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天 《侨园》2013,(5):67-67
<正>我是老三届初中68届毕业生。我仅读了半年初中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从此再也没进过学堂。我这点文化放在当今来说,可以说是半文盲了。但庆幸的是我爱读书,在文化大革命那段非常日子里,我顶着家里的指责四处搜罗文学书藉看。甚至冒着风险到学校仓库去偷那些被当作"毒草"封存的书读。在那个年月,我疯狂爱上了读书,而且,从此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我都坚持读书。我16岁下农村,17岁招工到一家水泥厂。读书让我在艰苦的日子里,心里总像有一团火,对生活对  相似文献   

2.
正1981年我到师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系里没有开儿童文学课。大约是大三的时候,有一天,邻班一个女生对我说,83级开了一门儿童文学选修课,她想去旁听,问我愿不愿意跟她一起去。我小时候没有接触过"儿童读物",当然也没有听说过"儿童文学"。我觉得很新鲜,便跟她一起去了。大概因为是选修课,而且又是"儿童文学",同学们对这门课很陌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7,(4)
正我爱喝茶。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茶,茶未泡好,我会迫不及待去抿一口,那茶香解了我一夜的饥渴,觉得舒服多了。每天下午午觉起来,我会重新泡一杯茶,几口喝下去,午休的倦意顿时一扫而光,我会觉得神清气爽,铺开稿纸,开始写作。每当写作遇到困顿时,我会禁不住端起茶抿上几口,顿时来了灵感,思如泉涌,下笔千言十分舒畅。爱抽烟的文人往往会自豪地说"烟出文章",而我则是典型的"茶出文章"。可以说,我在报刊上发表的上千篇文章都是茶水泡出来  相似文献   

4.
张东亮 《侨园》2020,(2):48-50
"90后"成都女硕士邓深,不光是会14种外语的美女"学霸",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旅霸":来自普通家庭的她,靠打工和"才艺众筹"穷游了120个国家!其间她还加入国际公益组织,用行动展示了中国人友善、正面的形象。她的霸气宣言是:"如果地球上再也找不到想要去的地方,我会搬到火星去。"邓深为什么要放弃安稳的生活,选择做"超级游侠"?她收获了怎样的阅历和人生?  相似文献   

5.
是我想多了     
<正>朋友说给我寄了一整套"苹果"套装,我满心欢喜地以为能够收到iPhone、iPad、itune音乐播放器。结果,几天之后,我收到红苹果、黄苹果、绿苹果各一大袋。看来,是我自己想多了。出门打的去办事,开出租的师傅十分健谈,一路上谈笑风生,逗得我直乐。到了目的地,师傅笑着问我:"美女,你有二十吗?"我心花怒放,说:"你  相似文献   

6.
分享火种     
有个人听说遥远的异国燃烧着一团圣火,他动身去找这团圣火,要把它带回来照亮自己的家。他想:"我有了圣火就有了幸福生活,大家也可以分享它。"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终于找到圣火并用它点燃了自己的火把,回家的途中,他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毛彦文 《各界》2014,(2):94-96
闺蜜充当红娘 民国二十三年(1934)十月某日下午,昔日湖郡女校刚学朱曦突然造访,同时告诉我,她姑丈秉三先生(熊希龄,字秉三)于前日由北平来上海,住在她家,要我明天去看他。我一向尊敬秉公,探望长者是一种礼貌,三四天后即找一下午去朱家,朱曦坚留我吃晚饭,秉公同席。  相似文献   

8.
正我叫康斯特,大家都喜欢叫我"小康",由于"小康"本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我便很喜欢这个亲切的昵称。我来自赞比亚,今年22岁。现在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专业,是一名二年级的本科生。今年是我在中国的第三年,我来沈阳已经经历了第二个寒来暑往了。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大连、鞍山、丹东、本溪、盘锦等很多城市,我喜欢经济发达的北京和上海,也喜欢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但是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辽宁省的这几个城市。这里虽然经济没有北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8,(12)
正上世纪90年代初,我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出版社工作的时候,单位里只有我一个研究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那时候我一边当编辑,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慢慢地在写作上有了点小名气,在单位算是一个"知名人士"。隔壁办公室的老大姐经常来找我聊天,既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还问我愿不愿意加入民进。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单位的民主党派都恢复了活动,但成员还不是很多,活动影响也比较有限,虽是隔壁办公室,我之前并不知道她是民主党派成员,而我自己对民主党派了  相似文献   

10.
<正>那年在桃花潭初识冰雪芹。清清爽爽的一位年轻女子,见面就是这句诗打动了我:"君未来我不敢凋老了红颜。"这是一首新诗,她用了古典的"君"称谓。写新诗的人很少如此的,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交谈之后我知道,她有较深的古典文学修养,擅长旧体诗词,并习惯于以旧词入新诗,新中有旧,这造出了新鲜的感觉。冰雪芹的旧体诗词数量很多,出有专集,评家多有嘉  相似文献   

11.
<正>1951年,我出生在离东直门十五里的大望京村。2009年,58个年头过去了,整个村子不见了踪影,摇身一变,成了鸟语花香、树绿水清的大望京公园。牙牙学语,长大成人,娶妻生女,步入老年,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的梦想。说来也怪,我们村的人,奔西南方向的东直门去,从来都说是"进城";而再往东或北(不含南)三五里的乡亲们,却说是"上北京",奇了怪了。如此说来,我生来就是地地道道  相似文献   

12.
树英  曾妮 《侨园》2012,(11):24-25
无奈去做"美体盛" 失业后,我和佐藤惠子在纽约想找份工作却很难.这时,家里来电话告诉我,父亲的肝病要动手术,急需十多万块钱,我急得流了眼泪…… 佐藤惠子同情地说 "你身材好,人又长得漂亮,不如到酒店做‘美体盛’吧,工资很高,不知你愿不愿意?"她告诉我"美体盛"是日本社会供职于餐馆的艺人.她们必须是绝对漂亮的处女.日本人认为,只有处女才有独特的内在美.做"美体盛"要经过严格的净身程序.赤裸着身体躺在客人用餐的房间,姿势固定不变,厨师将菜摆放在全裸身体的各部位,让食客尽情地享受.  相似文献   

13.
偶识溥杰     
在1990年3月间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我奉命负责东北三省人大代表团的采访报道。傅杰在辽宁省人大代表团,自然成了我的“目标”。来到傅杰下榻处,北京城已是万家灯火了。轻轻敲开房门,站立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身穿藏青色中山装,胸佩人大“出席证”,体态瘦弱而神情安详的老人。落座后才得知,83岁高龄的傅杰不久前支气管炎旧病复发,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人大开幕前刚刚痊愈出院。得知我的来意,他把即兴拟就的一名七言绝句递给我。诗写在一张不大的纸上,虽说是急就之章,但字迹却工工整整:“今日燕都新气象,攒空如笋矗高楼…  相似文献   

14.
随感二则     
一、陪布什夫人买画 我认识一位美国朋友布什夫人,曾应云南大学之邀来华讲学。三年期满回去,路过北京时住在友谊宾馆,我前去探望。晤谈了一会儿,她提出要我陪她去荣宝斋选购画幅。一到那儿,她就有目的地要找小傅(傅抱石之子)的《李白醉酒》。来回找了几遍也找不见。 写到这里,我应该补叙一年前的一段旧  相似文献   

15.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大会上,在表决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这件举国关心举世瞩目的大事时,作为人大代表,我经过深思熟虑,按下了表决器——赞成。大会表决结果,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决议。  相似文献   

16.
长新 《侨园》2013,(9):27-27
<正>去年暑假,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医学中心举办印第安医院管理人员培训班,来自各地的1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他们都是当地印第安医院的管理人员,年龄在三四十岁到五六十岁之间。我当时在当地访问,听到这个消息就去旁听了。在20多天与学员相处过程中,我与他们很快熟识起来。期间,我专门询问了印第安人的医疗卫生状况和卫生条件。他们中有一位30多岁的女学员,她的  相似文献   

17.
北方 《侨园》2016,(4):61
正据媒体报道,一年半内非法吸收资金500多亿元,受害投资人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1月14日,倍受关注的"e租宝"平台的21名涉案人员被北京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看了新闻笔者一阵庆幸和后怕。庆幸的是这次我终于没有上当;后怕的是,如果此次再被欺骗,那笔者就没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个世界上了。开诚布公地讲,笔者曾被一个昔日的朋友诈骗去几十万元,等我知道了真相,简直如五雷轰顶,那些日子度日如年。刚好了"伤疤",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  相似文献   

18.
朱永新 《民主》2010,(3):14-15
<正>在《别了,永远的霍懋征》一文中我曾经写道:真正的教育家是不会死去的。她的思想、她的精神,早已经融入她的学生们的血液之中,融入中国教育的长河里,也融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传统中。是的,霍老师不仅是中国教育的"国宝",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九年访美时,就曾听人说好莱坞在酝酿着一部关于埃德加和海伦·斯诺的影片。关心中美文化交往的人们都热切地盼望这个片子能早日拍成。那年十月,我去康涅狄格州乡下访问海伦·斯诺时,一进她那间斗室我就问起这件事。她谈了一下经过,但对于能否拍成,显得没有把握。她要我去好莱坞访问这个片子的制片人康塞丁。后来我专程去影城同康谈了一个晚上,了解到不少情况。但是当时从康的谈话看来,前景也还很渺茫。因此,回国后就没有报导。  相似文献   

20.
正1984年4月的一天下午,我放学去父亲单位,看他在办公室里忙着。办公桌上凌乱地摆放着"作业单"和一些工作资料,我不知道父亲在干什么,也看不懂他在忙什么。"我饿了,啥时候带我去吃饭啊?"父亲一边整理资料文稿,一边从更衣柜里拿出了面包和香肠,"你先吃吧,挺好吃的,我要去一趟站台,看看卸车的情况……"我看到他拿着一沓"作业单"急匆匆走出办公室。等父亲带我走出办公楼,路灯都亮了,星星静静地眨着眼睛。后来,从学校阅报栏里工厂自办的《松陵报》上得知,中国第一架多用途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歼8Ⅱ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