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朝辉 《中国保安》2005,(24):29-31
这是一对苦难的兄弟:在母亲出走父亲去世后,兄弟俩相依为命。为了让弟弟讨上媳妇,哥哥将自己的新房拱手相赠。如今,过度的操劳让哥哥患上了尿毒症,命悬一线。就在他弥留之际,他最想见的是远在他乡打工的弟弟。为了拯救病危的哥哥,弟弟挺身而出,将自己的肾捐给哥哥,使哥哥濒危的生命绝处逢生——今年40岁的张远华是铜梁县高楼镇一位质朴的农民。他和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张远清从小相依为命。没有父母的爱,让两个孤苦的孩子相亲相爱,一起和凄苦的命运抗争。在张远华幼小的记忆里,他们家是高楼镇最贫穷的人家。他们全家住的是20多平方米的土瓦房…  相似文献   

2.
中央三台的《真情无限》栏目,曾在一期节目里讲述过一个儿子为母亲献肾,并对母亲严守秘密的感人故事。这位母亲不幸患了尿毒症,医生几乎已经对她判下死刑。可是她的儿子却怎么也不肯接受这样的判决,他每天穿梭于药店、书店之间,并上网搜索大量关 于尿毒症的治疗方法,只为了心中一个信念,“三十八年前,是母亲给了我生命,所以,今天一定要救她!”  相似文献   

3.
《协商论坛》2012,(4):63-63
河北的刘喜梅3年来10次来到重庆,劝自己的儿子回家,像其哥哥一样进入国企工作,端上铁饭碗。但27岁的冉杰希并不愿意这样,为躲避母亲,搬了3次家、女朋友没了、工作也辞了,如今他不愿再见母亲。  相似文献   

4.
一个17岁的姑娘,为了让哥哥安心服役,在奶奶、爸爸和妈妈相继去世后,瞒着哥哥,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重担。有一天,哥哥终于回来了,他流着泪对妹妹说——  相似文献   

5.
绝情妻抛夫弃女,小矮人心伤已绝决心让女成凤 今年47岁的王国林出生在四川资阳一个偏僻的山村。1962年夏天,一名亲戚从外地带回了一种叫“印度虫菜”的蔬菜。王国林和哥哥王国金在吃了之后,腿关节就突然开始疼起来,不久,还没有满5岁的王国林无法行走了。为了治好儿子的病,母亲于是偷偷到镇上去卖血,用卖血换来的钱为儿子治病。经过两年多的治疗,王国林终于又能行走了,可是,他却和哥哥王国金一样,  相似文献   

6.
一现年32岁的李寻梦是贵州省松桃县人,姐弟4人,他排行老大。李寻梦6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靠种田把他拉扯大的。虽然母亲对他百般疼爱,但是迫于生活压力,李寻梦在未满15岁时就不得不放弃学业,随着同村的哥哥姐姐们南下广州打工。转眼4年过去了,李寻梦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位帅气的小伙子。这时,同在一个厂打工、活泼可爱的白媛媛闯进了他的心里。  相似文献   

7.
家住中关村14区,拥有大专学历的32岁精神残疾人韩顺和肢体残疾的哥哥、年迈的母亲一起生活。惟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每月那点退休费,生活十分拮据。韩顺自从病情稳定后,非常想工作。他前后找了四次工作,经过面试后都决定录用他了,但听说他有精神残疾之后,又都拒绝了他。韩顺那时心灰意冷,觉得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一家人除了家务就是睡觉,日子过得冷冷清清。14区居委会福利委员刘文娥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常找他聊天,  相似文献   

8.
雄雄 《传承》2009,(15):24-25
他的母亲心地善良,收养了不少被遗弃的孩子。为了收养这些孩子,母亲甚至无力供自己的亲生儿子上学。为此,他赌气离家出走。直到有一天,离家多年的他得到好心人的帮助重返校园……他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并开始了他的感恩之旅。他就  相似文献   

9.
台湾著名作家、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前主席陈映真自1990年2月率团首次到大陆访问以来,已先后6次踏上这块为他深爱的父祖之地。他原叫陈永善,1946年,即9岁那年双胞胎哥哥陈映真不幸夭折。为了纪念同他至亲至爱的哥哥,也为了安慰悲伤的父母,他改叫哥哥的名字“陈映真”。陈映真先生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用那动听的男中音告诉我;祖上从福建移居台北,到他已是第八代了。早在孩提时代,大伯父就经常教他们几个孩子一起背颂祖籍名称:“大清国,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龙门乡,石盘头村。”他把这19个字背得滚瓜烂熟,在他幼小的  相似文献   

10.
编辑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心里有些烦,刚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本应该高兴,可家里的事实在让我放心不下。我家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去年已去世,两个哥哥要分家,可谁也不想赡养母亲,没办法,姐姐就把母亲接到她家住去了。可家里的东西,除了留给我一间小西房,都被两个哥哥分掉了,那是我父亲一辈子攒下的钱盖的房子和购置的东西。春节时在姐姐家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去找大哥理论,可大哥说这是村里的规矩,长子就该多分,闺女是不给的,而母亲是“自愿”跟姐姐住的。您说,我哥哥能那样做吗?保安员…  相似文献   

11.
我和两个哥哥在城里,只有弟弟在乡下。母亲老了,我们都叫她进城来住,母亲却说她喜欢乡下的生活。其实母亲是要在乡下帮弟弟带孩子、看家、喂鸡鸭……母亲向来特别宠爱弟弟,到老也改不了。  相似文献   

12.
感受母亲     
人有多早懂事,就有多早感受母亲。 我最早对母亲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我常常问姥姥:“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呀?” 记忆中的母亲很少有笑脸,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也很平和,但是却有威严,凡是母亲说过的话,我们孩子是一定要照办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哥哥都以为,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张三李四家也一定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母女,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弟媳妇,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年纪,但是她不仅不听她妈妈的话,而且每天都粘在她妈妈身上,她母亲不是拉着她就是背着她。我和哥哥都傻了,  相似文献   

13.
流沙 《观察与思考》2006,(18):63-63
<正>一位作家为了写完一本已经答应过出版社的名叫《在我母亲家的三天》的小说,决定去看望他那住在南方的母亲,准备在跟母亲聊天、打开记忆的闸门后,把小说写完。然而他却一直未能成行。女人、旅行和其他出版计划纠缠着他。他一直忙于旅行、阅读、谈情说爱和游手好闲。为了完成这本书,作家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税务机关跟踪他、编辑们对他绝望、亲人们对他忧心如焚、他自己也得了超级忧郁症,但只有母亲一直在鼓励他。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晕倒住院,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死刑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奴隶制时期的死刑最初是为了祭祀神灵,古罗马皇帝以杀人取乐,腓尼基人发明了十字架刑,那个时期有五花八门的死刑执行方式。到了欧洲中世纪,英国有了有关死刑的立法,有花样百出的死刑执行方法,引进和改造了断头台,杀人示众使刑场成了“死亡剧场”。近现代西方国家死刑制度的发生了变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与北欧各国陆陆续续地全部废除了死刑。  相似文献   

15.
一个在火车站卖唱的男孩也许引不起人们的太多关注,但当你听了关于卖唱盲童江文斌的故事后,或许你就不能不去关心、帮助他了。 小文斌于1980年出生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凤景树。母亲在他刚刚出生时就患了精神病,家中还有一个刚满3岁的哥哥和一个5岁却天生又聋又哑的姐姐以及年迈的奶奶。一家子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账本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个字眼显得很陌生。因为在我还不足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魔离开了我们,只剩下母亲孤单的身影。母亲的身影在我的生活中不停地晃动: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我们上学放学、一个人换煤气、电灯坏了自己修……所有父亲的角色都被母亲一个人承揽了下来。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看着母亲的白发一点点变多,皱纹过早地刻进她沧桑的面容。为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没有时间也没有钱走出家乡的小镇……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地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母亲笑了,笑得很欣慰。毕业后,哥哥姐姐都离开了…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本次常委会会议于10月28日上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为了加强对死刑判决的审查复核工作,严格掌握判决死刑的标准,确保死刑案件定罪量刑准确,应当依法将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10月28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保留死刑的批评声音一直不停,但这似乎对死刑有失公允,因为死刑只是调控社会秩序的一个必要手段,并不关涉文明和人权的评价。对死刑残暴和血腥的诟病其实应归因于死刑执行方式,因而不应将死刑和死刑执行方式混为一谈。当然,保留死刑并非意味适用的扩大和恣意,而是为了满足民众对安全和正义的渴望和信心,因而遵循一定原则走限制和慎用死刑之路是中国的现实之需。  相似文献   

19.
清明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又想起了逝去的母亲。去年是第一个清明节,没能去给她老人家祭奠、扫墓,这份愧疚和思念许许萦绕在我的心底。今年……我是吸吮着继母的乳汁长大的,和继母一同走进我家还有年长我两天的哥哥。我这个“霸道”的弟弟,事事都在继母的呵护下占上风。上中学时,家贫如洗使得学习成绩不错的哥哥只好辍学务农,只供养了我读书。直到大学毕业后我才彻底弄清哥哥才是继母亲生的骨肉。多少年来继母和我就是亲如母子的骨肉。操劳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晚年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哥哥又放弃在外地承揽工程的挣…  相似文献   

20.
游戏婚姻     
2002年新春佳节,都昌县汪墩乡新桥村的朱金森(化名)算是应验了“乐极生悲”的古话。正月初四,他刚刚与邻村的欧阳姑娘订了婚,谁知初九的一场大火就将他家烧了个精光。在这场大火中,母亲被烧死,父亲、哥哥、嫂嫂等人被烧伤。这场大火告诉人们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悲剧缘于游戏婚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