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务员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一个特殊群体,而任何执掌权力的人都可能利用公共权力来谋取个人私利。义务本位即是以公务员的义务为核心,以高于普通公民的规则法律来限制和规范其行政行为,并以公务员履行应尽义务的状况作为评价公务员的唯一标准。只有坚持义务本位,才能增强公务员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的责任感,有效防止滥用权利和以权谋私或行政失职行为的发生,从而解决公务员作为"公共人"和"经济人"双重身份带来的矛盾,它是达到有效控制与约束公务员对公共权力的行使的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封建传统时代,宗教与税收是互惠式关系。宗教承认国家征税权,支持国家税收。国家承认宗教特殊性,给予宗教团体税收特权。在近代资本主义时代,宗教与税收是博弈式关系。基督教新教精神,成为近代以来"无代议则无税收","税收法定"思想,和公民依法纳税,承担纳税义务思想的伦理基础。这种对抗与服从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博弈关系,反映了近代以来宗教与法律矛盾统一的基本特征,对当代中国的"税收法定,依法治税"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坤 《法制博览》2022,(13):65-67
作为税收债权人应履行的给付税款权利,税收债权也是国家要求纳税义务人缴纳税款的权利,同时在破产债权中,税收债权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破产债权人进行财产分配表决时发挥相应法定表决权,同时其债权份额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在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税收债权实现会直接影响清算程序以及债权清偿实际状况.本文就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税收征管活动中,一个被认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公民纳税意识薄弱,一般认为这是导致税收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笔者认为这个现象有其内在的成因,其中暗含的一系列问题是值得深思的。细加分析,“公民纳税意识薄弱”应有三层含义。 第一,“公民纳税意识薄弱”的成见,是站在政府部门的角度单方面划定的。仅仅就皇粮国税而言,恐怕无人不知,其内涵应不  相似文献   

5.
税收作为政府生存和运行的经济基础,直接关系到每个纳税公民的经济利益,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税收立法的制定急切的需要一种体现公民参与和科学决策的程序,加大公众参与税收立法则是民主法治建设的必然走向,也是完善税收立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石勇 《南风窗》2013,(17):92-94
谁都承认,这样的命运,在道德上不是民众应得的。我们把责任指向了权力。但谁又能说,民众对于自己的命运,不负有一点道德责任呢?在平时,他们为权利、为公民的尊严、为对权力的限制鼓与呼过么?又是否关心他人的维权并声援?这样的命运,逻辑上,不就是平时"沉默"的一个结果吗?  相似文献   

7.
张银海 《南风窗》2011,(15):32-33
始终只能以恶性方式才能强制划定"权力止步的边界",这个根本原因即造就出传统社会一代又一代的"周期率"。只要不改变"以统治权力和权力暴利为国家本位",再明智的统治者都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跳出这个逻辑。  相似文献   

8.
美国:纳税人人有责 (一)纳税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美国人有句俗话:"世上有两件事你逃不过:一件是死亡,另一件就是缴税."税收是美国政府赖以生存的财政基础,而个人所得税(简称个税)则是整个税收最重要的部分.在近几年美国联邦财政总收入中,平均约有43%来自个人所得税,而公司所得税只占7%.因此,上至美国总统,下到平民百姓,纳税成为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据统计,美国全部个人收入约40%要交给税务局.  相似文献   

9.
公民指南     
《南风窗》1990,(Z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颁布已有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条例》也已从1987年起实施,但知道它们的中国公民却并不多。有人说,这是因为拜金主义流行,我看未必全是如此。假如找并不知道自己在需纳税之列,不清楚干吗要纳税,别的又从何谈起呢? 当年北美洲闹独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导火线就是《印花税法》已激起民愤,殖民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法》第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