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推进新农村建设,寻求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法。本文结合安徽实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促进安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注意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15,(1):18-20
突出抓好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改革,着力在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城乡发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曾伟 《当代党员》2010,(9):21-22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市委三届七次全会部署的十件民生大事之一。顺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迫切需要进行农村土地产权处置制度创新。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可以通过农地(耕地、林地、宅基地)使用权与金融工具内在结合的制度创新,设立政策性重庆农村土地银行,构建农村土地使用权租赁、转移、托管、质押、置换等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率先推动的重要突破之一,其基本动因是为了突破原有农村土地承包制框架下普遍存在的土地权属不清、农民利益受损、政府代民做主等制约因素,推进土地要素按照效率原则优化配置,实现农村土地资源资本化。  相似文献   

5.
成都新土改     
舒炜 《廉政瞭望》2011,(11):20-22
政府:还权于民 “至今,涉及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农户有212万户。”2011年5月,成都市统筹委一名处长告诉本刊记者,“到2010年10月,成都的第一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结束。”让时光倒流至2007年的6月7日,成都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时成都自2003年开始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已经推进了近5年。  相似文献   

6.
改革和创新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强化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是新形势下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关键。农民宅基地的流转问题在现行法律制度中由于没有明确规定,农村宅基地流转只是限定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进行,而其他形式则是违法的。因此,研究和创新新疆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是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民收入,落实城乡统筹战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24):23-24
土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亮近日表示,国土部门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同时抓紧完善现行法律和政策,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曾国平 《当代党员》2007,(12):20-20
一、党的十七大闭幕后,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更需要重庆加快步伐。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里组织了《农民变市民的前沿试验》系列报道,在“当代论坛”栏目发表了《解放思想是改革试验的法宝》的文章,在“理论与实践”栏目发表了《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与路径探索》。希望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这些文章,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认真做好城乡统筹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以来,在城乡管理体制、生产要素体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户籍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锐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走在了全国其他地区前面。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常态下统筹城乡改革面临的新机遇,对于成都继续争当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排头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议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以及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六个重点领域改革,打造统筹城乡改革升级版,为我国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更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城乡土地要素资源,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湄潭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试验的重要目标。作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湄潭先后开展了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税费体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改革试验,特别是在贵州省第4轮农村改革试验中,紧紧围绕土地制度建设这一主题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三大任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着力创新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湄潭县循序渐进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实现土地流转规范化、土地配置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以来,都江堰市按照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标准,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围绕建设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示范的目标,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化害为利,坚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四大基础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创新路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  相似文献   

12.
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需要对包括农村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的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性实践。"全域成都"第三圈层的农业大县——都江堰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农村农用地流转取得成效,同时应在发展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严长安 《世纪桥》2012,(23):10-11
党的十七大以来,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成效并积累了经验,但是,当前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中仍存在思想认识待提高、资源配置不平衡、工作格局需变革、方法措施不适应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统筹观念,树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观念;统筹资源,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资源共享机制;统筹工作,着力务实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09,(2):24-2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战略任务。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新”在哪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它与传统的基层党建格局有什么区别?专家认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新格局,新就新在“统筹”二字上。就是要求我们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推动城乡互动、区域联动,促进城乡“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实现城乡党建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思想。它是指:从长远目标看,就是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秩序,解决制约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进步,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意义(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要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区域开发重要依托的城市往往倍受瞩目,而其周围的广大农村则在“城市偏好”的影响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尤其是农村资金和劳动力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过快非农化,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陈悦 《当代党员》2007,(12):19-19
统筹城乡的本质,并不是非要让农民住进城里的高楼大厦。统筹城乡应更多地体现在制度层面,给予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这才是统筹城乡的重点。城市化是统筹城乡的一条路,但不是唯一的路。到2020年,重庆如果能够使农民得到和城市居民大致均等的待遇,就可以说统筹城乡基本实现了。  相似文献   

17.
张道政  周小彤 《唯实》2010,(5):65-71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事关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回顾发展经济学、城市化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模式与主要动力进行归纳梳理,并以日韩台统筹城乡的实践探索开展实证分析,进而得出江苏新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径主要有:增加城市供给,增加新制度供给,增加特色产业群供给,增加“三农”先进要素供给和农村土地政策供给。  相似文献   

18.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依据,是安泽县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特点。它启示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发展成果由谁来分享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要有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具体措施作保证,有实际的评价主体作依据;要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实践中要不断形成新思路,推出新举措,稳步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城乡之间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为此,必须全面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下决心改革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赋予农民国民待遇,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平原县坚持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理念来谋划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从整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入手,以推行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抓好统筹设置社区党组织、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完善干部党员管理制度、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四个环节,努力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