的支柱产业,并进一步成为国家新的支柱产业。我国在过去的20年已经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从现在起到202O年,用20年左右时间跻身世界旅游强国,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