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侨园》2013,(12):49-49
<正>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华姓起源华姓来源有三:1.出自子姓。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古今姓氏书辨证》、《广韵》及《辞源》所载,宋戴公子正考父,正考父之子督,字华父,为宋太宰,杀其君殇公及其大夫孔父,厚赂齐、秦、鲁、郑四国,不能讨,使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古未有生而赐族者,唯督以一时之妄,自立姓氏,后世因之。一说督父正考父食采于华(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北),其后以邑为氏。2.出自姒姓。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3,(9):57-57
<正>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姓氏起源①为商汤王之后裔,以原姓和祖字结合为氏。据典籍《广韵》中的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成汤,灭夏桀。成汤名履,字天乙,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为了纪念先祖子天乙的丰功伟绩,便将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3,(11):49-49
<正>严姓起源严姓是2010年新百家姓中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1.出自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姓严。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2.出自芈姓,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8,(Z1)
正姓氏起源倪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倪姓来源有四:1.出自曹姓。黄帝后裔邾武公次子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倪字》及《辞源》所载,春秋时期,邾武公将次子封于郳(故城在今山东滕州),建立郳国,为邾国附庸。子孙以国名为氏,称为郳氏。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4,(6):45-45
寻根溯源戚姓是一个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老姓氏。但姓"戚"的在中国人口不多。戚姓源流单纯,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谱》、《万姓统谱》、《世本·氏姓篇》、《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戚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得姓始祖为孙林父。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2,(4):35
寻根溯祖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1%.周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都是从周姓发源的.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周姓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一,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二,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三,东周庄王时,周公姬且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四,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五,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六,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4,(8):45-45
谢姓是中国第二十四位姓氏,在广东、江西、湖南最有影响,当今谢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7%,总人口约900万。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4,(12):47-47
姓氏起源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晚出的姓氏之一,水姓源出有五:1.出自姒姓,为远古大禹治水时水工之后,以职业为氏。据《姓氏考略》、《姓苑》等载,远古大禹治水时,他氏族人很多当了水工(治水的工程人员)。大禹带领水工到会稽山(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治水后,留下一个水工(禹的庶孙)居住在会稽,便以水为姓,他和子孙就世代相传姓水,称为水氏。  相似文献   

9.
, 《侨园》2013,(2):45
姓氏起源 1.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 2.出自舜时大臣朱虎的后裔.据《元和姓篡》、《姓氏急救篇·颜师古注》等资料所载,舜时有大臣朱虎,其后人亦为朱姓.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8,(5)
正姓氏起源滕姓起源有三:1.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广韵》所载,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绣,武王封之于滕(故城在今山东滕州西南四十里),为滕侯,后世子孙以国为氏。2.亦出姬姓。据《万姓统谱》《史记·索隐》所载,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个儿子分别得十二姓,其中含有滕姓。3.出自他族。今土家、苗、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相似文献   

11.
一、自然构成我国是一个大国,国土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约合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据国家统计局1982年公布,我国人口约有10318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有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6%,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5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季风区占全国总面积的46%,而人口占全国总数的92.7%,其余的54%的国土上仅居住全国总数7.3%的人口。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6724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但他们居住地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0%左右。华侨和外籍华人多,总数约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2,(3):33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位.是中国大陆人口第一多的姓氏.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河南周口是李姓的发源地,河南省也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相似文献   

13.
正沈阳经济区发展现状与历史沿革沈阳经济区曾称辽中南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等。目前的沈阳经济区主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意见》《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确定的,具体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和沈抚新区,面积4.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31.4%;人口约占全省40.4%,经济总量约占全省42.4%。  相似文献   

14.
, 《侨园》2013,(8)
姓氏起源 1.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6,(5)
正苗姓起源苗姓来源有三:1.出自芈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等所载,春秋时楚若敖之孙、楚大夫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其后以邑为氏。2.据《姓氏五书注》所载,相传上古有名医日苗父,苗姓当始于此。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百济(朝鲜古国)大姓有苗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拉祜族黑苦聪人阿沙普氏,汉姓为苗:今满、彝、畲、蒙古、维吾尔、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9,(Z1)
正姓氏起源1.源于子姓,出自春秋初期宋国国君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衍,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子桁,字乐父,公子衍的孙子以乐为姓,分为两支。其一为夷父须。据《姓纂》《急就篇》等记载,衍子倾父泽,倾父泽子夷父须,夷父须以祖父衍之字乐父命姓,成为乐姓。子姓乐氏正确读音作yuè。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乐王鲋之后,属于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3,(7):53-53
<正>姓氏起源施姓源出有五:1.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施氏。2.出自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3.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4.出自方姓,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难时改姓施。据《姓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9,(5)
正姓氏起源1.出自春秋时楚大夫申叔时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申叔时之后,为别他族,以王父字为氏。2出自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宋国有大夫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3.出自赢姓。据《路史》所载,古有时国,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4.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战国时齐国有一著书的贤人时子,其后有以其名中之时为姓。5.出自他族。清满洲人.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7,(4)
正姓氏源流鲍姓源出有三:1.出自姒姓,为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国)名为氏。据《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2.出自庖牺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鲍姓。3.出自他族中有鲍氏:①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代北地区少数民族俟力伐氏(一说为俟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与汉族融合,遂改姓鲍,称为鲍氏。另外,同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8,(8)
正姓氏起源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二十五位,人口约121.8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6%左右。1.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第十五子姬高之后,属于用国名为氏。商朝末年,周文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