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当代北京中轴线既是历史轴线,又是发展轴线,在新时代首都城市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中将承担更加重要的角色。中轴线是构建明清北京城市骨架的重要基准线,在传统城市空间和功能秩序上起着统领与布局作用,是古都的脊梁与灵魂所在。北京作为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中轴线是最精华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以天安门为中心的长安街不断向东西拓展,成为一条重要横向轴线,传统中轴线概念一度"消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借助北京举办1990年亚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中轴线不断  相似文献   

2.
刘波 《前线》2017,(9):69-7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指出,北京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这为首都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北京"十三五"要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国际城市。2017年3月28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发布,提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加快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构建世界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发展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先后提出、制定7次城市发展规划,通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完成了从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转型、从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的发展理念到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重大转变,确立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陈志楣 《前线》2014,(5):123-124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发展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先后提出、制定七次城市发展规划,通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完成了从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转型、从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的发展理念到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重大转变,确立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把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从党代会暨中央全会报告考察,新中国外交战略大体经历了四次调整,并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20世纪50年代的一边倒是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结合;60年代的两个拳头打人是革命外交主导下的战略选择;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是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80年代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则标志着国家外交原则的确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演变的三个特点:始终贯穿着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型这条线索;党代会、中央全会对其反映具有前瞻或滞后性特点,并不总是一致;独立自主外交原则一直未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逐步调整,到党的十二大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时此后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外交战略和政策是着眼于我国国家利益,顺应时代转变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总结以往外交战略乖政策经验教训的产物.正确把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产生背景对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外交战略和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城市面貌比较破旧,城市功能急剧下降。站在这样的历史交汇点上,上海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何去何从?带着这一疑问,我们采访了原市建设党委书记李春涛同志。问: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历史关头,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都会对自身的发展道路进行慎重选择和思考。对上海来说,打开80年代工作局面的重大举措有哪些?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统一思想的问题?答:对上海来讲,80年代比较有影响的重大事件是制订了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这起源于对城市功能的反思与定…  相似文献   

8.
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以"首都意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首善之区",北京文化体制改革深受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同时,北京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新的环境与外部挑战又不断吸引和影响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北京文化体制改革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它既是一个自下而上要求改革与自上而下动员改革相结合的过程,又是一个由内而外自觉改革与由外而内倒逼改革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美国外交史上贯穿了一系列的争论,这些争论反映了不同外交思潮对美国外交政策决策影响力的争夺。纵观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思潮不难发现,争论的背后隐藏着同样的目标,即美国的优势和霸权地位,为此,美国外交实际上是实用主义的。多种外交思潮实际是美国外交实用主义这个根本在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同一时期不同阵营的不同表现而已。一、美国外交史的主线冷战结束以前,美国外交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大陆时期,1776年—19世纪90年代;地区时期,19世纪90年代—20世纪40年代;全球时期,20世纪40年代—冷战结束。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外交政…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战与和问题做出了新的判断,决定改变总体外交战略。在大体上理顺了中美关系之后,提出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两个相互对抗已20年的国家重修旧好呢?邓小平以一代伟人的聪明和才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过10  相似文献   

11.
叶远强  汪亮 《前线》2009,(10):44-45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为标志,北京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古都风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管理体制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城市发展进入了建设管理集约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丁明 《北京党史》2009,(5):25-26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辉煌的道路。当我们回顾这个波澜壮阔的历程时,可以看到,外交战略的演变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面开弓“、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至80年代“全方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受到来自美、苏的双重压力。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它标志着中国外交已从过度强调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世界革命义务转到强调国家安全及和平发展为第一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战略和指导原则的根本性转变。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在于,理论思维模式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世界和平发展的基本趋势,过度夸大世界战争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正>受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与主要大国关系的影响,几十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呈现出几乎每十年一个大调整的基本态势。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边倒"、60年代的"既反帝又反修"到70年代的"一条线"、80年代的"不结盟",再到90年代的"韬光养晦"和如今的"大国外交",无不是随形势而变化。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看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外交史,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首都、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根据北京城市规划的要求,要做好北京市公共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2,(5):21-22
文化强国战略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后的理性选择。日本近现代以来的国家战略分为三个阶段:军事立国战略(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立国战略(二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和文化立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确立并积极实施伙伴外交战略。中国与俄罗斯于1994年9月认为两国关系达到建设性伙伴关系水平,并于1996年4月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与印度于1996年11月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法国于1997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这座古老的都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一座百业凋敝的城市逐步走向欣欣向荣;改革开放更使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大大增加城市建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逐步迈上新的台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历史回顾(一)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消费城市转变,逐步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9.
3月16日,小布什政府发布了其上任以来的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作为反映美国政府外交政策和战略走向的重要文件,报告刚一面世,就引起了广泛关注。2006年新版报告体现了小布什政府战略思维和外交政策导向的四个新动向。一、新保守主义思潮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在弱化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保守主义逐渐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小布什政府的一些重要决策人物深受新保守主义思潮影响。作为新保守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们推崇实力外交,主张以美国的强大实力建立美国主导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及"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化、智慧化愈加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互联互通客观要求城市加速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行为体,而嵌入国际体系的城市也能更好地在其独特的城市性格和资源基础之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北京作为首都,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北京国际化进程,从政治、人文、经济等角度为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