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犯罪嫌疑人张某系某国有医院设备科长。2002年至2003年期间,该医院先后向某医疗器械公司购买多项医疗设备,张某作为医院设备科长为医疗器械公司出了不少力。在此期间,张某先后提供了票面价格总计11000元人民币的各式个人消费发票让医疗器械公司的业务员陈某帮忙给予报销。陈某考虑到张某为促成医疗器械的销售作出了一定“贡献”,便将张某提供的各类消费发票在医疗器械公司的财务上给予报销,陈某报销后将11000元人民币交给了张某。经查,陈某所在的医疗器械公司对业务员实行业务支出定额包干制。[分歧意见]对于本案中张某提供消费发票让业务单…  相似文献   

2.
凭票报销制就是指发票持有者向财会据实报账的制度.这种会计制度由于近年发票取得的不可控性,引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凭票报销的基本依据是必须持有真实、合法的发票.但是近年来发票却成了一些人任意玩弄的魔方.几乎所有的腐败行为都与发票报销有关.可以说,有些时候凭票报销制在“为腐(虎)作账(怅)”.其表现:  相似文献   

3.
邵春保 《中国监察》2012,(19):11-12
近年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按照中央有关要求,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规范完善企业领导人员差旅消费等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明确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规定》后,集团公司按照"因公必需、量力而行、勤俭节约、公开透明"的原则,印发了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领导人员差旅公务中吃、住、行消费行为。一是明确了各级领导人员交通费标准,未按规定乘坐交通工具的,超支部分自理。二是明确住宿费标准,住宿费按出差实际住宿天数计算,在规定限额标准内凭住宿发票报销,超过标准部分不予报销。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某市一名机关干部利用某些城市发票管理混乱之机,在近几年中以转院治病为名多次去外地,而后虚填住宿费发票在本单位多报销住宿费2万余元。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不在旅店住宿,但向某旅店索要发票,或在街上购买发票,自己填写报销;住旅店时间短,但发票上填写的住宿时间长,一人住宿,但在发票上填写二人费用,借此多报费用;旅店收费低,发票存根金额小,但报销时发票填写的金额却大,借此多套资金。对此案定性有两种观点:一是该行为已违反国家法律及相关规定,且虚填报销数额较大,已构成犯罪。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该行为…  相似文献   

5.
一、变换发票金额的手法 (一)更换发票提高金额的方式。是指行为人采用盗窃、骗取等手段获得发票,填写后在本单位报销走帐,提取现金。一般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开票的单位与收款的单位不对应。因财务下帐是按照发票上的单位下帐,或按预付新帐收款单位下帐,而行为人报销的发票往往是通过骗、盗等手段得来的发票,通常这些  相似文献   

6.
35岁担任县委书记 2013年10月,河南省委巡视组在周口市巡视回访期间,不断接到一些党员干部反映周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家臣在周口市10个县(市区)和部分市直单位,均有报销发票行为,且数额巨大. 与此同时,关于朱家臣的一封封举报信也被寄往巡视组和河南省纪委.这些举报内容惊人的一致,朱家臣发票不离手,他走到哪里,发票就报销到哪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发票报销狂”.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检察院李宏、陈春青、边亚明同志来稿指出,当前一种不容忽视的腐败现象:变通发票。所谓变通发票即违反财经纪律将不属于公款开支的东西,在发票上开成可以公款报销的物品或费用,在单位财务上列支报销。变通发票不仅扰乱了发票市场管理秩序,造成单位财务记载的严重失真,国家税款的流失。同时,它又是产生腐败的温床,使一些腐败分子在变通发票的掩护下,肆无忌惮地挥霍、挪用公款,不断为自己谋取私利,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如何控制变通发票的蔓延,笔者认为,司法、税务、工商、审计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对虚开发票者要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只  相似文献   

8.
监察文摘     
定额餐饮发票的利与弊近年来,有关部门为防止餐饮部门开大头发票、偷税、漏税,把原来的二联发票改为定额发票。定额发票在使用中的确有许多益处:一是使用时简易方便,不用书写品名、金额;二是制止了开大头票、存根与报销联不一致的现象;二是有利于税务部门按票本金额征税,减少商户偷税、漏税现象。但是,定额发票也存在许多弊端。其一,不利于核查。一是票面小,使用时大部分不填写单位、时间;二是定额餐饮发票大小额都有,随意性大,多张小额发票可代替一次性大额发票分散报销。结果给核查带来诸多不便。如:某村群众集体上访反映该…  相似文献   

9.
为严肃财经纪律,制止和防范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行为,经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准,福建省纪委、监察厅于2003年12月31日印发了《关于对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行为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现摘登其主要条款,供各地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岁末年初,亲朋好友相聚令人愉悦,可在基层,却有人打起了歪主意。纪委声望高,聚会时能请到纪检监察干部,显得上档次。基层人际圈闭塞狭小,拐弯抹角都沾亲带故,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抹不开面子,就答应下来。结果,到月底结账时,某基层单位财务室出现一张餐费发票,报销事由是"纪委某领导前来指导工作"。到受处理时,纪检监察干部委屈极了,可饭确实吃了,也确实用公款报销了,谁说得清呢?在"三公"经费严格控制,无数双眼睛全天候紧盯,稍一不慎  相似文献   

11.
法官:我妹妹于2008年元月至12月,应聘在一家公司担任采购员。期间,她常能收到各种发票,前后共积攒了73张,金额达23900元。我妹妹于今年初离职后,认为反正自己不能报销,而有一朋友又在设法购买发票,不如出售既送人情又能赚钱,遂以1350元的价格全部卖出。令人不解的是,我妹妹近日却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这究竟是为什么?读者:肖卉  相似文献   

12.
小非 《政府法制》2012,(28):8-9
员工们各显神通攒发票 眼下,在国内一些单位,有个称得上完全公开的秘密。 就是不少公司企业供给员工的福利需要用发票来“冲账”,比如培训费、旅游费、过节费补贴等福利,钱不直接发,而需要用发票以各种名目来报销,并被计入福利待遇中。公司要求交发票,员工们也想办法弄发票。为了攒发票,员工们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有让亲朋好友帮忙的,有托关系购买的,可谓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3.
李某,党员,某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之便,虚开发票向村财务重复报销集资修堰款  相似文献   

14.
一、税务发票的材料与印刷工艺要与时俱进 税务发票是一种特殊商品,不仅面额记载不特定,而且金额可以巨大,又是商品中唯一从哪里来又要回到哪里去的循环型报销证据,是不可以即时消灭而留存待查的有价凭证。因此,税务发票的材料与印刷工艺上防伪技术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秩序,也关系到政府的信誉,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克拉玛依的朱女士退休后居住在乌鲁木齐市,并且在明园石油医院就医,这家医院还没有实行社保卡,朱女士不得不先自掏腰包看病,然后将医疗发票拿到克拉玛依报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判》2010,(8):18-21
近日,假发票再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2010年6月25日,国家审计署关于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审计署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565张可疑发票电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  相似文献   

17.
匿名举报牵出系列大案 2011年3月,北京市检察机关接到上级转来的一封匿名举报信,寥寥数字的举报信中反映北京市卫生局机关工会原主席白宏长期在美容会所高档消费,行为可疑,匿名举报引起了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 检察官初查发现,白宏分管的工会单独设有财务和银行账户,经常有大量的支票、现金的支出,而返回平账的发票内容多为"会议费"、"培训费"、"办公用品"和"礼品"等,却没有一张发票能够反映出与"美容会所"有关联.深入调查后,检察官发现,开具这些"会议费"、"培训费"、"办公用品"发票的某酒店、某商贸公司、某销售公司等四家公司都由一个共同的上级管理公司注册成立——北京某女子会所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18.
在纪检监察部门查办经济案件、对涉案财务资料进行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审验发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谈谈经济案件中发票辨伪及审查方法。购货发票的判别与审查方法购货发票是证明本单位从外部购入所需物品的原始凭证。通过对时间、地点、金额、内容等发票要素的审查,可以有效地判别发票真伪。1.品名判别:对品名的判别较为直接,对于购货发票中品名奇异、不详、未填、字迹不一、有涂改等,应予以注意。例如,某单位在未办控购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购买了属于专控商品的空调,并虚造品名“制冷机”报销入账,蒙混过关。另外,还应注意…  相似文献   

19.
近日,来安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来安县民政局原局长李亮贪污一案,一审以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被告人表示不上诉。法庭审理查明:被告人李亮1997年至2002年在担任来安县民政局局长期间,指使局会计解某(另案处理)先后数次将单位的行政经费以拨付下属单位的形式,转到县殡仪馆、长山公墓、半塔烈士陵园等单位,然后由解某开具假发票,分数次在上述单位报销,结回的现金由解某保管,列“小金库”管理使用。其间,李亮与解某共同分赃,李亮得赃款55000元。此外,李亮还用虚假发票、自家的装潢材料发票,在上述单位报销了现金44690郾5元,据为己…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案件中,违纪人员采取的手段大部分是利用假票据入账以达到非法侵占的目的。我们在办案工作中,总结出了以下几条识别假票据的方法: 一、发票显示的金额较大,票号相连且开票日期相差较远。这样的发票很容易发现漏洞,这些大都是以补票或集中结账的方法来冲销一些不合理或非法支出。如我们在办理某案时,发现了同一饭店4张票号相连的就餐发票,每张日期相隔3—5天,金额均在700元以上,我们抓住这一疑点集中突破,结果证实这4张就餐发票中的3张为违规购买移动电话所用。 二、报销日期与开票日期不合乎逻辑。第一种情况是开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