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因斯坦讲过:一个人活到六七十岁.大概有13年做工作,有17年是业余时间,此外是吃饭睡觉的时间。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利用你的17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2.
一个懒惰闲散、好逸恶劳的人绝对不会取得多大的成就只有那些在达到目标过程中面对阻碍全力拼搏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巅峰,才有可能走到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3.
惜时得金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可挤出来的时间干什么用呢?这是决定人与人之间要拉开什么样的差距的问题。经常酗酒的人能成为酒鬼,常垒“方砖”的人能成为“麻仙”……对这样的“人才”我不敢恭维。我想.把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钻研一些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所帮助的东西。能够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或许你能成就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4.
备课卡片     
利用好业余时间一个人睡眠时间占人生的1/3,业余时间占1/3。倘若每天利用2小时业余时间来从事某种学习或工作,40年中就共有29200个小时,相当于3650个工作日,也就是整整工作了10年。人们也许会说业余时间每天拿出2小时太多了,那么就减少一些,每天只拿出20分钟的时间,计算一下,40年中共有4866个小时,相当于1年零8个月的工作日。古今中外的名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他们充分利用时间,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例如,毛泽东经常利用乘飞机、乘轮船的空隙时间背读英语单词。被人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著名幻想小说《海底两万里》,就是他在航海途中写成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人喜欢把巅峰和登上巅峰当作成功的象征,然而在登山家看来,登顶只算实现了目标,却不能叫成功。记者采访登上珠峰的运动员:什么算成功?他说,下山才算成功。这是一句内行的、全面的、包含生死考验的话。  相似文献   

6.
境由心造     
张从英 《协商论坛》2010,(12):63-63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则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在《让业余更有意义》一文中,周文彰教授指出:"人的差异在业余。"这句话虽简短却意义深刻。业余时间如果充分用好,长此以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就。周文彰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学习态度,将业余时间用得充分,用到极致,刻苦研习书法和格律诗,使书法界和诗词界多了一位有特色的追求者。诗中有画,风光旖旎。周文彰  相似文献   

8.
他们不用语言就能打动你的心灵;他们用年轻的岁月燃烧艺术的激情;他们可能在二十五六岁就要离开舞台——作为一个舞者,18岁的吕萌正值芭蕾艺术的巅峰。  相似文献   

9.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5,(13):61-61
一个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人生经验我当了21年CEO,成为别人的下属,对我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杰克·韦尔奇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被问及为何拒绝布什对他的入阁邀请时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在同样环境、同样时间、同样条件的业余时间里,两个文化程度相同的人,经过若干年之后,一个通过业余学习,可能成为具有某个方面专长的学者,另外一个不愿学习,就可能成为庸人。  相似文献   

12.
开心乐园     
变脸◎风筝出来买车啊。”不能随便妙语连珠足球父子一位救生员向游客抗议:“我已经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注意你三天了,约翰先生,你不能在游代数老师对一学生家长抱怨道: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泳池小便。”“你看看你儿子是怎么学数学的,90减性格,成就命运。约翰:“可每个人都在游泳池里小去45等于下半场!”——华人首富李嘉诚在汕头大学便啊。”学生父亲说:“噢,我回去是得好为近300位EMBA学生所做的演讲中着救生员:“但是,只有你是站在跳好教导他了,他竟然没有考虑到加时赛重提到的一句话板上在……”的情况。”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陈眉江 《创造》2007,(5):28-33
这个世界有多少天才?没人能回答得出.而一个天才要让世界认可,又有多少条路可走?答案是两条:一是勤奋,二是机遇.云南著名画家、雕塑家、书法家袁晓岑是不出世的天才.他自幼没有书香门第的背景,没有充足的创作条件,然而机会总是眷顾勤奋的人.袁晓岑以自然为伴,在朴实中用真爱和生命描绘、雕琢艺术人生,其学问、品格、情操、意趣,不唯画内,更在画外,并连同他的艺术成就一起,将先生托举至大师的巅峰,无人企及.  相似文献   

14.
300多年前,荷兰一位刚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为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门卫这个岗位工作了 60年。他的业余时间呢 ?一直坚持磨镜片。这是他的业余爱好,也是他人生的另一块阵地。他持之以恒,磨呀磨,一磨就是 60年。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那些专业技师研制的还高出好几倍——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他借着自己创磨的镜片,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发现的另一个广阔世界——微生物世界。 1675年,他发现了原生动物; 1677年又描述了哈姆发现的动物精子; 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一个看门人,利用他的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15.
数字惊人的业余时间人的一生中除去三分之一时间用于工作、生产,三分之一时间用于休息睡眠以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看起来很零散,但细算起来,是很惊人的。如果你今年20岁,到60岁退休,40年中就有116800个小时的业余时间(40×365×8=116800)。假如每天平均只拿出两小时来有计划地从事某一项研究或某一种事业,40年中也有29200个小时。相当于3650个工作日,整整10年。把这些时间运用好,足以使我们干出一番事业来。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认真对待事物数量上的变化,重视量的积累。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有明确的目标,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就一定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对待别人,是衡量自身人性的尺度,也是衡量政治文明化程度的尺度。我相信,最能表明我们自身教养的,不是文凭,不是学历,不是顶戴的品级,而是我们能不能善以待人。善待他人不是善待家人和亲朋好友、主人和奴仆,而是善待陌生人,尤其是善待异议者。善待对手才能体现人性的高度。一个人当他挖空心思地想到如何最大程度的侮辱他人,他就是在最大程度地侮辱自己,因为充满于心的仇恨使他被恶毒之心主宰了,他不但要置人于死地,还要再踏上一只脚。中国王朝时代对犯人,主要是政  相似文献   

17.
方夷敏  简芳 《创造》2008,(12):52-52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的电影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输出口”,也是三十年来中国人心路历程的展现:上世纪80年代,他以天才的形式营造能力,表达了“人性解放”的主题;90年代,他以史诗般的表现手法,构成了一座现实主义的高峰:在大片时代,他以华丽得炫目的形式感和大场面来吸引观众,达到了权力美学的极致。而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汪洋恣睢,则成就了一个电影导演的巅峰。尽管争议诸多,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镜头里面,展现的是当下最经典的中国造型。  相似文献   

18.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2,(20):61-61
社会是一所学校,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苦难的教育,一个人就不知道苦难为何物、幸福是什么,就不能真正深刻地了解社会,也不可能智慧地忍耐苦难甚至躲避灾难,更不能彻底感悟人生。苦难能使自己奋发,苦难能促自己成熟,苦难能使自己坚强和刚毅。大凡一个成就伟业者,总是先要经历一番磨难。没有苦难关,何来成就感。历经苦难,则须坚信还能创下大业。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最知道什么叫珍惜、什么叫幸福、什么叫感恩。譬如一个人离开父母独自去闯荡世界,自己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苦难,也能够体会  相似文献   

19.
参加第28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以金牌数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的历史性突破,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雅典,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我们看看金牌是如何铸就的——巅峰考验蔡振华出征雅典,中国乒乓球队遭遇了最艰难的局面,尽管我们对这次比赛的新赛制带来的残酷性作了充分估计和相应准备,但8月18日,全线告急的局面还是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当晚11点,我们召开了全队会,给队员卸包袱,最重要的是坚定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相信我们的实力是占上风的,而心态是能不能把实力发挥出来的关键。不要再想过去的辉煌,一切从零开始,力拼一个个对手,杀…  相似文献   

20.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跌宕起伏、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使人炫目的成就,令人发指的错误,人所不齿的背叛行为——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共存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