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法律体系和法律实践正在逐步的完善、进步,法律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但是受中国特有的国情影响,社会习俗仍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本文以葛兰素史克为例对商业贿赂的近况做出梳理,分析社会环境对法律遵守的影响,进而探究跨国公司对法律遵守与社会环境适应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教育、劳动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从法治的视角思考民生问题,一是要制定良好和完备的法律,二是这种法律要得到忠实执行和普遍遵守。改善民生需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环节落实法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法治社会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一切以法律为准则,依照法律的规定,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当你的社会行为遵守法律,就将受到法律的保护,反之,则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因此,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全体公民,应当不断地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并能熟练地运用法律武器,以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同时,也彰显我国法律对每个公民平等之原则。  相似文献   

4.
王琼 《中国检察官》2010,(22):38-38
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法律是一个极限或者底线,任何人都不能突破这一极限。就社会层面而言,如果人们都突破法律的极限,整个社会就会失序。事实上,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要发展,仅有法律约束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做企业如同做人,不但应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也应该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5.
《律师世界》2001,(4):1-1
研究道德的历史发展,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之所以制定道德原则,就是为了人类整体的发展,约束群体间的行为,减少群体间的过分的、破坏性的行为,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情感,增加人们和谐共处的可能性,以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法律则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准则。由于统治阶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使得法律的制定,必然要吸收必要的道德原则。而且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对某些道德原则规定了极高的法律地位,对某些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采取了极为严…  相似文献   

6.
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被遵守,而"如果被制定或认可的‘法’不能被严格地遵守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它就不能被当作法律看待,只是一纸昂贵的空文";法不能是冷冰冰的工具,它应在合理的限度内具备人文关怀和伦理色彩,这样才有可能在民众之中赢得更广泛的认同,从而更大程度地保证法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家无不提倡依法治国,民主法制,而且法律要求具有无限的权威。那么人们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法律的权威来自何方呢?无论是古代西方的神权理论,还是古代东方的王权、专制都不能在当今这个科学、民主的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唯有人们从内心真正的对法律产生信仰,才是法律具有权威的原因。法律只有具有权威,才表明我们在法治进程中完成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毛磊 《江淮法治》2012,(10):15-17
法治国安邦之利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是立法任务的完成.更不是立法活动的终结。 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强调:“社会存在良法,人们普遍遵守法律,方有法治社会。”一语道破法治真谛,良法与守法习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9.
范津 《法制与社会》2011,(31):45-46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治社会下,社会的进步使人们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武器;在企业中,法律意识则显得更加重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规章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前提。这个制度一经制定就成为了企业内部的“法律”。员工行为是否得到规范,利益能是否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企业发展的健康环境。法律与企业的规章制度有着的天然适应性,制度本身既要合理又要合法,才能被员工接受,遵守,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谈。本文从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制定内容、执行情况、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结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分析了法律法规在各个环节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习惯是法的制定的一个源泉,在知识产权法上注意社会生活习惯的吸纳,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同时,人们也会更加自觉地遵守这样的法律。本文除了阐述知识产权法上的习惯这一法律现象外,还运用这一原理,解剖知识产权法上具体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谈谈健全我国专利法律实施机制吴践志.李久健法律实施,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国家行政、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执行法律、适用法律,保证法律的实现;另一方面,还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也就是...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在崇尚法治的今天,笔者以为,从某种角度说,“时间也是法律”,尤其是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的时间,作为一个公民,理应去遵守,一方面是法治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了解遵守这些法律明文规定,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大有帮助。那么我国法律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及财产权利的有关时间都有哪些规定呢?  相似文献   

13.
言论广角     
《中国司法》2013,(10):4-5
胡云腾:要善于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遵守和信仰法律法治国家也好,法治社会也好,都需要人格独立、心理健康和法律意识深厚的公民群体,还需要坚持依法经营与依法活动的各类社会组织,这是法律实施最为伟大的社会力量,也是建设法治国家与培育法治社会的肌体。司法机关只有以公正高效严格的司法工作,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法律树立榜样,司法机关只有以自己对法律的绝对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人们遵守着法律、道德、规则和习惯等组成的“契约”,社会在无数个体遵守社会秩序下有序运转。当社会交往中我们与他人发生“摩擦”——出现权利受损或侵犯他人权益时,一般情况下“谁有过错谁来担责”是社会共识。基于此,遵守社会秩序的人们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在规则意识引导下,每个人是自身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在以充分谨慎的注意参与社会生活的同时,个人正常生活的自由亦应得到保障,不应被苛责承担正常理性可预知范围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言论广角     
《中国司法》2015,(2):4-5
李鸿忠:法治思维是现代治理的首要思维现代治理强调多元参与和双向互动。依法治理的实质是依人民意志来管理国家和社会。在法治社会,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民众期望,符合民众利益,体现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依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是人们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和实现手段,能让人们自由、有尊严地生活,给人们提供安全感和良好生活秩序,给社会带来公平正义。法治思维是基于对法治的信仰和遵守,自觉运用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一、“执行难”产生的原因 (一)某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及部分公民不遵守国家法律,不自觉履行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是产生“执行难”的根本原因。 法律的遵守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和全体公民必须依法办事、严格守法。法的遵守是体现法律的本质,发挥法律的作用,维护法律的权威,贯彻法制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遵守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良好法律的价值是公平正义。良好的法律能平等地赋予每一个社会民众自由和追求有序的权利为基础,同时对社会弱势群体赋予法律权利的方式,保证社会民众之间力量对比的基本平衡,实现权利与权力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达到保证社会民众通过对妥协合约建立利益基本均衡的社会关系之目的。运用良好法律治理的社会可谓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执行难”产生的原因 (一)某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及部分公民不遵守国家法律,不自觉履行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是产生“执行难”的根本原因。 法律的遵守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和全体公民必须依法办事、严格守法。法的遵守是体现法律的本质,发挥法律的作用,维护法律的权威,贯彻法制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遵守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造成“执行难”的根本原因是某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某些工作人员和部分公民,不认真遵守国家法律和视已生效的法律文书为儿戏,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12,(8):4-4
在公民社会中,制定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公开征集民意、开门立法都不可或缺。一方面,开门立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经过公开、充分乃至激烈的公共讨论与利益博弈。虽说,身处网络时代人们可以比较方便地发表和提交自己的意见,但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意见被征集上去以后会受到何种对待与处理,也不清楚这些意见最终能对法律、政策的制定或修改起到什么作用。也就是说,相比征集意见的公开,讨论与博弈的公开性仍显不足。另一方面,开门立法过程需要公众彼此之间的广泛交流。由于各自所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看法都可能只反映了一定的视角,可能会片面、有偏差。每个人都不仅需要表达自己是怎么想的,同时也需要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特别是那些与己不同的、相对立的想法是什么。这就需要广泛交流,通过交流纠正偏差,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社会,既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法律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但并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人们需要秩序,也希望人与人之间在遵守秩序的前提下充满爱心和信任。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后者作为一种进取性社会利益也应该成为法官自由心证、自由裁量与利益衡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