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内第一次明确提出创建革命军队的是周恩来。1922年8月1日,旅欧的青年共产主义者在法国巴黎创办了自己的理论刊物《少年》,宣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创刊于1922年8月的《少年》杂志是中共旅欧支部和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海外编辑出版的第一份党刊.虽然《少年》杂志创办仅历时一年半,只编辑出版了13期,但在旅欧党团组织的直接领导下,以旅欧中国工人和学生为主要受众,凭借身处欧洲的地缘优势和思想环境,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青娇 《世纪桥》2011,(15):16-17,34
从1920年12月到l924年7月,周恩来在欧洲赴法勤工俭学三年半,利用《益世报》、《少年》和《赤光》等报刊阵地探求革命真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向前发展,并使他真正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顾江龙 《世纪桥》2009,(4):23-23
在从事鲁迅研究的专家学者群体中,皖籍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先生,是首开先河的第一人。 李何林祖籍安徽霍邱,他青少年时代便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进步报刊的引导下,投入革命的怀抱,迫求光明和真理,树立了马列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连环画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小时候几乎都是看连环画这样的“小人书”长大的。但你听说过或者看过连环画《少年毛泽东》吗?你知道连环画《少年毛泽东》的作者是谁吗?你知道连环画《少年毛泽东》背后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6.
《唯实》1982,(Z1)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又一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它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运用和发挥,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指出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特殊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相似文献   

7.
李春来 《世纪桥》2011,(23):30-32
《新民主主义论》从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和全面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思想,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国家学说、不断革命的思想、革命理论和革命运动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殖民地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同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斗争历程作了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份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可惜的是,《共产党宣言》这本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革命文献,她的中文第一版本在中国大地却迟迟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9.
鲁南 《世纪桥》2009,(4):52-55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可惜的是,《共产党宣言》这一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革命文献的中文第一版本,却迟迟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诞生于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前夕,成为20世纪早期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刊物。尤其是五四运动后,《新青年》在介绍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思想启蒙方面贡献巨大,并逐渐成为中共党刊。《新青年》由同人期刊转向中共党刊绝非偶然,其中既有经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二十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然而可惜的是,《共产党宣言》这本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革命文献,它的中文第一版本在中国大地却迟迟没有找到。周恩来总理生前一直关注着《共产党宣言》第一版本的寻找。  相似文献   

12.
吉洁 《奋斗》2010,(2):59-60
人们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培养出了大批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3.
《赤光》是中共旅欧党、团组织创办的刊物,该刊物在建构中国革命话语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为武器,围绕反军阀的国民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两大中心内容,向旅欧华人揭示了推翻帝国主义与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与共产主义革命的关系,批判和揭露了军阀祸国与内讧的真相、世界资本主义的反动风、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的本质。《赤光》的话语建构是将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移植"到中国,再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对近代中国革命话语"再造"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三卷《江泽民文选》,于今年8月10日起在全国发行。胡锦涛同志说:“《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办好中国的事情,这个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亦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发展形成了三个阶段:一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及其代表作《毛泽东选…  相似文献   

16.
少时,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读得心潮起伏,激情喷涌。悟出“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之深意。在梁启超的笔下,少年之中国,中国之少年,“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源”,是那么美好、“有力量”、“思将来”、“能进取”、“敢创新”,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7.
红土见证     
《福建党史月刊》2011,(11):8-15
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 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福建省内也逐渐出现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进步报刊。如"新闽学书局"公开出售《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并先后创办《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自治》半月刊。这是福建最早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1953年我在北师大马列教研室中国革命史资料室当资料员的时候,通读过《少年中国》,至今已有56年。中间虽用过《少年中国》,但未再细读,现在对这个刊物总的印象是有的,但毕竟年头多了,内容都已忘掉。近日,又翻了一下手头的影印本,发现不少文章中的一些段落所讲的道理十分精彩。篇幅限制,不可能都抄下来。下面只抄几段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9.
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辛鸣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意蕴》认为,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革命实践创新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发展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的社会革命中一步步迈向伟大复兴,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向的中国社会革命伟大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次实现历史飞跃。讲清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向共进的内在逻辑,是更好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课题和重大政治命题。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重要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已经发表50周年了。《实践论》、《矛盾论》的问世,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产生,又给中国革命的实践以巨大的指导作用。《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思想是极为丰富的,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强调研究矛盾特殊性的思想,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联结的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等,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而且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对于批判当时中国党内和革命队伍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