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宪法解释对于一国宪政具有重要意义,而宪法解释权的归属则是宪法解释的首要问题.我国目前将宪法解释权归属于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但从理论及实践上来看,两者均不具备将宪法解释权归属于己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从宪法解释、宪法解释权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立法本身规律,去寻求更为合适的宪法解释权的归属主体.  相似文献   

2.
宪法监督也称为违宪审查,指由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以特定方式进行违宪审查,追究违宪责任,从而保证宪法实施的一种宪法制度.自宪法问世以来,世界各国都从本国国情出发,以不同形式建立了宪法监督制度.我国的宪法监督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这种宪法监督体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诸多缺陷.本文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的宪法监督模式的利弊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应分"两步走"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因此,宪法的贯彻实施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宪法得到全面而正确的实施,就必须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我国目前的宪法监督机制,虽然实行已久但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和问题,不利于我国公民宪法权利的保障和宪法的顺利实施,所以在相关理论和具体制度方面提出建议以对我国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进行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文本的对比分析发现: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都具有话语系统冲突和制度设置缺失的缺陷,但1982年宪法通过二十多年渐进式局部变迁,在改善和克服这些文本缺陷的同时较好地发挥了实效,1954年宪法则因为没有及时适应变迁的社会现实而遭毁弃。两部宪法实效差异的启示在于:我国宪法文本在制定之初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存在缺陷,必须通过宪法文本的变迁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宪法诉讼-宪法权利保障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权利又称为基本权利,对于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当宪法权利受到侵犯时,人们往往通过行政诉讼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但由于行政诉讼本身的缺陷,宪法权利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现阶段修改行政诉讼法是完善宪法权利保障的重要途径。建立宪法诉讼则是宪法权利得到保障的必由之路,也是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宪法教学中,如下问题亟须澄清:课程体系与实在法体系虽不必完全一致,但宪法理论的讲解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解释为目的而展开;宪法教学不能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应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以及公共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宪法在本质上是具有特定内容的规范性诉求,而不是力量对比关系;宪法研究方法与宪法教学方法虽有紧密联系,但仍不应忽视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宪法保障就是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由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在本行政区内,保证宪法的遵守和执行,即包括宪法监督和宪法保证两个方面.依法治国呼唤宪法保障,因为两者的内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宪法保障能在观念、制度、秩序和智力上为依法治国提供支持与保证.  相似文献   

8.
宪法修改和宪法解释都是宪法演进的方式,但宪法解释是顺着宪法文本的原意往前走,而宪法修改则是对宪法文本的改变或补充,它多多少少改变了其方向——不是整个宪法的方向,而是宪法中的某些条文的方向。考察我国现行宪法的31条修正案,其中有些条文是应该修改、必须修改、也是只能用修正案的形式而很难用宪法解释的方式表现的;但也有些条文是可以用宪法解释的方法、而不必启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加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现行宪法权利内容及适用性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公民基本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而依据一般法律又无法得到救济的事例日益增多。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同样具有作为法律的可诉性的应然特征。在法治化的进程中,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诉讼制度,增强其可诉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宪法所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0.
宪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关系,本质上是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根据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宪法变化分成宪法革命、宪法修改和宪法变迁三种形态,三种变化形态内在规定性和相互关系与宪法的稳定性、权威性和适应性存在着现实和直接的关系。宪法变化形态理论对于实证领域宪法实施的制度创新及宪法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宪法实施方式的争论根本上在于对宪法性质的认识不同。而宪政作为克服权力专制的控权机制性质决定了宪法的根本作用是规范和控制权力,人民立宪本来就是为了控制政府。从而作为一种权力运行规则,宪法实施即意味着以外在控制阻却权力主体违宪行为机制的建立,而不是指权力主体的自觉守宪和进行“宪法贯彻”。同法律实施离不开中立的司法机构一样,宪法实施也需要宪法审查机制的建立,否则,就不会有真实的宪法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宪法监督之所以难以有效实施,与我国缺乏对于宪法观念的培育,宪法本身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而导致其无法有效适用有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宪法观念的培育.对宪法规范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刑事辩护权的宪法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辩护权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一项应当获得宪法救济的权利,该权利的行使及保护直接体现一国人权保障的状况和法治文明的程度。宪法规定刑事辩护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被追诉者能够运用宪法规定的这一对抗性权力,使控辩力量趋于平衡。我国刑事辩护权在现行宪法构架下尚有立法上的缺陷,影响了刑事辩护权的有效行使和保护。从宪法保障功能方面改革和完善控辩诉讼结构,是宪法人权保障原则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1954年宪法就其性质而言 ,是一部过渡时期的宪法。一方面 ,它为实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国家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提供了宪法上的保障 ;另一方面 ,由于宪法本身的“过渡性”的局限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制度的完善和宪法自身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在现行宪法中的确立 ,从某种意义上是总结了 1954年宪法“过渡性”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宪法修改是国家回应社会情势变迁需要,解决宪法与社会生活之间冲突而由有权机关或其他特定主体依据特定程序对宪法加以变更的活动,是宪法稳定性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要求,也是协调、解决宪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冲突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修宪权是制宪权在法律上的延伸,具有国家职权的意义;修宪权界限的存在,避免了修宪权的运用走向任意化与工具化,保证了宪法的权威与稳定。  相似文献   

16.
论诉中的中国宪法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通过适用而进入诉讼程序是宪法发展趋势之一,文章对宪法适用在我国还未进入视域的原因从表层和深层作了分析,从法理上阐明了宪法进入是必要和可行的,最后提出了双轨制的宪法适用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实施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宪法实施制度的缺陷造成的,宪法意识的缺失也是阻碍宪法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不发达的背景下,通过宪法宣传,宪法意识的培育,用宪法原则凝聚人心,形成社会共识,建立共同的信仰,并逐步完善保障宪法实施的各项制度,是现阶段宪法实施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宪法中直接载明公民权利的称为权利的直接宪法保护,规定权力分配和运行的称为权利的间接宪法保护。这种对宪法权利保护模式的划分体现了隐藏在宪法条文之中的宪法精神,摆脱了专注于权利的直接保护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宪法司法化是当代宪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 ,宪法还没有进入司法程序。为了强化宪法的法律效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并在司法实践中弥补普通法律规范的缺陷 ,全方位调节各种法律关系 ,我国应尽快实行宪法司法化。为此 ,有必要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宪法法庭 ,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20.
阅读宪法是获得宪法知识的前提,是培养宪法意识的基础。阅读宪法人数多寡反映宪法在民众生活中的地位。为了工作查阅宪法文本,又是宪法实施、发挥宪法规范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宪法实施评价的重要指标。围绕谁在阅读宪法,为什么阅读宪法等问题进行调查,并对阅读宪法意义进行初步分析,可见宪法在人们的工作中被广泛查阅,我国宪法并非被闲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