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公河来苏木:叩响小康之门尹凯科左后旗公河来苏木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紧紧围绕致富达小康目标,从调整结构、发展庭院经济、大搞果树生产入手,全力组织实施"小康街"工程,进一步加快全苏木达小康步伐。近年来,这个苏木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群众物质文化牛活也有...  相似文献   

2.
语丝     
《当代党员》2014,(2):2-2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相似文献   

3.
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的乌审旗陶利苏木,是盟旗两级率先达小康苏木之一。他们的基本做法; 一是制定规划。通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明确了苏木率先达小康的指导思想,确定了达小康奋斗目标,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底。 二是成立机构。去年8月底,苏木、嘎查村分别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首的达小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苏木、嘎查村的达小康工作,并实行了苏木、嘎查村领导干部联系承包嘎查村和牧户制度。 三是落实任务。将小康标准、现状、指标措施、分年度计划制成图表,苏木、嘎查村两级全部张贴上墙,并印制了小康户卡和档案,把牧民确定的当年增产…  相似文献   

4.
自从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以后,小康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90年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目标是,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并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到本世纪末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是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重大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自治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关键就在占全疆人口70%的农村牧区能否实现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绘就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时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通过几十年来的建设发展,全党上下已经形成共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必须始终抓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小康必须首先解决温饱,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调整结构,而结构的调整又必须确保粮食稳定发展。加之种粮效益小风险大,近些年来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扩大,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产不增收,伤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容易忽视粮食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习近平总书记用"短板理论"阐明了要全面构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农村小康短板的必要性。怎样补齐短板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大力发展县域职业教育。一、县域职业教育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噐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吉木乃县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特别是受水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吉木乃县要想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蓄水防渗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推广膜下滴灌、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加强节水灌溉的用水体制改革和管理,走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盐城市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全市793万人口中70%以上在农村。“十五”期间,我们要在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步入宽裕型小康,为早日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这样,我们必须把加快发展小城镇作为盐城“十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资源、新需求、新市场的战略选择,把实现农村城镇化作为总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服务社会化和乡村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现代化。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要认真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大力增强农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会考虑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我国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并以磅殇之势…  相似文献   

11.
湖南素称鱼米之乡,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居重要的位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湖南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不快,鱼米之乡还没有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之乡、富裕之乡。在向ZI世纪跨越的历史关头,如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鱼米之乡尽快走向富裕,实现小康,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一)鱼米之主要突破传统种养业的局限,进行生产要素的科学组合,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农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使农村有限的劳力、资金、土地等资源发挥出最佳使用效益。因此,在产业布局上,农工商、种养加要综合发展,粮食作…  相似文献   

12.
朱德是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十分重视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建设的领导人。他很早就提出"经济建设是基础"。"要发展农、工、交通等事业",把农业摆在首位。主张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初步结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积极主张出口农副产品打开开放窗口,倡导国家间"互相协作,共同繁荣"。鲜明地提出要让全国农民"集体富、家家富、个个富、共同富裕"。因此,研究朱德的"三农"思想,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化"同步,增强经济硬实力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就如同抓住了"牛鼻子",就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2012年,贵州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贵州要确保与全国同步小康,必须致力于经济"加速度"。当前,贵州正按照工业化强省、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助推的思路,以"5个100工程"为载体,实现"三化"并驾齐驱、同  相似文献   

14.
郑建琼 《实践》2003,(5):34-35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由此可见,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全国实现小康的现实问题,必须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因而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也要全面、系统地来考虑.本文仅从整合农业资源的角度来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要高度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理解江泽民同志讲话时,应着重把握这样两个方面。(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业经济。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达到比较富裕,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因此,加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任务。1.要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特别是随着今后人…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当李生格一肩挑起阿左旗洪格日鄂楞苏木政府苏木达和党委书记的重担时,也就一肩挑起了摆在他面前的重重困难和苏木广大干部、群众迫切求发展的希望。上任伊始,他相继成立了小康工程、发展苏木镇企业、发展嘎查集体经济、财政税收、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清欠、党...  相似文献   

17.
泸溪作为民族贫困县,要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使泸溪走出贫困,解决温饱,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一、坚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一手抓支柱产业建设,一手抓生态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泸溪而言,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小康建设,关键是一手抓支柱产业建设,一手抓生态农业发展。在加强支柱产业建设方面,必须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改革开放的成败.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党和十六大报告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县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而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人才,重点和焦点也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第一位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中央反复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从业者要大规模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有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要求的生产及经营理念。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全面地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经营和管理能力、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等是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将农民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