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发动反恐战争数月来的实践证明,国际反恐斗争需要有公正的国际秩序,否则不但不能铲除恐怖主义,反而会导致进一步加强美国霸权地位的国际秩序,使现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更加不公正、不合理.在这方面至少有以下4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登辉的“两国论”抛出后,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许多国家的政府发表声明,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7月1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强调“一个中国”的政策符合美国利益。7月18日,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要求,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克林顿总统通了电话,再次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  相似文献   

3.
数月来,围绕着美国的反伊叫嚣,其欧洲盟国的反应和态度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一贯主张实行独立外交、并在国际问题上常同美国有不谐之音的法国,此次在美国"倒萨"问题上的态度却比较谨慎,既不像英国首相布莱尔,坚决支持美国对伊动武,也不像德国总理施罗德,明确反对美国打击伊拉克.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表态是:美国打击伊拉克的行动必须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进行.他在9月9日的一次谈话中说,他本人希望看到一个新的伊拉克政府.但是,没有安理会决议支持的任何推翻萨达姆的图谋,都将导致全球事务的混乱.这番话虽然也意味着不支持打伊拉克,但同明确向美国说"不"毕竟不同.  相似文献   

4.
前沿关注     
中国应向美国提出经济要求"来而不往非礼也"。在美国"频频出招"的同时,中国是否也应该向美国提出合理的经济要求呢?为什么中国没有向美国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除了可能还不习惯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5.
李瑞记 《前沿》2003,3(6):120-123
冷战结束后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成为当今世界不稳定、不安全的重要根源。我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 ,调整我国外交战略 ,维护国际战略均衡。本文认真分析了美国这个潜在的威胁 ,指出了我国外交战略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并就新的形势下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走向 ,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即便201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赶上了美国,经济内容仍不能望其项背。GDP总量的超越绝不等同于综合国力的超越,更不意味着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世界格局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奥巳马2014年8月初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提出,中国搭了美国30年的“便车”,美国不指望中国能够对伊拉克局势“实质性地做些什么”。指责中国在国际社会“搭便车”不是现在就有。从2005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中国应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responsiblestakeholder),其含义就是要求中国能够更多地承担“国际责任”,帮助美国和西方国家维护国际秩序。但从美国总统的嘴中说出来,变成代表美目政府公开的“中国抱怨”,这却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不久,英国首相布莱尔就在一次公开的谈话中呼吁欧洲与美国联合而成为一个单极力量,从而能共同解决各种世界问题而不再像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那样发生争执,而美国的决策人士则更是以变本加厉的单边主义行为试图建立单极的国际格局。但是,法国以及俄罗斯的领导者们则很不满意美国所竭力追求的单极化国际格局,积极地主张国际格局的多极化,法国《世界报》曾明确指出,法国总统希拉克主张欧洲在多极世界中成为制衡美国的力量。由此可见,伊拉克战争之后国际格局的发展方向十分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一毋庸置疑,就整个伊拉…  相似文献   

9.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与秩序构成巨大威胁。“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在美国的推动之下,全球反恐斗争全面展开,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没有消除,恐怖活动依然猖獗,全球反恐斗争任重而道远。 国际恐怖主义打而不垮,恐怖活动依然猖獗 自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以  相似文献   

10.
6月25日至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进一步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美国特别是克林顿总统公开重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三不支持”,对台湾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台湾当局形成更大的压力,对民进党造成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先发制人”自卫论作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形成于布什。国际社会对其基本上是反对的。从法律角度看没有联合国的授权,先发制人的自卫虽然符合美国国内法但不符合国际法。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受本国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全球公共物品消费数量日益增加的影响,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日益不愿在多边协议框架中让惠。尤其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退出TPP、主动挑起贸易摩擦、减少国际责任分担等,充分表露出美国不愿意再分担国际公共产品成本的倾向。特别是在经贸领域,美国全面转向"本国优先",力图在最大化本国收益的同时,减少其对于全球责任的承担,表现出更加激进的本土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以及"去全球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美国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保护个人隐私的国家,就连三尺幼童的隐私也不例外。前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竞选期间为了造势,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了一个名为"只是为了儿童"的网页。学童只要报上自己的姓名、电子邮址和邮政编码,即可通过网络收到戈  相似文献   

14.
不论你是否喜欢,都必须承认美国是当代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再说,为期不短的美国总统竞选也是一出很有消遣性的肥皂剧,所以,一段时间以来相关的报道是国际新闻版的家常菜。有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本人不懂政治学,更不研究国际关系,对于美国大选当然只能"看热闹"了。"看热闹"看的是表面、是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经济危机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做到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经济是高度外向型的,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以前正是由于美国人借钱消费,消化了中国的过剩产能,从而使美国的金融  相似文献   

16.
伊朗核问题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4-46
2005年年初,美国高层领导人再度就伊朗核问题向伊政府施压,并称不排除对伊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性。美国的恐吓引起伊朗的强烈反应,并导致刚刚趋于平静的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BBS风声     
我不认为萨达姆被杀是什么单纯国际政治,甚至是美国单方面的希望。就算美国不杀他,在伊拉克境内,萨达姆也是有大把政敌。一个以毒气屠杀自己境内人民的执政者,不管什么理由,被本国法庭判处死刑,非常的罪有应得。——两全其美军事论坛网友Mihs从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上,知道了萨达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的早期历史上,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美国的政治腐败问题不像同时期有更长久历史的、经过漫长封建社会的欧洲国家那样严重。然而,到19世纪初,政治腐败在美国开始成为普遍现象。从存在完全不受制约的腐败,到建立起较健全的反腐败机制,美国经历了长达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过程。根据"透明国际"组织2014年的评估,美国与中国香港以及爱尔兰、巴巴多斯等国家一起在全球最不腐败的国家(地区)中排名并列第17位,可见其反腐败机制有其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9.
特定规则是否具备国际习惯法属性是国际引渡制度中重要的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国的司法实践表明,特定规则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规则,它不是刑事指控引渡案件的有效解决途径,也不能有效地保护引渡国家或刑事被告的根本利益,美国法院不需要、也不应该将特定规则适用于任何非条约为基础的引渡。  相似文献   

20.
国际社会避免战争的努力未能奏效,人们忧虑了半年多的战争之狼还是张开了它的利齿。两河流域,这块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再次投入到硝烟火海之中。围绕这场战争,在国际社会的“和”、“战”之争中,引人注目的是法、德两国,一改过去同美国“夫唱妇随”的形象,旗帜鲜明地高举道义大旗,反对美国穷兵黩武。法俄的黄牌——“对任何含有动武授权的提案行使否决权”,迫使美英的动武提案胎死腹中。开战之后,希拉克总统和施罗德总理仍然坚持认为,美英发动的是一场没有联合国授权的不合法的战争。而美国对法德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