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对国际政治中的大国权力—安全竞争的分析独到而精辟 ,他据此对国家权力—安全战略的阐述亦颇有深意 ,为理解国家安全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值得仔细探究。大国权力—安全竞争的理论逻辑国家的生存环境及由此而来的国家行为模式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关于大国为何陷入无休止的权力—安全竞争的理论基底和逻辑起点。米尔斯海默认为 ,国际政治素来残酷而危险。尽管大国竞争的烈度消长无常 ,但大国总是彼此惧怕并相互争夺权力。因为在国际政治中 ,权力是确保安全的终极手段 ,最大的权力确保最大的安全。② 他说 …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深刻影响 ,使中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重大变化。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基本安全 ,实现国家稳步发展 ,我们应相应地调整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格局遭遇系统性震荡,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叠加发酵,热点、难点问题交替升温。在此背景下,金砖国家加强政治安全合作既是金砖机制建设的应有之义和经济合作的内生要求,也是金砖国家重构公平合理国际新秩序、主张国际新安全观、维护国际安全格局的现实需要。全球治理体系因解构与建构而导致失序和失衡,金砖政治安全合作的内外挑战前所未有。为应对各种挑战,金砖国家政治安全合作需要妥善处理内部的利益纠葛,不断创新思维、设立新平台,助推金砖机制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权力被认为是确保国家安全的终极手段。但在权力积聚的安全效用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催生了结构理论的两种权力政治逻辑,导致了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与沃尔兹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对立。沃尔兹认为国家会理性地将安全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不大可能追求权力最大化。米尔斯海默承认国家以安全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但同时强调权力是维护安全的惟一可靠手段,权力最大化是实现国家安全最大化的最可靠方式。无论是沃尔兹,还是米尔斯海默,其权力政治理论的内在动力机制都在于无政府状态及其自助逻辑导致的“安全困境”,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争夺。  相似文献   

5.
张锐 《国际展望》2016,(5):40-59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伙伴关系外交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作用有限。但笔者依据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基本成型的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具有重要且广泛的政治安全效应。作为外交实践发展的产物,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既是双边关系的集合,有类别之分但无等级差异,也能在多边舞台促进各类合作机制和合作阵线的形成。其具体的政治安全效应包括:中国的主张和诉求获得有效传播和各国认同,一个尊重中国政治安全利益的全球共识网络初具规模;中俄的"网状伙伴外交"蓬勃发展,吸纳更多国家一道维护世界与区域的政治安全;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发展伙伴与安全伙伴的并进;向美国传递出一系列清晰信息,促使其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中国的战略意图。笔者最后提出,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有望在国际安全领域衍生出更多共识网络、机制网络和支点国家网络。  相似文献   

6.
П.Г.别洛夫是俄联邦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专家组的成员,他在《俄罗斯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杂志2005年第3—4期上发表了《俄罗斯应该有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战略》的文章。这是作者为俄联邦国家安全会议正在制定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提供咨询的一篇文章。作者不仅对俄罗斯现行的和未来的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方法论,对我们研究、建立国家安全的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全、财富、自由、公正、信仰,是自古以来世界政治的永恒主题、基本价值和终极目标。权力、国家、民主、法治等等,都是达到这五大终极目标的过程、手段和方式。研究五大目标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区域国别政治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缩小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学术分野,明确国家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深入了解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有现代国家以来,外交就是国家实现其政治与经济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科技与交通和通讯的迅速发展,各国间的联系愈来愈密切,世界政治与经济一体化已成为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国际关系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外交的内涵也愈来愈丰富,外交在确保国家安全、加速政治与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对于中国来说,外交的重要性只要对文革以来中国外交在中国的安全与发展战略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稍加回顾便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在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移民问题则集中反映了这种影响。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移民问题急剧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并与美国国内种族关系上的张力以及各种族裔文化特性上的歧异和冲突结合在一起,弥散于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审视美国在国家安全、社会认同、个人自由三个层面上对移民问题的态度和行动,试图揭示“9·11”事件后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矛盾和紧张状态。而重新达致各个层面的平衡,则是美国当下在政治、社会和安全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欧洲政治共同体是乌克兰危机升级背景下欧洲国家新建的泛欧组织,旨在通过加强政治协调“增强欧洲大陆的安全、稳定和繁荣”。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创建动因大致有三:突破“时代转折”下欧盟的发展困境;密切欧洲“中心”与“边缘地带”的关系以消除欧洲大陆的安全真空;阻止欧盟“附庸化”趋势,凝聚欧洲战略自主共识。欧洲政治共同体为欧盟扩大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欧盟与欧洲边缘国家关系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发展前景,与其领导力发挥、未来欧洲安全架构及法德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网络化趋势给政治发展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政治生活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挑战 :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受到冲击、公民政治参与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公民权利的保障遭遇困境、国家安全的维护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两极世界秩序的瓦解,土耳其正以充满活力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前景大步迈入21世纪。巴尔干、高加索和中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发展,黑海、东地中海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加入欧盟指日可待,与该地区国家的友好关系以及与中亚国家所开创的新局面,这一切都为冷战后时代的土耳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土耳其三面临海,国家安全与发展历来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冰川融化、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对中国的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政治安全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海平面上升使中国的部分陆地面临被淹没的现实威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威胁中国军队人员、装备和设施安全,制约部队战斗力的形成和提高;气候变化危及中国的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中国政治体系的稳定性与合法性,等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是广泛的,未来的影响将继续增大。因此,中国不仅应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还应该将其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统筹规划。在现有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机制体制基础上,中国应该牢固树立气候变化事关中国国家安全的观念,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看待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强军民间协作,形成军民一体的应对气候变化格局;高度重视中国军队新军事变革中的绿色低碳因素,着力打造一支绿色低碳军队;加快气候变化立法进程,尽快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态势日益明显,以色列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以色列通过开展一系列军事、政治和外交政策予以应对。在国内层面,以色列通过维持庞大的国防开支和构筑多层次的防空体系,保卫国家安全;在地区和国际层面,以色列努力与阿拉伯国家改善关系,积极维系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同时以强力手段震慑可能威胁以色列国家安全的境外敌对力量。但在未来,以色列仍将面临内部政治纷争、巴以问题升级和美伊博弈加剧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认知态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拒绝阶段、接触感知阶段和认同阶段,这种态度的转变是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结构的变化分不开的.中国的安全利益由重点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保护国家的政治利益转变为强调经济建设和政治安全并重,优先考虑经济建设,再到提出新安全观,强调国内利益与国际利益相结合,构筑和谐世界.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安全重点的转移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的不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安全信息的搜集与风险预警已成为重要议题,运用新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对相关国家政治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解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政治安全风险数据库建设,综合利用人工编撰与机器学习的方法搜集资料,细化分析单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数据展示。该数据库能够有效展示相关国家的总体安全状况,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冲突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以网络化方式展示冲突事件本质等,不仅能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持,而且还可以为安全风险研究的方法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伟建 《国际展望》2014,(3):22-34,154
中东变局三年多来,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日益复杂。除了传统热点问题之外,由政治转型引发和激活的地区教俗、教派以及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和社会矛盾正成为影响地区安全的新因素。埃及围绕支持和反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博弈不仅造成该国社会分裂,也对地区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叙利亚危机久拖不决致使地区极端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恐怖主义势力趁乱扩张并有向区外国家溢出之势。此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导致原有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造成地区国家之间关系出现新的紧张,而美俄等大国在中东乃至全球事务中的互动也对中东安全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中东传统热点问题依然是影响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关系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深入转型将成为中东各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国与中东关系将基于这一趋势而发展,中国的中东外交也应以此为重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中东事务,促进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并尽自己所能帮助中东国家实现平稳转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全球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环境问题上升为安全问题。"环境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水安全、气候变化、公共领域、环境难民和军事与核扩散等方面引发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在几个方面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形象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后冷战时代西方学术界的国际安全研究方面,布赞是无可争议的代表人物。实际上,布赞正是以国际安全研究起家,一步一步地跨入一流国际政治理论家行列的。从1983年出版《人、国家与恐惧: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一书开始,布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在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移民问题则集中反映了这种影响。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移民问题急剧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并与美国国内种族关系上的张力以及各种族裔文化特性上的歧异和冲突结合在一起,弥散于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审视美国在国家安全、社会认同、个人自由三个层面上对移民问题的态度和行动,试图揭示“9·11”事件后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矛盾和紧张状态。而重新达致各个层面的平衡,则是美国当下在政治、社会和安全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