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亚洲金融危机使有关国家和全球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这场危机的突发性、严重性和扩散性,以及危机具有的全球影响和后果,说明金融危机还有更深刻的全球原因和背景,特别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不能应付金融全球化的现实挑战,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及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动荡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究其原因在于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对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打击。不论是欧洲地区此起彼伏的债务危机,还是美国经济的萎靡不振,全球经济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然而,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少,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从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三个角度探究国际金融危机后东盟10国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经济新特点、新格局、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上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二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下半年,金融危机触底反弹,发达国家开始走出经济衰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绿色经济"发展将呈强势,全球经济要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 全球化以其强大的震撼力冲击了现有的国际关系体系。国际经济失衡 现象加剧;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挑战;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全球 生态环境恶化。所谓的全球治理, 在金融危机面前脆弱不堪。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预示着全 球化风险在日益加大。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 暴露了中国以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性;金 融安全问题突出;能源、资源的外部依赖性明显;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中国必须对全 球化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更加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美元特里芬难题注定无解。在对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整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在全球的经济格局中超越发达国家整体水平之后,寻求解决和避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在美元为单一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无解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呼百应,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从人民币国际化来谋求以国际货币体系为代表的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项政府战略得以推进,是国际经济实力格局演变的结果,也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安全资产短缺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人民币在诸多国际货币职能中迅速占领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贸易结算和投资计价、储备货币积极人民币离岸市场等领域发展迅速,得益于政策推动和政府间积极合作,也反映了市场的需求。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能否顺利推进,取决于能否适时应对短期金融风险,也取决于在资本项目开放、汇率政策以及国内金融结构调整等各项政策之间进行有序的安排。  相似文献   

8.
从本质上说,金融业是一种"信息密集性"或"信息敏感性"产业,对于金融全球化而言,信息技术进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信息科技革命引领和推动下,互联网与金融业相互融合,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当代金融全球化迅猛发展对国际金融安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一轮大规模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体系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的国际金融格局与既有的全球金融治理框架之间的均衡逐渐被打破,既有的全球金融治理框架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科技革命条件下金融全球化发展和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当代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建立新的国际金融公共秩序,更好地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需要,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契机,国际社会揭开了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大幕。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框架处于大变动和寻求新均衡的背景下,中国应抓住有利时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和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坚持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责任、权力相一致和平衡的原则,倡导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加强互联网的运用,为维护国际金融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本质上说,金融业是一种“信息密集性”或“信息敏感性”产业,对于金融全球化而言,信息技术进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信息科技革命引领和推动下,互联网与金融业相互融合,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当代金融全球化迅猛发展对国际金融安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一轮大规模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体系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的国际金融格局与既有的全球金融治理框架之间的均衡逐渐被打破,既有的全球金融治理框架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科技革命条件下金融全球化发展和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当代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建立新的国际金融公共秩序,更好地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需要,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契机,国际社会揭开了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大幕。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框架处于大变动和寻求新均衡的背景下,中国应抓住有利时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和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坚持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责任、权力相一致和平衡的原则,倡导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加强互联网的运用,为维护国际金融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具有深刻的经济性和政治性根源合成、并发的特征,其影响将更为持久、广泛而深远.金融危机将全面启动新一轮国际金融乃至全球经济体系的改革进程,表现为全球金融体系朝着更加均衡、公平和综合方向改革的步伐加快,但全球金融/经济体系改革和过渡仍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金融危机推动了世界政治、安全格局的深度演变和改变国际政治议程的优先程序,对中国的对外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美国制造”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实体经济饱受侵害。后危机时代,防御由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改革和重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各国经济体普遍关注的话题。危机导致的美元衰落需要新的国际货币替代,而危机中坚挺的人民币却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等综合国力的强劲,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战略机遇以及可行性,提出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中国一东盟区域货币合作以加快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各国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危机过后,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金融风暴再次袭来又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综合各种因素,本文阐述了后金融危机时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现实选择。而近期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充当了区域汇率政策协调的稳定器。只有进一步推进东南亚货币合作进程,才能最为有效地防止危机再次发生,保证东南亚地区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世界金融市场堪忧的严峻背景下,金融安全的新特征、境外危机的传导机制、境外危机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东盟金融安全网,确保东盟金融经济在全球金融经济动荡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薄扬 《东南亚纵横》2009,(12):103-106
本次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动荡。其原因有很多,其中金融监管不利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从金融监管的概念和模式入手,从金融监管角度来透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同时对金融监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体系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状态下,一场由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国际体系转型的进程。为了应对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首次协商一致,采取共同应对政策。危机过后,如何反思现有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中国的战略目标又是什么?本文主要以国际体系转型为基础,以IMF改革为例来探索中国应采取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凸显越南经济增长方式的困境,经济转型刻不容缓,因此越南政府已正式提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越南经济必须尽快实现转型,转型方向是中长期发展战略思维转型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及经济结构战略重组,转型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新加坡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政治社会稳定;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新加坡经济陷入衰退,2009年经济萎缩2%,但全年经济表现比预期要好;外交上,新加坡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系列会议,积极参与东盟事务和区域经济合作,中新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8.
凭借巨额石油美元,科威特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金融业成为国内非石油行业最大的领域。科威特金融体制开放有限,具有国家保护主义特色。科威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好,能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其造成的影响。科威特金融环境总体向好,但风险犹存。随着双方经贸领域交流的加强,中国与科威特金融合作将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and even more so the crisis of the Eurozone drastically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decisive leadership and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Due to the size of its economy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global as well as in the European economy, Germany should take the lead in this crisis management. Germany’s management of the two crises differs but also shows strong similarities. A “center-left Grand Coalition” manage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 global crisis in which Germany was one among several relevant global players. A center-right governmen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same chancellor then during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manages the Eurozone crisis. This is a regional crisis but with global implications. German government was slow in responding to both crises but acted eventually after some procrastination. Both cases, however, differ with regards to Germany’s actual role in crisis management.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ther global actors pushed Germany to the forefront. The Eurozone crisis, a regional crisis, demands a leading role of Germany, the largest economy and member state of the EU. The paper, however, argued that the German crisis management with regards to the Eurozone is very much driven by ideas that preserve German norms but do not live up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crisis. Germany’s insistence in its own interests and norms hinders the delivery of a comprehensive crisis management of the Eurozone crisis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虽然此后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缓解了金融危机的蔓延,但2010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再度表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相当脆弱,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仍可能出现"双底"复苏。因此,本文以国际金融危机的起源与演化为背景,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以及对广西"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藉此提出广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