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美国人埃里克·杰·多林的《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从1784年第一艘抵达中国广州的美国船"中国皇后"号说起,描述了美国人热衷对大清帝国茶、丝绸、瓷器等商品的追逐,以及为获取中国商品而搜集海獭皮、檀香木等故事。"中国皇后"号帆船出发的时间是1784年,这一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第二年。这场战争起于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垄断。美国人一旦获得自由,当然要立刻赶往茶叶的原产地,纽约商人为这次远航筹集了启动资金。  相似文献   

2.
前沿关注     
中国应向美国提出经济要求"来而不往非礼也"。在美国"频频出招"的同时,中国是否也应该向美国提出合理的经济要求呢?为什么中国没有向美国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除了可能还不习惯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3.
刘广为 《人民论坛》2012,(27):16-17
中国--美国:美国重返亚太搅局事件经过: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出炉,美国在军事、经济、政治、外交上多管齐下,力图打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位。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过程中,不断崛起的中国是美国不得不正视的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5.00元美国教育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哪里?中国教育假如复制美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就一定会像美国那样成功吗?中国教育引进了美国教育正确的理论和实践了吗?中国的小留学生到了美国,就能从学渣变学霸,一夜脱胎换骨吗……在美国任教多年的作者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其实美国教育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美国没多少人知道"56号教室"和中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威胁"是美国对中国由来已久的一种偏见"意象",它的生成是知识、制度和利益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频频推出"中国威胁论",目的在于抑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威望,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朝鲜战争中,美国情报机构基于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分析和评估屡屡失误,深刻影响了美国决策层,导致其对中国出兵的可能性做出错误判断,甚至对中国官方发出的警告表示怀疑,最终做出"中国不会公开介入朝鲜战争"的错误判断。美国决策的失误,导致中美的军事冲突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7.
郭晓东 《传承》2012,(18):73-75
作为国际社会中"中国责任论"的主导者,美国将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表明其对华战略的新调整,意图在承认中国崛起的基础上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以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和国家利益。美国不断热炒的"中国责任论"是一把"双刃剑",将对中国和平发展产生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是美国一手挑起的。美国认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经济"脱实就虚",已重病在身。支撑全球货币体系的美国,随着纸币时代的终结,想要让制造业回归,想要扭转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特朗普政府看到了中美贸易间存在的顺逆差,却没有认真思考顺逆差的根源;看到了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日益崛起,却没有认真思考同一世界既能容下美国、中国,也能容下全球各国;看到了美国当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却没有认真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美军第十五步兵团从参加镇压义和团运动到以保护美国侨民侨居为名进驻中国天津到全面抗日初期撤离中国,其中深刻地隐含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政策.从美军第十五步兵团在中国的情况入手,以此来透视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门户开放"政策."绥靖主义"以及"扶蒋"政策.  相似文献   

10.
方琼英 《传承》2010,(15):68-71
美军第十五步兵团从参加镇压义和团运动到以保护美国侨民侨居为名进驻中国天津到全面抗日初期撤离中国,其中深刻地隐含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政策。从美军第十五步兵团在中国的情况入手,以此来透视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门户开放"政策,"绥靖主义"以及"扶蒋"政策。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东亚地区战略地位上升,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洲"。美国东亚战略做了新的调整,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在东亚的军事优势、试图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推行积极的东亚参与外交。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涉及对华强制性接触、单边压力下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影响。尽管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形成一定的压力,但是应该理性看待其影响的限度。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
<正>2016年12月11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声称,他完全理解"一个中国"政策,但不明白美国为什么必须受"一个中国"政策束缚,除非中美就贸易等其他议题达成协议。特朗普大放厥词,竟然要拿美国历届政府坚持近40年的"一个中国"政策做交易,引发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13.
薛涌 《同舟共进》2008,(8):13-14
四年多前,笔者和国内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共餐。他席间放言:"美国根本没有竞争力。再过几年中国企业会取代美国企业而征服世界。即使是大学,中国也很快能和美国平起平坐。"笔者当时觉得他不过是吐一时之快,但不久就陆续读到国内许多学者的类似言论,比如,"中国经济比美国更自由","美国的民主制度交易成本太高,不如中国有效率"等等。最近国内一位知名学者也描述道:中国学者曾对美国  相似文献   

14.
<正>上世纪60年代,经过海外"保钓"运动的洗礼,台湾、香港在美国就读的学生从美国、日本的嚣张气焰和蒋介石集团的软弱中看清了国际强权政治的本质,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认识到要保卫钓鱼岛,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此后,"保钓"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统一运动"的一部分。1970年由台湾、香港在美国就读学生自发兴起的海外"保钓"运动在近1年的风起云涌后,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尤其是1971年4月10日"保钓"人士在华盛  相似文献   

15.
亚洲太平洋地区是世界多极化格局下大国角力的主竞技场之一,美国二战后十分重视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通过均衡战略防止苏联和日本等大国对于美国主导下的亚太格局的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有意利用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矛盾,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已达到延缓中国发展和防止中国崛起对美国亚太地区主导权造成根本性冲击之目的,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环境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本文拟在回顾美国战后亚太战略的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就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军 《协商论坛》2013,(7):49-51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他的经典名著《美国与中国》的开篇,将"中国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概括为"由于太多的人,过分密集在太少的土地上,从而使人们为了维护生命,耗竭了土地资源以及人的智慧和耐力"。"中国6/7的人口不得不密集在1/3的土地上。"费正清写道",据粗略估计,中国确实有人居住的地区大约只有美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0,(7):37-37
<正>美国号称自由国家,但一些中国人到了美国之后,往往会感到困惑,觉得在中国享有的一些"自由"在这个自由国家却要受限制了。不但根本谈不上为所欲为,甚至连在自己家门里面也不能为所欲为了。  相似文献   

18.
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今天约见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奉命就美国提高美台关系问题向美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刘华秋说,美国政府不顾中方的多次交涉和坚决反对,公然宣布将采取一系列提高美台关系的措施。这是美方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政治行动,不仅严重违反了中美间三个联合公报确定的原则,而且粗暴干涉了中国内政,践踏了中国的主权,  相似文献   

19.
李加洞 《理论月刊》2007,(10):140-142
20世纪70年代随着"新冷战"的到来,太平洋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国在亚太战略重心转向经济领域;"新冷战"使中国对外开放得以顺利启动并使战后形成的东亚经济体系发生变动,中国被融入到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随着美国保护主义的实施、日本与亚洲经济进一步地结合以及"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美国亚太经济一体化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试论美国对华军事战略的三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江胜 《湖湘论坛》2010,23(6):126-128
围绕美国军事战略制定的依据,从制约与主导美国对华军事战略的两个方面,着重概括了美国对华战略考虑的战略需求以及对来自所谓"中国威胁"的认知。实际上,美国对华军事战略考虑是基于其战略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