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其他民事、行政案件一样,劳动争议案件也有一个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权。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申请,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查明诉讼时效确已经过的,仲裁机构会做出不予受理,法院会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因此,劳动者应特别注意提防不同劳动争议案件的不同诉讼时效,防止自己正当合法权益"过期作废"。  相似文献   

2.
1、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发现劳动争议案件不属本机构管辖的,怎样办理移交手续?答:在仲裁审理过程中,经审查不属于管辖范围的,应移交给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移送时应填写《移送案件通知书》连同案件有关材料一并转移到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并制发仲裁决定书,通知双方当事人;有管辖异议的劳动争议案件,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指  相似文献   

3.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两个月各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增幅逾五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近日提出:“争议案件逐年增多、日趋复杂,调处难度加大,劳动仲裁机构和人员非专业化的弱点日益显现。”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开始实施,能否实现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的立法意图,仲裁队伍将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在历史积累、国际金融危机和劳动者维权意识明显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大幅上涨。2008年全国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处理争议案件97万余件,其中,劳动争议96.4万件,人事争议近1万件。立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69.3万件,是上一年的1.98倍,涉及劳动者121.4万人,是上一年的1.9倍,超过前两年立案受理案件所涉及的劳动者人数之和。各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立案受理案件同比平均增幅98.03%。大大超过2007年12.30%的平均增幅。  相似文献   

5.
2004年7月15日,张某由于违反劳动纪律被某公司开除。某公司在职工大会上宣布了开除张某的决定,并要求张某次日到单位统一结算工资。但是,张某于次日离开后未再回单位领取工资。2005年1月。张某以某公司拖欠工资为由提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其申诉请求超过仲裁期间为由依法驳回:张某起诉到法院,认为张某与某公司之间工资争议属于与劳动争议有关联的普通民事债权纠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应当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前不久,在劳动仲裁机构对我与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做出了裁决后,我因不服该裁决而向法院起诉,对法院做出的判决我仍然不服。在签收判决书时,  相似文献   

7.
符桂花 《中国人大》2011,(21):35-35
据了解,2007年以来,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加,有些地方增加近1—5倍,劳动者主要围绕劳动报酬、劳动保险、休息休假、经济补偿等问题提出诉求。但是,由于相应的仲裁机构和监察机构人力严重不足,劳动仲裁的处理速度跟不上案件增长的速度,案件得不到及时解决,维权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核心问题。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否必需,取决于该国或地区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只有在采用强制性仲裁或者采用或裁或诉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下,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设置才具有必要性。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模式具有独特性,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我国设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正当和必要。  相似文献   

9.
论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特征张立新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依法进行裁决的活动。劳动争议仲裁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劳动争议的处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证生产秩序、社会秩序的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争议日益增多,但劳动争议案件维权效果却不容乐观。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维权应涵盖劳动争议全过程,从劳动争议处理、调解、仲裁、诉讼和问责五个环节寻求相应的对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通常可以通过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协调解决,但有些时候,劳动者对本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缺乏信任,不认可调解方式或结果。这时,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就成了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然选择。但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注意些什么事项呢?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碰到权益纠纷最简单的程序是: 1、向当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请求前来调查; 2、如果监察大队没来调查的话,就向劳动局申诉, 写出书面材料; 3、向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要求仲裁; 4、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向人民法院起诉。监察大队和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范围存在交叉。对于两者相互交叉的范围,劳动者可以选择是到监察大队举报,还是到仲裁委员会申诉。各级劳动监察大队和仲裁委员会大都在同一办公场所办公,或者相距很近。所以,劳动者进行监察举报或仲裁申诉时可咨询了解具体争议内容,以便合理选择采取哪种形式来解决问题。劳动纠纷案件须经过仲裁才能向法院起诉,不然法院不受理。讨回扣压的工资在北京大兴的一家打工子弟学校, 陈玉红在学校厨房忙碌着,一会洗洗这个,一会涮涮那个。学校里老师和孩子们刚吃过饭,陈玉红一会洗完也就准备  相似文献   

13.
台湾劳资争议仲裁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资争议仲裁是世界各国及地区普遍承认的解决劳资争议的有效方式之一,由于其与民商仲裁在主体、内容、机构设置及程序设置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各国及地区的劳资争议仲裁规范和民商仲裁规范大都自成体系.就劳资争议仲裁制度而言,既有规定于劳动法典中的,也有规定于单行劳资争议处理法中的,此外,还有部份国家的劳动法典、劳资争议处理法及其他相关法规都涉及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广大劳动者期盼已久的《劳动合同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据乌鲁木齐市中级法院统计,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2007年乌鲁木齐市两级法院办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已超过1000余件,仅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收到劳动争议二审的  相似文献   

15.
视点扫描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建议:降低农民工维权司法“门槛”“现在,老百姓打官司难,农民工打官司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国务院研究室日前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的话。基于此,报告建议,完善农民工维权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降低农民工维权的司法“门槛”。报告提出,要改革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避免农民工因耗不起时间、精力而被迫放弃仲裁权利。对涉及农民工权益的劳动纠纷,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各级劳动争议促裁机构、法院要优先处理.对确有困难的农民工,可适当减、缓、免仲裁劳、诉讼费。  相似文献   

16.
实践中,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有一半以上都涉及工资问题,在这些案件中,又有80%以上涉及加班工资。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实施后,由于该司法解释规定,拖欠工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时劳动关系仍然存续,用人单位以劳动者申请仲裁超过六十日为由主张不再支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就导致了只要员工告单位的,大多都会要求2年以来的加班工资。  相似文献   

17.
正从近几年的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来看,现行体制尤其是仲裁前置原则的适用对发挥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的作用,减轻人民法院的压力,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通过仲裁程序得到了解决,没有进入诉讼程序。"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在处理劳动争议时一方面要分清是非,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强调是非,关键是引导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仲裁比诉讼更合适。"[1]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体制在运行中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劳动者维权必须经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周期长、程序繁琐,不少人往往因拖不起时间、打不起官司,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利。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仲裁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举证责任、仲裁效力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为劳动者维权开辟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的权益受《劳动法》保护。在劳动者的权益被用人单位侵犯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劳动纠纷发生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有不完善之处 ,不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应在立法上予以补救。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在我国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是依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设立和运作的。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发生后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 ,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  相似文献   

20.
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目前全市法院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急剧上升。2009年第一季度,全市法院共受理一审劳动争议、人事争议案件4765件,同比上升47.2%。由于不少纠纷呈连锁性、群体性特点.如果把握和处置不当,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全市法院民事条线根据年初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推出多项举措,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