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清传》是三大古典小说之一,与《春香传》、《兴夫传》一样,在韩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自问世以来,深得韩国人民的喜爱,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不同版本,有国文本。汉文本、唱剧本和手抄本等,其中最古老的版本为全州土版《沈清传》。对于《沈清传》,研究者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本文仅就《沈清传》的成书年代和渊源作一些探讨。 关于《沈清传》的成书年代,有关的著作和论文中的论述虽略有出入,但分歧不大。朝鲜国立出版社1954年出版的《沈清传》的解题中,推定为18世纪。朝鲜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1977年出…  相似文献   

2.
毛尖 《新民周刊》2012,(44):86-86
当然,如果总局尊重广大观众的意见,还真是应该禁止导演拍老婆,否则中国电影会多一些莫名其妙的传记片。王全安拍了《白鹿原》,连累了姜文陈凯歌。因为互联网上大家都在说,《白鹿原》变成了《田小娥传》。怎么会变成"田小娥传"的呢,因为王全安太爱媳妇张雨绮。因为太爱媳妇,媳妇演的田小娥变成了整个片子的灵魂人物。史诗小说变形荡妇小...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故事──以爱情问题为中心的三国时代故事朴ブ一、序言三国时代故事是在高句丽、百济、新罗时期形成的,记载于《三国史记》、《三国遗事》、《殊异传》、《三国史节要》等文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形成于高丽。《殊异传》(或称《新罗殊异传》,是新罗时期...  相似文献   

4.
南朝齐梁之际惠皎的《高僧传》较之早出的僧祐《出三藏记集》在取材上多有借鉴,但在叙述方法上却大有不同.在《高僧传》代表性篇目《鸠罗摩什传》中,惠皎记述了更多人物,借助人物间的对话、矛盾与冲突,展现了鸠罗摩什从小乘到大乘转变的心路历程,再现了当时佛门内部不同思想交锋的情况.惠皎改变了早期僧传作品倚重史料收集,不重细节刻画的倾向.《高僧传》的记述,不仅在篇幅字数上有大量的增加,为高僧形象的"立体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高僧传》的文本在注重史料的同时,更具文学性.这种文学性的手法,并不是完全的故事虚构,而是通过冲突性的情节,对手形象的塑造,着力再现高僧的"精神本真",呈现时代的"内在精神".惠皎自如地穿梭在文学与史学之间,一方面更好地贯彻作者弘法传教的著述意图,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虚构,更加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佛教内部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慧皎突破了传统高僧传记的撰写观念,运用"出文入史"手法,着力探寻历史人物与时代思想背后之"真实",对后世高僧传记的撰写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新的叙述方式,受到了中国传统"纪传体"史学观念与创作手法的影响,亦是佛教传记文学中国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德国学者的中国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19世纪之后始蓬勃发展。相比较而言,18世纪是一个相对沉寂的阶段,缺少引人注目的学术名人。纽伦堡学者穆尔即是这样一位被忽略的"业余汉学家"。他依从个人兴趣,致力于中国研究,通过译介中国小说《好逑传》、宣传《本草纲目》,让中国研究的学脉在德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6.
苹果手机的制造血泪斑斑,我们怎么能够使用有同胞血泪的苹果手机呢?《毛泽东语录》曾是中国最畅销的书,而2011年中国最畅销的书当推《乔布斯传》。春节之前,一位金融界的副部级干部讲话时引用了乔布斯的语录,激励同志们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可见,乔布斯  相似文献   

7.
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诗人阿尔芒·拉努撰写的《左拉传》原名(《您好!左拉先生》)不久前由黄河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阿尔芒·拉努毕生致力于小说诗歌创作,但对文学评论也有爱好,他撰写的《莫泊桑·漂亮的朋友》是研究莫泊桑的必读之书。拉努的《左拉传》以其翔实的资料、精当的结构,创作了一个关于左拉的世界。全书以左拉的家系、生平为线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早出版的一部德国文学史———张传普著《德国文学史大纲》述评俞仪方由中国学者用中文编写的通贯古今的德国文学史,以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而论,最早成书出版的,大概要数中华书局1926年1月刊行的张传普著《德国文学史大纲》。在此之前,由丙辰学社主办的《...  相似文献   

9.
一 序 朴趾源,字仲美,号燕岩,1737年(英祖十三年)3月5日生于汉城两班贵族家庭,1805年(正祖二十九年)10月20在汉城本抵谢世。1780年(正祖四年)随使团来中国,赴清乾隆帝70岁“万寿节”。途中游历京、热、冀、辽各地,记述所见所闻经济、政治、文化、民俗诸事,撰成游记。纪实文学巨篇《热河日记》。其中,《许生传》、《两班传》、《虎叱》、《金神仙传》等是短篇小说名篇。他还填了一些词、赋、诗等。其作品和论著在韩国文学史和社会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8世纪的朝鲜朝有许多文人墨客进出于中国、日本…  相似文献   

10.
韩国素有“白衣民族”之称。翻阅韩国的历史,在其衣着习俗中必有“尚白”、“尚素”之说。这一特殊的风尚源远流长。《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夫余“在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袍裤,履革鞜”。这种白布大袂袍裤,其形状类似今日的韩服。韩国人的白袍,腰身肥大,裤有如灯笼跑裤,当系由夫余的服制演变而来。引日唐书·高丽传》:“衣裳服饰,唯王五彩,以白罗为冠,白皮小带,其冠及带咸以金饰。”又《新罗传》:“其风俗、刑法、衣服,与高丽、百济略同,而朝服尚白。”《隋书·新罗传》则称:“服色尚素”。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高丽郭元出使宋朝,自言其国“士女服尚素”。宋人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亦说:“农无贫富,商无远近,其服皆以白紵为袍。……臣闻三韩衣服之制,不闻染色。……旧俗女子之服白紵黄裳,上自公族贵家,下及民庶妻妾,一概无辨。”《燃藜室记述别集》:朝鲜“举国皆衣素”。可见,喜着白衣是韩国由来已久的历史传统。如今,在韩国农村老年人中间,一身白衣打扮的依然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1.
新书推荐     
《新民周刊》2012,(36):91-91
《金大中自传》本书翻译自记录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生活和从政历程的《金大中自叙传》。金大中和平中心以他从2004年开始的41次口述录音和日记等为基础出版了该自传。本书全面回顾了金大中不懈斗争的过往岁月和绝不妥协的心路历程,他从偏居韩国西南一隅的荷衣岛少年,到走向当时的海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东南亚研究取得的可喜成绩 1.研究成果令人欣慰 科研成果是反映科研成绩的主要标志。80年代,我国东南亚研究的成果累累。这些成果有几个特点。 第一,一批有较高水平的专著、译著出版问世。这些专著、译著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华侨、文化等学科或领域。按照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择其要者,计有如下专著: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编《东南亚五国经济》(人民出版社1981年)、陈碧笙等著《陈嘉庚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韩振华主编《南海诸岛史地考证论集》(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13.
《春香传》、浙清传》、《兴夫传》是韩国三大古典小说,自问世以来,深得韩国人民的喜爱。为什么两个世纪以来,“三大古典小说”能久传不衰,如此受到韩国人民的喜爱呢?除了它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外,鲜明的艺术特色也是其重要原因。“三大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究竟表现在哪里,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一、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三大古典小说”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其中春香、沈清、兴夫的形象,可以说是光彩照人深入人心的。《春香传》中的春香被塑造成美丽、坚贞、纯朴、刚毅的封建时代妇女的典型,作品通过许多人物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14.
佛教在韩国的传播柳雪峰中韩两国山水相连,历史上交往频繁,关系密切。韩国佛教在思想、宗派等方面同中国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韩国学者认为,佛教从中国传入韩国,就民间渠道而言,时间很早,《梁高僧传》就有东晋僧支遁道林致书高句丽道人,赞扬僧竺潜法深的记载。而从...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便可发现 ,韩国一直在射箭项目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朝鲜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这除了当今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之外 ,必然与其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本文试就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使我们对朝鲜民族的射技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 古代朝鲜的弓箭与弓术朝鲜的山地面积约占半岛全部领土的 75 % ,①远古时期植被茂密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朝鲜民族自古擅长制“弓” ,必然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生存条件、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百济“多不火食 ,厥田下湿 ,人皆山居” (《北史·东夷传》)。新罗“地多山险” (《新唐书·东夷传》…  相似文献   

16.
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所涉区域,很早便与中国建立了密切的交通往来,是中国—南亚交流版图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文字的记载,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交通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代。作为早期丝绸之路的重要环节,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交通历来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相关讨论层出不穷。但彼时这两个国家并不叫今天的名字,地域也在不断变化中,历史上对应的汉译古名包括大夏、身毒、罽宾、高附、迦毕试等。本文结合《史记》《汉书》《后汉书》《高僧传》等史料及中外研究成果,详细梳理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在中国汉代时期的命名、疆域、人种、民族、物产、文化等基本情况,及其与中国之间的交通方式、人员往来、商品流动和文化交融。文章重点考察该地区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及其在佛教传播、佛经翻译等方面的独特贡献。对该议题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中国—南亚古代交流史及丝绸之路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遗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部由清末士大夫以法语写作的小说,《黄衫客传奇》借鉴了中国传统文体的写作技巧,对《霍小玉传》这个经典的中国故事加以改编,将其介绍给法语世界。在人物新诠方面,小说采取自中国戏曲中总结出的"分裂"之法塑造了具有多构性特征的人物;在本事改写方面,小说吸收传统小说中的幻梦书写资源,将原作中的因果轮回情节模式转为一出心灵悲剧;在文体创新方面,分别自古典白话小说和小品文中撷取精华,形成独特的破体叙事风格。在对中国传统文体写作技巧的融合与创化中,小说完成了民族形象自塑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际电影交流公司决定购买一批苏联影片作商业性放映,为此,我们去了美国。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在美国十四个城市放映了十一部苏联影片,其中有《画家妻子的肖像》、《来得容易去得快》、《起飞》、《狂欢节》、《技师加弗里洛夫的爱妻》、《传卫》、等。两年前曾在纽约试验性地放映了苏联影片《奥勃洛莫夫》、结果立即需要了一百部拷贝。其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片金像奖,得到了更多的观  相似文献   

19.
中央民族大学李岩教授撰写的《中韩文学关系史论》一书于2003年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以8章33节、30.7万字的篇幅,在丰富而又具有确证性的文献基础上,展现了中国、朝鲜自古以来文学交流的画面。其中,第一章阐述了上古时代的中朝文化关系;第二章对中朝文化交流和汉文学东传朝鲜半岛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自吐蕃时期传入中国藏族地区以来,曾以佛教赞诗、格言、诗歌、散文注释等形式出现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之中.在中国藏族地区独特的历史语境和文化氛围下,通过不同藏族作者的翻译与改写,摩诃故事逐渐融入藏族文学发展史中,演变为具有"藏文化特色"的经典故事.《殊胜赞》《胜天赞》及其注释是摩诃故事在已知藏文文献中的最早记载,打开了藏族人民了解印度史诗的最初窗口;随着佛教在中国藏族地区的再度复兴,部分藏族史书将摩诃故事迦尔纳的出生情节"挪用"到第一代藏王的身世建构之中,推动了聂赤赞普"印度出身说"在藏族历史书写中的流行;格言诗集方面,萨迦班智达在《萨迦格言》中首次将印度史诗与藏族格言体裁相结合,成为摩诃故事在藏族文学发展中的新形式;《诗镜》自13世纪传入中国藏族地区后,对藏族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广泛传播无形中助力了摩诃故事的流传;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藏族地区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摩诃故事:根敦群培译《薄伽梵歌》集中体现了摩诃故事的思想精髓,为当时的藏族人民了解印度及印度教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拉敏·益西楚臣著《般度五子传》全文以诗体形式写成,体现了藏族作家的创造性,是近代藏族文学作品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