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收入份额普遍下降是发展中国家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日益恶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将直接加剧各国或地区发展局势的不稳定。探寻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对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尤为必要,亦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途径。要素替代弹性既是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也是探讨要素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鉴此,本文选取1991—2014年拉美六国的面板数据,在控制一系列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变量并解决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对要素替代弹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偏向型技术进步是连接上述两者的主要渠道,同时经济规模、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社会人口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也会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要素替代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的权衡及有关方面提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2.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地区。为了减轻这个地区收入分配集中的程度和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一些国际机构和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近年来,荷兰政府与拉美经委会共同开展了对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其他长期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的研究项目。作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功能性分配的角度对阿根廷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功能性分配与规模性分配之间的联系.长期以来企业主收入占较大份额、雇员工资收入占较小份额的初次分配格局在阿根廷一直没有改变,而且改善与恶化总是交替出现,无法形成一个稳固的趋向合理的态势.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水平的增速差异是导致阿根延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直接原因.功能性分配和规模性分配的联系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在提高工资性收入的同时缩小个体收入的差距才能促进整个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对收入分配的各种构成和变化进行全面把握和深入解析,并制定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是研究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相关性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林华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4):26-31,79,80
哥斯达黎加的贫富分化问题不如大多数拉美国家那么突出,这不仅是哥斯达黎加政治和经济制度独特发展进程的结果,而且与其种族构成和文化传统的历史成因直接相关。20世纪50~70年代,哥斯达黎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社会公正,使利益的分配趋于公平。但近20年来,哥斯达黎加在经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收入分配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所恶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的经济改革。通过分析哥斯达黎加两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现社会公正需要稳定而持久的经济增长作保障,但仅靠经济增长是不够的,政府应该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2l世纪头10年秘鲁贫困标准持续上升,贫困率不断下降,收入分配也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秘鲁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长以及卓有成效的扶贫发展政策。这10年间,秘鲁宏观经济稳定,GDP增速在拉美国家中位居前列,家庭收入和支出均显著增长。秘鲁利用较充足的财政资源扩大了社会保障支出,设计并实施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型减贫计划,使其有能力参与经济活动,分享经济增长,减少贫困的代际传递。秘鲁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就,但城乡以及种族间存在巨大差异,贫困问题日益集中在农村和土著人群中,因此在未来的减贫政策方面,秘鲁应侧重平衡地区发展,实现机会的平等,提升贫困人口生存能力,从而消除贫困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拉美地区在80年代爆发债务危机,经历了“失去的10年”,自90年代实行调整和体制改革后经济恢复增长,但社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因此,国外学术界在研究拉美经济改革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并就此发表了大量著作和论文。现笔者根据掌握的材料,对国外拉美社会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一 关于拉美贫困和  收入分配的状况  关于拉美地区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的演变,国外学者大致描绘出这样一幅图景:1970~1981年间,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同时收入分配状况明显改善,其表现形式是基尼系数减少将近0.05,从1970年的0.58减少到1982年…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收入分配不公一直是困扰一些拉美国家的重要问题.由收入分配不公引起的政治分化和社会矛盾激化,成为影响拉美地区社会和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拉美地区如此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由来已久.在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诸多制度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当属生产要素占有制度.拉美地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最初产生,即与该地区历史上由大地产制造成的土地占有高度不平等存在密切关系.对生产要素占有的不平等决定了不同阶层政治地位的差异.拉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和地区间的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导致如今拉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重要原因.集聚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确使主要拉美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增长,但地区间和城乡间的发展失衡却明显加剧.第一,工业集聚在形成现代化都市的同时,农村地区却被进一步边缘化.第二,即使在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同样带来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第三,没有收入再分配的工业化.在经历80年代"失去的lO年"之后.尚未摆脱债务危机阴影的拉美国家开始进入全面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时期,由此也引起了新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新自由主义改革带有强烈的反民族主义、反民众主义倾向.继大地产制之后,新自由主义改革开始了拉美历史上第二次对生产要素的大规模重新分配.新自由主义改革不仅改变了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彻底改变了经济的运行方式.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对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就业、税收、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资产价格等产生影响.新自由主义改革使拉美国家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更加严重.中国与拉美国家都处于深刻全面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之中,尽管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但中国和拉美国家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客观因素并无差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可从拉美国家在处理收入分配问题的教训中得到一些启示:一是必须高度重视生产要素占有的公平;二是发展和改革模式至关重要;三是政府必须干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8.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俄罗斯经济平稳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俄罗斯提出扩大国内居民消费需求的战略目标。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收入分配结构也影响居民消费支出。根据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模型(ELES),对俄罗斯不同收入组的居民消费支出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具体测算俄罗斯居民的基本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恩格尔系数。通过俄罗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收入分配和居民消费的比较来看,俄罗斯居民消费水平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战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伴随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所显现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一直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羡慕不已的发展图景。因此,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自然成为引人关注的课题。一、六十年代以来收入分配状况六十年代以来,新加坡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1960—198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431美元增至7410美元。随着新加坡经济的起飞,牵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泰国的收入不均程度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期间究竟是降低了还是升高了呢?这在目前还难以下结沦。本文的意旨是介绍几种衡量收入分配均匀程度的方法以及泰国的区域间收入差异情况。东南亚国家有关收入数量分配的研究状况虽然现在已有很大的改观,但在七十年代以前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其它地区。1970年,大岛在《收入不均与经济增长;亚洲国家的战后经历》一文中分析了泰国和其它东亚与东南亚国家的收入分配情况。他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