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保加利亚自70年代下半期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内经济取得较大发展,成绩显著。随着改革的深入,保共愈益感到,如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上缺乏突破,前进的步伐将受到阻碍。因此,近两年来,保共领导和理论界十分重视理论建设。特别是1983年下半年保共中央总书记日夫科夫连续在保共中央高级党校发表七次演讲,就当前保加利亚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后,保国内出现了全民大讨论的新局面。保共和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原则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不少引人深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保加利亚一直是东欧一块政治稳定的绿洲,日夫科夫自1954年起担任保共第一把手,30多年来牢牢控制着保加利亚的政局。1989年11月10日,在波、匈剧变的影响下,保共党内的革新派迫使日夫科夫辞职,从此,保加利亚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新时期。 日夫科夫刚一下台,各种非官方组织就纷纷成立,其中有40年代末被共产党政权取缔的民主党、激进党及“尼古拉·彼得科夫”保加利亚农民联盟,还有新建立的反对派组织如保护人权独立联合会、“支持”工会、生态公开性  相似文献   

3.
保加利亚劳动者的物质福利状况保共中央十二月(1972年)全会批准了提高人民的物质福利和精神修养的广泛综合纲要,现正在有成效地贯彻执行。增加国民收入及其消费的比重是提高人  相似文献   

4.
一、日夫科夫时期的改革 1954年日夫科夫担任保共第一书记后,曾提出要“根据保加利亚的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在运用苏联经验时要考虑到保加利亚的条件,考虑到保加利亚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经济特性。”在他当政期间,保加利亚也曾进行过一些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但这些改革基本上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进行的,并没有脱离苏联中央集权体制的总框架。 1964年4月,保加利亚在50家企业中进行国民经济新领导体制的试点。1965年12月,保  相似文献   

5.
当今,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已成为世界一大潮流。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苏联东欧的改革已引起世界人民的瞩目。尽管把苏联东欧改革放在一起讨论是不适宜的,因为各国国情不同,改革的具体道路、方法也就不同,改革起步先后不一,如南斯拉夫、匈牙利改革较早,苏联改革先从政治体制改革着手,但是它们的改革揭示了一些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保加利亚自1982年实行第三个改革文件《经济机制章程》以来,突破了传统的苏联模式,在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和扩大企业计划自主权方面迈进了一步。1984年保又进行了补充修改,实行工业企业自负盈亏和承包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保新机制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区别。1986年4月保共召开了十三大,提出了关于在社会管理领域内进行整体改革的问题,要求在社会管理方面发生质变。保共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格里沙·费利波夫最近发表文章指出,“陈旧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7.
1971年勃列日涅夫谈到苏维埃时说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并最充分体现民主特性……人民权力的机构……它自下而上地管理我们整个全民国家的事务”。那么,苏维埃的工作是否没有改善的余地了呢?并不,苏联学者发现某些弱点,表明它们的职能并非如宣传家和某些领导人所说的那么完善。勃列日涅夫本人也说过“必须在进一步民主化的基础上改善苏维埃的活动”。事实上,1956年的苏共20大以后,政府当局着手消除苏维埃国家机关中的“个人崇拜的后果”,并发起“民主化过程和在今后几年内进一步改善苏维埃国家机关”。以1957年1月22日发表题为“论改善劳动者代表苏维埃的活动和加强与群众的联系”的权威性声明作为开  相似文献   

8.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政治体制改革又一次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热门话题,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密切关注,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进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  相似文献   

9.
外贸在保加利亚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保共十二大决定“把国民生产与世界市场的需求最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第八个五年计划(1981~1985)和1990年以前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保加利亚有一系列特点——国家幅员不大,国内市场有限,所以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参加的国际分工和对外经济联系的成果。外贸方面所推行的新经济机制在于提高各经济组织和外贸组织的作用、加深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加强对外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春,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后不久,在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去年,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他对这一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的阐明,并得到代表大会的确认,成为苏联进行改革的行动纲领。戈尔巴乔夫在谈到改革时指出,不单是要在经济领域里进行改革,而且还要“执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和完善社会关系,“消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切东西”。换句话说,苏联的改革还包括政治、社会以及其它一切领域。他还强调,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要“加深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全面民主化,他把“公开性”的原则,看作“政治问题,不公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群众的创造性和参加管理”。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公开性”原则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要公开化,即党政各级机关要定时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通报信息,而人民群众有权对各级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并  相似文献   

11.
王鹏  罗嗣炬 《俄罗斯研究》2002,(1):29-34,53
通过考察戈尔巴乔夫"人民自治论"背后是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对立对抗的逻辑,揭示出戈尔巴乔夫的民主观实质是自由民主的思想.由于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政治改革的"导演",他的自由民主观容易转化成政治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戈尔巴乔夫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社会民主化是如何使苏联政治走向终结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车轮带着震荡通过了1991年,而苏联历史的车轮却在1991年底嘎然而止。1922年建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经过了69个春秋已不复存在,统一、完整、强大的苏联已正式告别国际舞台。1991年,这是多么不同寻常和影响深远的一年! 1991年,如同动荡、剧变的国家社会政治一般,苏联整个国民经济已深深地陷入全面危机之中。这一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就经济问题制定了不少法律,政府为了扭转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也制定了不少计划、发布了不少应急措施。年初担任苏联政府总理的帕夫洛夫针对苏联当时的社会经济危机状况,提出了《反危机纲领》,希望通过这一纲领的实施,能够克服苏联  相似文献   

13.
苏联的地方苏维埃包括州、边疆区、自治州、自治专区、市辖区、镇区居民点人民代表苏维埃。在地方苏维埃中,州、边疆区和市(大中城市)人民代表苏维埃是主要环节,它们是苏联及其各加盟共和国领导国民经济以及解决社会和经济任务的支柱。自五十年代以来,在国家体制方面的改革,在颇大的程度上就是围绕发挥地方苏维埃的作用这个问题进行的。而要发挥地方苏维埃的作用,首先必须提高州、边疆区和市苏维埃的作用。笔者认为,在近三十余年来,苏联地方苏维埃作用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波兰、保加利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仍然存在着多党合作体制。在这些国家中,除了占居主导地位的共产党(工人党)外,还存在着一些民主政党。长期以来,它们合作共事、同舟共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党联合体制。在波兰、除了波兰统一工人党,还有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在民主德国、除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之外,还有民主农民党、国家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在捷克斯洛伐克,除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之外,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党、捷克斯洛伐克社会党、斯洛伐克自由党和斯洛伐克复兴党也在起作用。:在保加利亚、与保加利亚共产党同时起作用的还有保加利亚农民联盟。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既是伟大的政治革命,同时也是深刻的"思想革命"以及更为艰巨的"文化革命".新经济政策既是苏维埃政权在经济领域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其在文化政策和意识形态上的重大变化.出于政权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考虑,苏维埃政权对部分反共反苏知识分子采取了政治整肃、司法镇压乃至驱逐出境的手段,这在当时曾在相当大的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遗留下了历史隐患.  相似文献   

16.
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均很重视政治思想工作,把它看作是党和国家活动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和造就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强大因素,并始终把培养、教育人民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问题放在政治思想工作的首位。坚持以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先进思想武装人民的头脑。要求政治思想工作要渗透到党政机关、经济部门和群众团体的全部工作中去,以抵制西方的“心理宣传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套经验。本文就民德、捷、保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做法及其经验作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1、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制:列宁处理民族问题在国家体制方面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苏联联盟体制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产物。它的产生既是当时苏俄和周边苏维埃政权抗击内外武装干涉的直接需要,也是苏维埃国家创始人对多民族国家国家体制极有价值的探索。十月革命以前的一段时期,列宁依据他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趋势的研究,从无产阶级只有在广阔的地域内才能广泛地开展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根本利益出发,十分赞同建立那种打破民族隔阂、促进经济生活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国。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在苏联失败的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0月21—2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文是乌克兰议会议员克留奇科夫提交的会议论文,作者从12个方面对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把该文编译如下。 1、苏联和中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失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是20世纪一个巨大的悲剧,它对于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苏维埃政权初期,列宁就把教师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力军,他号召教师要把自己的活动与党的事业和科学共产主义思想联系起来。联维埃国家的教师始终不渝地忠于列宁的这一遗训。列·伊·勃列日涅夫曾经说过:“人民教师是苏联社会的骄傲。人民教师以自己全心全意投身于国民教育事业的忘我精神,热爱孩子的献身精神和崇高品质,赢得了社会  相似文献   

20.
1988年6月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强调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使千百万劳动者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参加国家的管理”。为此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因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能保证国家与人民之间保持经常的联系,吸引千百万劳动群众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参加国家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与社会公正的原则联系在一起的,它主要表现为社会各阶层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平等地位。根据社会公正的原则,管理的政治体制与自治的社会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入发展,苏联社会自治的各种形式——苏维埃、党、各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劳动集体,正在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行使其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