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家庭和人口三者有着有机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关系,家庭和婚姻系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后裔再生产和人类得以代代相传的需要。而家庭乃是社会的细胞和基层组织,它具有生育、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主要职能。家庭的巩固与否,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苏联党和政府对于家庭的巩固与和谐发展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对问题的重视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尽管苏联采取一系列巩固家庭、婚姻关系和鼓励生育的社会政策与人口政策。但是在婚姻、家庭与人口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日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日本的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战前的"生多死多"和战后的"生少死少"两个阶段。生少死少导致日本的人口结构日趋少子化和老龄化,并进而导致日本在2005年进入"人口减少社会"。日本人口年龄结构的变迁和人口总数的减少,将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日本经济增长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目前,日本利用经济手段刺激妇女多生育,但见效甚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日本只有采取正确、有效、对外开放的政策,使这三种生产协调一致,才能真正为解决少子化问题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3.
韩国人口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韩国统计厅公布了一年一度的韩国人口动态调查结果。该“调查结果”从人口的数量、结构、增长率以及婚姻家庭等多个侧面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当前韩国人口的基本状况,为我们了解和研究韩国人口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数据资料。纵观韩国建国以来的人口发展史,人口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在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化:原因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城市化速度发展较快,促成城市化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二战后实行的工业化政策,移民的因素。但东南亚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和经济活动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影响到了东南亚国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东南亚国家政府制订了适当的城市化政策,综合开发落后地区,实行人口和工业分散化指施,但实施效果不佳。东南亚国家大城市的非集中化在今后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禁忌在中德两国社会中都普遍存在。本文通过比较中德两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具体禁忌行为的异同,以期有助于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能解决避忌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印度国家人口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印度出台了国家人口政策 - 2 0 0 0。政策提出分三个阶段实现控制人口的最终目标。近期目标是 :致力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供综合的生殖与儿童医疗健康服务 ;中期目标是 :使总生育率到2 0 1 0年降至 2 .1 ;长期目标是 :到 2 0 4 5年 ,实现稳定人口增长 ,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家庭在德国社会法中扮演着复杂的多重角色。自19世纪末起国家以社会法介入家庭这一私人生活领域,影响了家庭形式的变迁,加深了国家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依赖,家庭政策的任务也在持续进行调整。德国当前家庭福利政策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率和开展老年护理,本文即围绕德国应对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措施展开介绍与讨论。由于德国家庭政策与其他社会政策之间存在复杂的重叠与冲突,对德国家庭政策的实际作用进行评估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8.
1982年10月在基辅举行了全苏《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政策问题》学术会议。会议的发起单位是苏联科学院“人口的社会—经济问题”学术委员会、莫斯科大学人口问题研究中心、乌克兰科学院和乌克兰国家劳动委员会“人口与劳动的社会—经济问题”学术委员会及乌克兰经济研究所等。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人口学者及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主  相似文献   

9.
禁忌,是人类社会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现象。禁忌在许多情况下产生于人类生产能力低下和科学文化技术落后的时代,是人们在无法抵御各种灾害和疾病,而又不能正确认识产生这些灾害和疾病原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心理解释和某些实际经验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并对人们的某些言行起着约束和限制的作用。禁忌涵盖的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纷呈。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把禁忌包含的意义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崇高的、神圣的和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禁忌的对象可以是事或物,也可以是人。前者包…  相似文献   

10.
黄萌萌 《德国研究》2023,(1):32-60+149-150
近年来,德国安全政策呈现新态势,俄乌冲突进一步凸显了这一新态势,促进了德国安全政策转型。在国家层面,德国突破“军事禁忌”,援乌武器,提升国防;在欧洲层面,德国促进了北约与欧盟防务嵌合;在国际层面,德国加强了对印太地缘政治与安全事务的参与。德国安全政策新态势形成的原因既是基于外部危机触发的“威胁认知”,也源于德国外交角色与安全观变迁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德国对“国际责任”与“权力政治”的自我认知发生了变化,盟友的期待也随之不断上升,德国外交角色从“文明力量”演变为“建构力量”,其中既有规范性力量底色,也有权力政治逻辑。然而,克制文化的遗存作用、政治精英的权力分配、经济成本高昂以及军事资源短板仍制约着德国安全政策转型的幅度与进度。中国应客观评估德国安全政策新态势在对华政策上的影响,在中美俄欧四方互动中,更加审慎地塑造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的转变密切相连。东南亚主要国家人口抚养比现在都进入了一个下降通道,其中各国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幅度都很大,但老年抚养比的变化各不相同,有的已率先进入老龄社会,有的则正处于人口红利期。因为人口结构不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迥异。马来西亚采取了鼓励生育、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吸引周边国家劳动力的发展模式;菲律宾则在实行控制人口增长政策的同时,采取了向周边国家输出剩余劳动力的模式;印尼和越南则是在控制人口生育率的基础上,既采取多元化吸收劳动力的措施,同时也采取向海外进行劳务输出的模式;而泰国的模式则是一方面加强人口生育率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外来劳工并实行多元化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口做为生产国民财富、创造国民收入的本源力量———劳动力的自然母体 ,其本身又构成了对产品进行消费、提供消费购买动力的基础 ,因而与经济发展有着深刻关系。战后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急剧变化 ,形成一种既别于发达国家 ,亦有别于发展中国家的独特人口年龄结构。这种独特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各种指标比较显示 ,目前中国亦处于这种独特的人口年龄结构之下 ,因此独特人口年龄结构下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便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一、 5 0~ 70年代日本独特的人口年龄结构及其成因。当今世界普遍存…  相似文献   

13.
读图     
《人民之友》2016,(1):6-7
<正>两孩政策"落地"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计生法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即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1月1日,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意味着全面两孩政策正式落地。图为福建泰宁县民众带着小孩出门玩耍。  相似文献   

14.
地处中国南大门的澳门,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而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际城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亚地区排华,使得大批华侨华人迁居澳门,此后仍有归侨陆续回流至此。现在,归侨和侨眷人口在澳门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澳门归侨人口的不断增加,出于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需要,先后有十多个归侨社团在澳门成立。近十年来,澳门归侨社团利用其独特优势,积极举办各种形式和多种主题的"反独促统"活动,加强海内外侨界的联系互动,为促进中华民族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任慈  梁茂信 《美国研究》2020,34(2):86-103
“滞留”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是冷战初期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两国在围绕其去留的反复较量中,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是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为满足其冷战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中国留学生与中共的跨国政治联系直接影响了中国政府在争取滞留人士过程中的方针策略。此外,部分滞留的中国留学生转化为永久定居美国的移民,在美国移民政策中创造了诸多“先例”并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此后旅美外籍留学生申请永久移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亚洲最早完成人口转变、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的人口转变具有典型的“东亚模式”特征,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镇化,以及地区间的人口迁移,使得日本一直面临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和老龄化地区差异扩大问题。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的叠加使得这一趋势持续扩大和强化,加深了人口因素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打造生育友好环境、实施地方振兴战略、实施过疏地域活性化措施和完善国民基础社会保障体系等。中国刚刚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将成为现阶段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需要借鉴日本经验,从鼓励生育、加大农村投入、缩小地区差距等角度开展政策储备。  相似文献   

17.
用切比雪夫最佳逼近原理可以构建一条俄罗斯人口变化的通道。基于该原理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俄罗斯的人口发展经历过3个拐点、2个极值点的曲折变化;(2)人口变化率是影响俄罗斯人口变化的内在因素;(3)前苏联解体是影响俄罗斯人口变化的外部条件,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率是下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双降"效应,致使俄罗斯发生了人口危机;(4)俄政府的新人口政策是影响俄罗斯人口变化的重要条件,在人口变化率呈上升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双升"效应,使得俄罗斯有了初见成效的人口恢复性增长;(5)俄罗斯的人口发展暂时脱离了下降的通道,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并将延续到2 0 2 0年;(6)如果能经受住2 0 1 6年出现的拐点的考验,使2 0 2 0年的高点不成为"峰"值点,那么俄罗斯的人口变化将迎来可持续增长的一轮新局面;反之,俄罗斯的人口发展将重返下降的通道之中,并形成新一轮的人口危机。  相似文献   

18.
人口与经济是社会经济体制中两个相互制约的环节,生活资料和劳动工具以及人本身这两个方面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经济体制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经济”这个体系的内容和性质,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研究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两者的相互联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以生产方式本身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进化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出发,认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对居民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同时也不否认人口发  相似文献   

19.
张雨露 《德国研究》2007,22(1):37-42
随着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口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促进家庭和谐发展对于解决这个问题举足轻重.本文主要分析了德国的家庭现状,介绍了政府的家庭政策并对争论的焦点以及目前家庭政策中的利弊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眼于德国的外来少数族群政策困境,以其境内人口最多、与主体民族族群距离最大、母国持续性干预最强的土耳其裔人口为实例,基于德国对土族接纳程度及安置政策的历史变迁,讨论后移民时代"少数族群范式"视野下土族面临的种种困境的政策诱因,揭示缺陷,并着重从原生性、继发性、建构性三个角度探讨导致困境产生的因素,由此进一步透视少数族群政策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间外交往来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