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赢 《法制博览》2013,(2):86+85
老年人刑罚免除死刑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这一做法不仅符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刑事政策和历史发展规律,而且顺应了当代法律的发展趋势,并对其现实的法律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死刑在经济犯罪领域的适用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一直是广大法学学者争论的话题。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法律的发展形态之下,经济犯罪呈现出数量众多,手段多样,数额巨大的特点。因此死刑作为最具有威慑力的刑罚依旧具有其存在的必要。当今我国司法对于经济犯罪的处罚制度,应当做到以自由刑和财产刑为主,以死刑为最终威慑,通过加强对立法、司法、行政以及经济体制管理,达到防止、惩罚经济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丹 《法制博览》2013,(9):100+99
死刑是以剥夺生命的形式来惩罚犯罪的严厉刑罚,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探讨在人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死刑的存废与发展问题,对于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甚而社会主义法治的长足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外死刑制度立法、司法等各个方面的对比思索,探讨死刑制度在当前的中国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以及如果存在应该如何改善发展的问题,从而对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死刑制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对于少年犯罪适用刑罚,仅应作为一种万不得已的选择,而且这种万不得已所选择的刑罚,亦应当经过对传统刑种的“少年化”改造,方可适用于少年犯罪人,这既是联合国少年刑法规则的要求,也是衡量一国刑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除了死刑之外,我国现行刑罚的配置基本没有体现出少年刑罚的特性,而基本上仍是以适用于成年犯罪人的传统刑罚适用于少年犯罪人。本文在提出了改造传统刑种,配置少年刑罚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死刑能化解食品安全危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鸿伟 《南风窗》2010,(22):60-62
《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实际上是在准立法层面启动了食品安全犯罪领域的"严打"。关系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浪高过一浪,民意以及政府都认为关键因素就在于食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成本太低,因此对刑罚手段尤其是死刑寄托了太大的希望,过分夸大了死刑的一般预防功能。  相似文献   

6.
朱壹 《法制博览》2014,(2):78-79
我国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中宽的一面要求刑罚的轻缓化,并且刑罚轻缓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的趋势。刑罚轻缓化有利于保障人权、保护社会、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和再社会化,还可以节约司法资源、树立社会法律信仰。我国要实现刑罚轻缓化,必须改变重刑刑罚结构,减少死刑的规定和适用,缩小短期自由刑的适用范围,扩大罚金刑等非监禁刑的适用范围,多适用假释、减刑、缓刑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死刑又被称为生命刑,极刑,它是以剥夺人的生命权为代价的最严厉的刑罚。司法实践中,在处理贪污受贿犯罪中,由于其使用率较低,且刑法规定可谓是"厉而不严",因此,并不具有遏制贪污犯罪的威慑力,相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刑法的尊严。本文试从国际法律文化发展趋势,国内司法实践现状,社会经济价值以及刑罚的改造和教育机能,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四个方面逐一分析贪污受贿罪废止死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死刑存废与否,学术界的讨论从未停止,死刑往往牵动着普通民众的心,司法工作人员在此类案件中承载着巨大的压力。我国应否废除死刑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要弄清楚法治及刑罚的最终目的,其次是要基于中国之现实,最后还应当看到中外间、地区间的差异。中国死刑存废问题不能被所谓的废除死刑潮流牵制,无原则的去迎合这种所谓的潮流,中国的死刑存废必须根据中国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9.
徐径新 《法制博览》2014,(1):193+191
人权保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之一。虽然罪犯触犯了我国的刑罚,但是他们作为我国的特殊公民,也具有人权。因此,依法保障监狱罪犯的人权,不仅是监狱管理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的实践贯彻。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罪犯人群保障的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工作的肯定和分析,分析了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水准。  相似文献   

10.
论死刑存废     
从1764年意大利贝卡利亚先生提出废除死刑的主张以来,死刑的存废之争已经持续了二百多年,我国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也持续了20年左右。世界上一直存在着两种针对死刑存废的声音,有关死刑存废的争议200多年间从未停止过。在当前世界人权运动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死刑存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死刑废除论的起源、死刑存废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