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风文 《中国减灾》2008,(3):42-43
很多人只知道张之洞是我国近代工业先驱,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减灾方面亦很有成就。作为一代名臣,张之洞对民情尤其是减灾工作一直相当重视。在张之洞督鄂期间,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口的水患问题。修建了后人称之为“张公堤”的堤坝。千百年来,这些都一直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督鄂期间实施了各项新政,促进了武汉的近代文明转型,也成就了武汉近代史上的一段辉煌。其面对阻力、迎难而上;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抓住机遇、励精图治的精神,是武汉精神的历史渊源之一。张之洞的新政因其立场及时代所限固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他所遗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3.
严锴 《学习与实践》2012,(5):134-140
晚清时期湖北工业化起步比上海晚了将近30年,但发展势头却很快赶上上海。这与张之洞个人的作用密切相关。张之洞在湖北的任期长,使他的施政比较稳定;他的"中体西用"思想和振兴实业"以塞漏卮"的主张,使他的政策具有现代性;他罗致中外各方面人才到其幕府中效力,使他的事业具有人才优势。张之洞的督鄂,也使得当时的湖北于中部地区迅速崛起,武汉亦成为华中腹地的重要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4.
章开沅 《政策》2003,(9):10-11,18-19
武汉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武汉不仅有古代的辉煌,并且有近代的崛起。千余年来,黄鹤楼以其俊逸景观与神奇故事,吸引了多少诗人墨客,留下了多少传诵诗篇。19世纪60年代以后,汉口开埠继之以张之洞督鄂,武汉更逐渐成为中国内陆独领风骚的近代大都市,无论是在工商业发展还是在教育革新方面,不仅直追上海而  相似文献   

5.
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发起并组织的“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近期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内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出席了这次盛会并提交了约40篇论文。大会围绕着“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这一主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下面就这次讨论会中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张之洞与中国、武汉近代化的关系张之洞督鄂18年,在湖北兴办洋务,推行新政,对武汉乃至全国的近代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次学术讨论会以“张…  相似文献   

6.
陈文科 《政策》2006,(5):15-17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21世纪初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战略之一。湖北居中部之中,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湖北曾有张之洞“督鄂”(1889——1907年)时的崛起,现代湖北有“一五”至“六五”时期成为全国综合性现代工业基地的辉煌。今日湖北理应继承中  相似文献   

7.
泱泱荆楚,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传统:在充满神话传说的史前时期,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使未、种五谷、百草,首开医农文明之先河。在步入信史时期后.先民们又本路蓝缕创治了堪与古希腊文明媲美的楚文化,并陶铸了几千年来的荆楚民风。在近代,林则徐督鄂禁烟、张之洞推行洋务新政都曾令举国瞩目;尤其是辛亥首义,引来全国响应,一举推翻几千年来的帝制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荆楚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领导下,又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作出了自己创造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汤浅现象"揭示了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同时也有助于分析我国历代文教中心的转移。从历史上看,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逐步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文教中心也随之逐步南移。文教中心的转移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作用使然,同样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清末,晚清重臣张之洞督鄂18年,推动了湖北武汉的政治经济军事近代化,也促成了文教近代化,构建了领先全国的文教体系,使湖北武汉一度成为全国的文教中心,并反过来推动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近代化事业,促成近代武汉崛起以及当前四大文教中心的地位。当前,继承张之洞的历史遗产,进一步夯实武汉当今全国四大文教中心之一的地位,并为湖北武汉乃至国家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仍是今日后继者们念兹在兹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年,武汉城市在初步近代化中出现了有别于封建士人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成员多为张之洞派赴国外的留学生或武汉各学堂的学生。这是武汉资产阶级中最具活力的阶层,是武汉地区新兴的社会力量。在这个群体中,产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革命组织的建立张之洞督鄂后,为  相似文献   

10.
<正>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中年以后自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年则号抱冰老人。他举咸丰壬子乡试第一、周治癸亥一甲第三进士及第,其后抚晋督粤,二权两江,三督湖广。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受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宣统元年(1909)死后谥文襄,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晚清实行“洋务运动”和“新政”的地方实力派大员。在清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实行“新政”后,翌年张之洞创办近代湖北警察,正如他在给张彪的信件中所说的“须知警察为推广新政之根基,责任所关,极为重要。”由此可见,张之洞希望警政的推广运用,能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清政府打下一剂“强心针”。  相似文献   

11.
何峰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20(1):F0003-F0003
湖北近代水警的前身是1853年由曾国藩创办的湘军水师,1868年改称长江水师。1902年张之洞创办武昌警察总局时,设立的水局是湖北近代真正意义上水警之始。1909年,张之洞从汉、岳两标水师营各调舢板船十余只,每船配以三生七快炮,常川派驻武汉岳洲两处,专意训练炮学教育,讲求战术。此为水师将士集合教练学习新智之始,也是湖北近代水警的前身水师教育之始。1910年,武昌府知府、湖北高等巡警学堂提调陈树屏借清廷“立宪”之机,再次提出筹办湖北水面警察局。总督瑞澄以驻鄂水师的巡防营与水警性质类似为由,拟将驻防湖北的长江水师共八处…  相似文献   

12.
梁纪锋 《现代领导》2011,(12):40-41
从正五品的左春坊左庶子.升为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实是正常升迁.并不是破格提拔,没有体现慈禧对张之洞有多么倚重,张之洞似乎有些失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慈禧觉得张之洞是一介书生,他没有做大官和做大事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9,(21)
<正>10月17日至24日,应湖北省台联邀请,台湾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组织的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团一行28人在理事长廖世杰的带领下,赴鄂开展为期8天的参访交流活动。在鄂期间,参访团一行先后到武当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兴山县昭君镇陈家湾"特色文化村"、兴山县古夫镇深渡村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三峡移民库区、神农架林区"湖北省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示范基地"——大九湖镇实地参访交流,并参观考察了张之洞博物馆、古琴台、三峡大坝、荆州古城、昭君故里等。湖北省台联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罗鹰出席了10月  相似文献   

14.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20(4):F0004-F0004
2007年6月6日,张之洞建警105周年暨湖北警察史研讨会在湖北警官学院隆重召开。一批在张之洞研究、中国警察史研究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应邀到会。湖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湖北警官学院党委书记、湖北警官学院中国警察史研究所所长赵志飞作了题为“1902·张之洞建警”的主题发  相似文献   

15.
《长江论坛》2011,(1):100+97-F0002,F0003
在“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内,有大量的实物与图片述说着这段历史。 1890年(光绪十六年),张之洞在汉阳龟山北麓创办湖北炼铁厂,因地处汉阳,一般均称作“汉阳铁厂”。  相似文献   

16.
汉冶萍煤铁有限股份公司(也有称“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是旧中国薄弱的现代工业中最早建立的大型煤铁联合企业。其历史可追溯至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而为一,于是年2月在清农工商部注册,正式成立汉冶萍煤铁有限股份公司。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拆迁,历时48年,近半个世纪。粗略地划分其历史,有以下几个时期: (1)完全官办时期,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至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早在1889年(光绪十五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即筹办广州铁厂,旋因他移督湖广,就将已购之英国机器移至湖北汉阳,于1890年动工  相似文献   

17.
梁鼎芬,原籍广东番禺。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殿试授翰林,散馆授编修,享七品衔。因弹劾李鸿章“十可杀”,27岁被慈禧罢官。后追随张之洞十余年,42岁复出任布政使。一生孤直,一身傲骨,系张之洞的知己、知遇、知友、知音。  相似文献   

18.
熊茂松 《人民论坛》2012,(14):150-151
张之洞主张以"办洋务、开新学"为手段来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与维新派在政见主张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界限。维新派对张之洞寄予厚望,当维新运动失败,维新派就骂张之洞背叛了他们,后世学者也因循之。其实,张之洞并没有背叛维新派。  相似文献   

19.
黄俊棚 《求索》2012,(4):115-117
作为清末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不仅在实业救国方面卓有成就,在教育救国方面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张之洞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深受儒家熏陶,这对于他日后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处于近代社会背景下的张之洞,其所作所为无不以保国保种为目的,并为此提出了兴办教育、留学教育、拟定学制等教育兴国的学术主张。张之洞对于发展教育的所有主张,其落脚点都在追求效率之上。从现实角度看,张之洞做出教育效率优先的主张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这种见识和勇气正是张之洞在多年的儒家文化熏陶和浸润之下形成和树立起来的,符合张之洞本人的儒家情怀,更契合近代中国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后,高度重视茶叶种植、加工和贸易,视为鼓励商战,堵塞漏卮,挽回利权之要务。张之洞振兴茶务的主要举措包括:调整政策,劝农种茶;改变种植方式,提倡科学种植;倡导机器制茶,提高制茶效益和制茶品质;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鼓励产茶州县官吏勤政务实;严把种茶、制茶质量关,确保上市茶叶价优质良,维护良好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出台恤商政策,支持两湖茶商做大做强制茶贩茶产业,等等。这也从推动以武汉为中心的茶叶贸易和振兴两湖地区商务的视角,反映了张之洞“湖北新政”的历史贡献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