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正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淅川县区位特殊,责任重大。要保护好水质,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林业建设是基础、是关键。近年,淅川县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眼增绿增效,充分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视察、调研等手段,持续加强对林业建设情况的监督,助力淅川圆"绿色梦",取得了明显成效。下实功,找准绿色发展症结2013年6月,淅川县人大常委会组成3个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和听取基层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肩负着一渠清水北送的重任。近年,淅川县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保水质、护运行,用心、用力、用情,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淅川作为监督的重点,唱响了服务渠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主旋律,换来了渠首天常蓝、水常绿、山常青。  相似文献   

3.
正"核桃果,桑叶茶,软籽石榴能发家……"行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县丹江口库区,不时可以听到这样的"好声音"。近年,淅川县各级人大代表以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巧打"特色牌",念活"生态经",带动当地群众大力发展核桃、桑叶茶、软籽石榴等生态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谱写了一曲引领生态产业发展促脱贫的富民之歌。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梁山县人大常委会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不断加大监督工作力度,积极推动绿色与发展同步、美丽与发展同行,在生态梁山建设中充分彰显了人大作为。专题询问:剑指水系治理县人大常委会在组织对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千年调水梦,今朝变成真。方城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控制性工程"翻越垭口"的必经之地,境内渠线长60.8公里,占南阳段全长的1/3,是河南省过境渠线最长的县份。为高质量打造这条生命之渠、生态之渠、景观之渠,确保北上京津渠水常清永洁,方城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作为"的工作思路,寓监督于支持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绿化中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6.
<正>通水,通水,通水,一切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通水!一道道命令围绕"通水"下达,一场场战役围绕"通水"打响,千方百计迎通水,万众一心保水质,已经成为时下淅川县广大干部群众工作场景的真实写照。围绕"通水"这一"头号任务",淅川县人大常委会也展开了一次次有生有色的行动。一次调研,催生万民护水大行动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所在地和千里调水长渠的"龙头"所在地。为了将浩瀚的丹江水顺利送进北京,从2010年开始,淅川县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2年时间搬迁16.4万人,提前2年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共和国移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2014年试行调水,滔滔丹江水将连绵不断地送向京津地区。为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位于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动迁移民达16.2万人。淅川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与全县人民一道,共同奏响了一曲移民迁安大合唱,顺利完成了移民迁安任务。中线调水,关键在移民,成败在水质。2012年3月,淅川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成立后,把保生态、保环境作为监督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清泉奔流,南北情长。截至2019年11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年以来,共向北方调水量255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859万。淅川县是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为保障工程顺利实施,2009年至2011年,全县16.2万人搬迁,创造了水利移民迁安史的奇迹。笔者作为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和县移民搬迁应急分队的中队长,见证并参与了人大围绕中心,跟踪监督、支持服务移民迁安工作,与全县人民共同创造奇迹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庵杰乡地处长汀县东北部,是客家人的母亲河——汀江的发源地,是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国家级生态乡、国家级3A景区。庵杰乡人大主席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治理长汀水土流失的深情嘱托,持续把汀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监督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4年年底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淅川县陶岔持续送水8亿立方米,已有3800万人喝上了长江水。这日夜奔流不息的清水倒映出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倾心丹江水质保护的砥砺奋进。该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水"字做文章,"保水质、护运行"将服务群众的一腔赤诚化作清澈的丹江水,一次次围绕水质保护的监督渐次铺开。监督林业生态建设绿化荒山涵养水源淅川的地貌特征是坡度陡,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作为该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河南省淅川县,能否确保一江清水顺利送往北京,让首都人民喝上甘甜可口的丹江水,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兑现这一承诺,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在倾力打造这项绿色工程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相似文献   

12.
<正>绿色低碳发展是平潭开放开发的必然选择。"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不能毁了‘真宝贝’,引来一些损害环境的‘假宝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11月到平潭考察时语重心长的叮嘱。几年来,平潭人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关注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围绕沙滩保护、防护林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绿化工程、大气污染防治等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的环  相似文献   

13.
云端村落的唤鸟老人与白鹇结缘,生态观鸟、文旅康养成为特色产业,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种植产业方兴未艾……明溪县打造生态环境"高颜值",助推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明溪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依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责,助推明溪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5,(7)
<正>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发挥应有作用,成败在水质,关键在沿线生态建设,魏小东日前对记者表示,应该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红线外生态带建设支持的力度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发挥应有作用,成败在水质,关键在沿线生态建设。为此,中央从工程伊始就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将南水北调工程打造成"清水走廊""绿色走廊"。  相似文献   

15.
余春存 《政策》2013,(8):87-88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新方向。竹溪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处于我国中东部南北气候分界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竹溪而言,就是要高举生态大旗,积极对接融入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地建设生态大县,加快绿色崛起,努力建设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的绿色明珠。一、蓄积绿色资源,提升绿色指数。良好的生态植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竹溪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6.
沈明云 《政策》2013,(10):85-86
<正>房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境内森林茂密、草场丰富。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五增"工程,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先后荣获"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一、造管并重,实施"增绿"工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山一水一温泉"理念的诞生地,莒南县岭泉镇坚定不移地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着重发展生态经济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一直是岭泉的发展之本。近年来,岭泉镇人大坚持把环境综合治理作为监督重点,强化跟踪问效,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助推全镇生态文明建设。岭泉镇人大主席薛希合表示:"我们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找准工作切入点和发力点,充分  相似文献   

18.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长达1277公里输水干渠分布在豫冀京津四省(市),为了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建设是作好输水过程水质保护的重要保障。农工党河南省委会与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河南省南阳、郑州、焦作、安阳4市8县(区),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建设(以下简称"生态带建设")进行了调研,了解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生态带建设现状、存在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仲夏的吉林四平大地,处处悦奏着"绿水青山"的生态音符,时时听到百姓感受"绿色氧吧"的朗朗笑声!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2018年6月,四平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响打赢"全市三年造林绿化攻坚战"这一绿色发展务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条重要的生命线,保护水源安全是一项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重要政治任务。怎样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2022年1月8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保护、生态保护、保障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