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3,(18):57
最早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那是在1920年1月。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沈宏庐、杨明斋、李达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当时的名称为"共产党",或"共产党临时中央")。不久,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建立了"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后来根据中共"一大"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有"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正>1920年春天,"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一的陈独秀致信李大钊,问该给党取个什么名字,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的回信掷地有声:"叫共产党!""共产党",我们党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定为远大理想。理想如铁,方可忠贞不渝、百折不挠;信仰如钢,方可排除万难、走向胜利。一个最初只有50多人的小党、一支最初只有800多人的队伍,  相似文献   

3.
陈俊凤 《广东党史》2010,(10):28-30
<正>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组织,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推动,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后,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和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的指导和参与之下,经过长期努力而创建起来的。广东党的组织,经历了广东"共产党"、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共广东支部几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各地建立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后人都把它称之为“共产主义小组”。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这个名称却不符合当时的事实,当时不叫“共产主义小组”,而是直接叫共产党。“共产主义小组”的名称是在党成立15年后才提出并在建国后广泛应用的,这种表述方法,等于把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年限推迟了一年,把1920年加  相似文献   

5.
肖舟 《党史文汇》2002,(4):18-20
1920年8月,设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这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出版的一本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它的出版,对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推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信仰迷茫、宗旨意识淡薄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与发展。一、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是信仰共产主义的政党。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英文版序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宣言",并解释了《宣言》为什么是共产主义的,而不叫"社会主义宣言",主要因为当时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是代表"上流社会"的,而共  相似文献   

7.
点燃"共产主义"之火 友好的合作必然产生双赢的结果. 得益于维经斯基的指导,陈独秀也加快了建党的步伐.1920年6月,陈独秀在自己的寓所里召开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参加者有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会议决定在中国成立共产主义的政党,名为"社会共产党",还讨论起草了党纲、党章、党的纪律等,并且一致推举陈独秀为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在征求李大钊意见后,决定采用"共产党"来命名中国共产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8.
非洲的共产主义政党□吴锡山非洲是共产主义运动后起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相对落后,这里的共产主义队伍还不够强大,但也有一些宣称共产主义的组织,如埃及共产党、摩洛哥进步与社会主义党、莱索托共产党、突尼斯革新运动、留尼汪共产党等。这些党有的处于合法地位,有...  相似文献   

9.
<正>题记:2010年,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90周年。作为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之一,北京共产党小组的成立,拉开了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序幕。90年来,北京党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重要战斗堡垒作用,映射出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1.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正式成立全国性的党组织之前,国内的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其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是陈独秀于1920年8月发起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称为:"共产党".最初的成员有陈独秀、李达、李汉俊、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等.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22):97-97
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理论性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创刊。李达任主编,撰稿人一概不署真名,秘密出版发行。该刊第一次喊出了令人激动的口号:“共产党万岁!”“社会主义万岁!”  相似文献   

12.
张申府,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曾是共产党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最早、官职最高的人物。作为中共旅法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始人,作为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后来在历史中几乎失踪。他在自己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与国外早期中共党团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党史博览》2010,(12):29-33
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此前,国内外(如旅欧、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和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各个方面做了准备。邓小平在留法勤工俭学和在苏联莫斯科学习期间参加了国外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且参与领导工作,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并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4.
中共在上海发起时,它的组织名称是什么?现在一般习惯于称之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这当然是后起的称呼,而非原始的名称。对于中共发起时的原始名称,许多中共早期党员有着近似的回忆。施存统认为“一开始就叫‘共产党’”①。张申府也回忆说,陈独秀在征求他和李大钊的意见后,就将组织定名为“共产党”②。李达同样强调说,早期党组织的名称不是所谓的共产主义小组,而是“C.C.P”(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笔者注)③。过去由于史料阙如,所以党史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较少,一般都根据大多数当事者的回忆,推断中共发起时的组织名称就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1920年秋,陈独秀委托即将应聘去法国里昂大学任教的张申府,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建立共产党小组。同年底,张到巴黎,首先发展了刘清扬;后来,张、刘二人又发展了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已在国内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此时,也转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他们通过留法勤工俭学中的"工学世界社"、"勤工俭学会"等进步团体,开展革命活动,扩大组织。1922年夏,在巴黎正式成立了包括旅法、旅德、旅比3个支部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党中央和团中央通知,将"少共"更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同时,由已经参加了共产主义小…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2,(10):38-38
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7.
苏俄和共产国际采取了包括成立专门机构、发挥"旅俄华工联合会"及旅饿共产党的影响、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帮助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筹划并支持召开中共一大以及提供直接经济援助等方式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月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1920年11月7日创刊,1921年停刊,共出6期。该刊为16开本,在全国秘密发行,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材料之一,李达任主编,陈独秀、李达、施存统、沈雁冰等为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创刊目的选择颇具匠心与历史意义,这一天刚好是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选择俄国劳工农民推倒资本家和军阀成功日为创刊日,就是希望中国革命走上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20岁的施存统就开始积极传播新思想,他撰写的一篇题目为《非孝》的文章引发了著名的浙江"一师风潮"。随后,施存统退学与陈独秀一起在上海创建共产党,并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名党员之一,他还曾与中共"一大"代表周佛海共同创建日本共产主义小组,被陈独秀指定为日本共产主义小组的组长,期间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从日本回国后,受共产党中央的委派,施存统开始着手恢复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过去研究者普遍认为共青团中央第一任书记是俞秀松,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施存统才是真正的团中央第一任书记。  相似文献   

20.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当时使用的名称不是共产党。而是“社会党”。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对时局的我见》一文中,提到的“吾党”,使用的也是“社会党”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