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宣义 《政策》2002,(3):29-30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修正案。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核心所在,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执法的举动都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权威的认同和依法治国的信念。因此,行政执法,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确定,从指导思想上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和政府运作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法院执行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执行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并对司法公信力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构建科学完善的执行监督机制至关重要,关乎"执行难"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根本有效的解决,关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是否能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本文结合现行执行监督机制存在的缺陷,对科学构建和完善执行监督机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完善人民法院内部执行监督机制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执行难"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执行难问题的长期存在,无疑对我国依法治国,树立法律权威,建设和谐社会进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经过认真研判和广泛征求意见后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各项执行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确保在两到三年期限内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任务,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两到三年期限内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沙县法院能完成吗?  相似文献   

4.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行政,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行政,当前应注意抓什么?从我们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人大常委会最近监督执行的一宗行政判决案,谈点个人的看法。这是迄今为止滁州市琅琊区人大常委会监督执行的第一宗行政判决案。  相似文献   

5.
01全面依法治国须抓"关键少数"【总书记讲话】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专家解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抓"关键少数",真正抓住了依法治国的"牛鼻子"。只有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认识上去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以上带下,带动全社会推进依法治国。在四中全会闭幕3个多月后,面向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举办这个培训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抓落实"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些论述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法谚云"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能否及时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将直接关系到胜诉人权益的兑现、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司法权威的彰显。破解执行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人大支持、监  相似文献   

7.
陈菲  方列  王存福  杜放 《当代广西》2014,(21):14-15
正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23日闭幕,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17年前,"依法治国"写入了党的十五大报告,成为党的思想;大约15年前,"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成为国家的意志;2014年的金秋,"依法治国"被列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标志着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朝着治理方式和  相似文献   

9.
<正>人民网5月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近日出版发行。其中部分论述第一次公开发表,一些经典语录让人读懂依法治国重要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贾清 《前沿》2015,(1):6-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问题,并围绕这一主题第一次以全会决议的形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分为三大板块,约1.7万字,分七部分,其内容可以概括为"1556",即一个总目标、五大体系、五项原则、六项任务。该《决定》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政治体制改革部分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统一"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三统一"的政治体制改革基本原  相似文献   

12.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和全面加强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高度概括。习近平制度治党理论与历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党建思想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是指导党建制度顶层设计优化、执行严密和监督有力的重要理论武器,对当前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司法执行工作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关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和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因此,破解执行难问题,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执行立法,构建科学合理的执行制度及配套制度。同时,要坚持严格依法执行,实现执行正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目标,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区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担负着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遵守和执行的神圣职责,理当做好依法治国的维护者、推动者。学习好、贯彻好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居于"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地位,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标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民政部门应当严格遵守和执行民法典,将民法典作为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准绳。  相似文献   

16.
"执行难"、"执行乱"是当前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执行程序中遇到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最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力量就此进行了调查和探讨,本栏将陆续刊发其中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底线: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俞可平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定价:58.00元全书由国内18位知名的政治学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代表性学术文章结集而成,共分为"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治国与公平正义""依法治国与中华文明""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和"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五大部分。其中,由中国"法治三老"——郭道晖、江平、李步  相似文献   

18.
政府是实施法律的主体,我国80%以上的法律法规是由政府实施的,而政府实施的法律80%以上又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的。李克强总理指出,各级政府要按照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因此,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核心内容,对实现依法治国起到关键作用。一、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的本质,是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9.
<正>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3日胜利闭幕。全会绘就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路线图,提出了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司法领域提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4,(11)
<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党把依法治国上升到了治国理政战略的新高度,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奏响了依法治国最强音。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勾画了清晰的框架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