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研究中国革命史的经典著作,《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通过运用地域研究的方法,从史料本身出发,摆脱了西方学界原有的对中国革命的种种偏见,提炼出“延安道路”这一概念,尝试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之道,进而提出“延安道路”对第三世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此书不但当时就为学界所瞩目,对后世学人的相关研究也极具启发意义,成为里程碑式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湘赣军民凭借井岗山的优越地势和民众基础,在同国民党反动势力血与火的博击中,开创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岗山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这个“摇蓝”的定位,突出表现在:它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优良传统的源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井岗山的斗争,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井岗山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独特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一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尽艰辛为中国革命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指出,自我革命是党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它不仅推动建设了具有自我革命鲜明品格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且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取得百年辉煌成就,促进了伟大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互动发展,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要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就必须接力发展,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应对改革开放新挑战,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新胜利。  相似文献   

5.
李慎明  何成  宋维强 《前线》2012,(3):18-20
从广义上说,“中国道路”可以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路:从狭义上说,“中国道路”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简称。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要把握好“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6.
历史表明,凡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总是在一旦认识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后,就遵循着它的基本原理,在为党为国为民的革命奋斗中百折不挠,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在瞿秋白身上,这种革命精神表现得特别鲜明。从青年时投身革命到英勇就义为止,他从没有停止过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刻苦不懈的学习、探索,使他在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也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瞿秋白的青少年时…  相似文献   

7.
7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42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8.
徐兆荣 《前线》2013,(12):131-133
毛泽东投身和领导中国革命伊始,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 那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人在苦苦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毛泽东也在思考,并把探求的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大地及全中国,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8,(12):116-117
方志敏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被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理论主张,为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复实践中找到的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它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的新篇章。这条道路为中国革命树立了一座历史丰碑,引领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对中国革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历史支撑。借助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诠释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与中国革命的任务、道路等问题,使中国革命赢得了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建构革命话语过程中之所以要借助辛亥革命,是由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国共关系、共产国际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两个伟大革命”而言,马克思“革命的实践”的哲学依据明确了其客观必然性,核心要义论证了其现实性与合理性,实现机制决定了其运行使然。马克思从环境改变维度、自我改变维度、双向改变维度理解“革命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伟大的社会革命以及两个伟大革命的逻辑关系运行提出了相应的现实要求及发展路径。从时代视角看,“两个伟大革命”是对资本主义“革命逻辑”的根本超越,愈发彰显中国道路的科学性与特色性,深刻影响着全球革命实践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于是,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赢得了"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  相似文献   

14.
1927年春夏之交时局逆转,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从早期若干样本的实践探索中开始的.紫金"四·二六"暴动是1927年广东夏季讨蒋起义中爆发时间较早、范围较广、规模较大、影响较为深远的一次武装起义,是开拓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一次英勇尝试.组建紫金县工农革命军,建立紫金县人民政府、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创建以炮子乡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实行区域性"武装割据",蕴含了中国革命道路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早期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5.
1927年10月,当南昌起义军余部在赣南濒临绝境时,是朱德率部脱离险境,从而保存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朱德何以能担当危急关头保存革命火种的重任?本文从朱德早期军事生涯这一视角考察了朱德能保存革命火种的原因:在早期军事生涯中,朱德历炼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探索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积聚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储备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不断创新战略战术的能力,为革命火种的保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正确的革命方向、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强有力的军事保障。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党领导革命的基本纲领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索。在中共一大上制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仅一年后,中共二大在重申最高纲领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这一过程中,陈独秀对党的革命纲领的探索贡献至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马赛  高科 《实事求是》2015,(2):28-32
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在同时具备革命胜利与先进生产力的条件下,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列宁结合俄国经验,在《论我国革命》等文献中论证了先革命、后发展生产力这样一条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经典作家的思想,创造性地将革命以改革来替代,并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从而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即中国道路。由此得出的启示是,走中国道路不可照搬照抄别国模式,要充分认识到前行中的艰巨性,并着力解决好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三大任务,才能最终到达中国梦的光辉彼岸。  相似文献   

18.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于是,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赢得了"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定历史自信,以奋发有为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功领导了延安社会革命,在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从延安社会革命到中国式现代化,共产党人赓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信自强和守正创新,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实现了东方民族国家的跨越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现代化道路根基;也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意义;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陈登贵 《广东党史》2003,(6):9-11,8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辈,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后来终于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开辟这条道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一个历史过程。本文主要论述毛泽东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杰出贡献,借以纪念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