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是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重要举措。2011年。福建省在选择9个县(市、区)试点推行公立医院改革,龙海成为漳州唯一一个试点县级市,龙海又选择龙海市第一医院作为试点医院,待改革取得成效后,再说情况推广。  相似文献   

2.
熊凤 《前进论坛》2012,(10):4-6
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是"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县级公立医院作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枢纽,其服务范围覆盖了我国农村70%的人口。  相似文献   

3.
李卫平 《时事报告》2012,(11):54-55
县级医院处于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枢纽位置,是连结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技术平台,也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县级医院办好了,可以将90%的病人留在基层,方便农村居民就近得到优质医疗服务,并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所以,我国政府在医改中,提出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策略。目前,县级医院的总体状况是:县级医院占公立医院的绝大部分,它们向占全国人口70%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覆盖约9亿人口。2011年,全国县级医院住院均次费用为3775.49元,门诊均次费用133.11元,低于城市医院平均水平。2011年,全国县级医院业务收支结余为93.53亿元,略有亏损。县级医院以基本建设为主形成的长期债务累计为568.51亿元、约占全国公立医院债务总额的40.91%。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卫生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当作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指出"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全科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服务。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相似文献   

5.
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落实政府责任,明确公立医院目标和功能定位,切实回归公益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作为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公立医院坚持其公益性,就是在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时候,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医改来说,已成为历史的2014公立医院改革,绕不开的"堡垒"年,被称为是"医改徘徊年"。医改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同登山,过了初时的兴奋,进入了爬坡案确定的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公立医院上坎的艰难阶段。面对前路艰辛,2015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年,医改如何走出徘徊、稳步前行,成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为人们的关注。接关乎医改成败。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  相似文献   

7.
1月17日,省长韩长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吉林省继续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救助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随着我省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和矛盾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十二五"元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3年任务的攻坚之年和收官之年。时至今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已经两年多了。按照规划,2009年到2011年要抓好五项改革,包括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发布以来,医改已进入深层次阶段,其中最关键、最艰难的部分——公立医院的改革刚刚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不同的医疗保险体制会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生态。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医疗市场一直是以公立医院占主导地位,市场化后因补偿机制不同使得绝大多数公立医院不得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大多数二、三级医院的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开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背景是什么?答: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城市公立医院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战场。由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涉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等诸多方面,既需要公立医院内部综合改革,又需要外部改革配合支持,还要与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基层  相似文献   

11.
陈里 《传承》2012,(23):82-8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总规模、大中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  相似文献   

12.
<正>内政办发[2015]103号9月30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开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开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旗县级公立医院(含蒙医中医医院,下同)是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推进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缓解群众"看病  相似文献   

13.
曹殿朋 《群众》2021,(2):38-39
公立医院作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守护人民群众基本健康的最后堡垒。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是健全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黄玲 《重庆行政》2013,14(1):69-71
医疗改革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个复杂、顽固的关乎民生的问题.近年来,医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局部性的制度创新探索开始出现,但总的来讲,公立医院改革依然步履维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严峻.公立医院改革的艰难性,归根结底缘于改革的思路不明确,厘清改革的思路,用"去行政化"思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具体讨论和操作"去行政化"问题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应明确医改为何要以"去行政化"思路统揽全局,明确公立医院改革"去行政化"的基本思路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一、南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状况近年来,南通市将"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领导高度重视,出台配套政策,加大推进力度,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有所发展,大部分县  相似文献   

16.
《就业与保障》2014,(5):44-44
正自2012年2月份以来,三明市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导,坚持对全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在分配机制、补偿机制、考评机制、药品采购、医院管理、基金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综合改革,以此为切入点,破解"以药补医"和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难题。三明市勇淌改革"深水区",采取了"一项改革、两个完善、三方面控制"举措,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强化医疗费用与成本支出指标管控。一是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从2013年2月1日起,在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全面取  相似文献   

17.
郑东辉 《群众》2023,(22):30-31
<正>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必须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淮安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推进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的健康淮安建设,努力打造“长三角北部现代化医疗高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等多项工作入选国家级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8.
杨敬 《今日浙江》2015,(4):23-23
今年,浙江卫生计生系统要继续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大"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推进力度,探索组建区域医疗集团。  相似文献   

19.
继2012年311个试点县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之后,2014年此项改革试点扩大到1011个县,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以提升县级医院(一般包括县医院、县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为关键任务,实现老百姓大病不出县,把90%的病人留在县域范围内,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徐伟伟 《今日浙江》2008,(15):60-60
最近,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高强联合发表了“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出:“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