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日本,贵族不是后世史家赋予前人的历史概念,而是从古代一直延绵存在到战败的特定的社会阶层。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贵族居于政治舞台的中心,即律令时代的公家贵族、幕府时代的武家贵族、近代身份制度重组后形成的新贵族——华族。不同时期的贵族在规模、结构、功能上各有不同。贵族传统的存在对日本国民性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份至上,注重传承,带来国民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2.
沦为殖民地以前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封建时代,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尽管目前对印度尼西亚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时间尚有争议,但就土地所有制而言,从所能接触到的资料来看,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土地所有制基本上是土地王有制,或者说是以国王为象征的国家所有的封建土地国有制,而不是象中国封建社会的私人地主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风文化的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风文化是产生于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的独具日本风韵的文化。其主要表现为净土信仰的流行、造型艺术的繁荣以及国文学的隆盛。以贵族为中心、以和风为主体的国风文化,对后世日本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给予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人相关的灾异思想随儒学一同传入日本,在天武朝以后开始作为政治理念被采纳,对古代日本的政治、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律令体制下,灾异思想不仅对改善日本古代政治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也推进了日本古代灾害应对体系的确立,使古代日本人的自然观发生了重大改变。而灾异思想之所以在日本实现了不同于中国的独特发展,与日本天皇的特殊"神"性及氏姓制度的旧秩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多姿多彩的日本近代,思想大家不断涌现,其中富有批判精神的长谷川如是闲和津田左右吉极具魅力.长谷川的“国家批判”是对游离于“生活”的近代日本国家形态的批判,津田的“否定史学”则意在构筑以“国民思想”为主体的日本文化.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解决传统和近代的矛盾,回答如何构建近代日本文化的问题.惟其如此,他们的思想对战后的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兴盛是民族的兴盛。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 ,随着人文理性的低迷 ,科技知识成为当代话语。经济杠杆和市场规律 ,使得大学日趋商业化、消费化、大众化 ,大学生活出现了狭窄化、专业化、技术化的倾向。同时在后现代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下 ,大学生不再是关心社会解放、人类终极意义的“自由精英分子” ,他们放弃了精神信仰和历史意识。可以说 ,这种大学的危机是现代世界的普遍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目前日本高校出现的“学历贵族”失落现象 ,为我们审视大学和文化精神关系的重要性提供了现实价值。一、学历贵族———日本的精英在日本 ,所…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人相关的灾异思想随儒学一同传入日本,在天武朝以后开始作为政治理念被采纳,对古代日本的政治、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律令体制下,灾异思想不仅对改善日本古代政治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也推进了日本古代灾害应对体系的确立,使古代日本人的自然观发生了重大改变。而灾异思想之所以在日本实现了不同于中国的独特发展,与日本天皇的特殊“神”性及氏姓制度的旧秩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日本姓氏与中国姓氏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拥有1亿多人口,但其姓氏的数量却达到了二十几万,可谓世界称奇。我国的姓氏发展也是历史悠久。可以说姓氏与我们每人都息息相关。那么拥有很深文化渊源的两国在姓氏的发展上又是否存在什么异同呢?二者又各自存在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姓氏和中国姓氏的发展历史。一、两国姓氏各自的发展历程(一)日本姓氏的发展历程1、氏与姓的产生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提出了一项在东方建立殖民大帝国的侵略计划——“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根据这计划,日本将建立以日本为中心,“满”、华为基础,包括东南亚地区在内的大东亚新秩序,以促进以上国家的“共存共荣”。为实现这个野心勃勃的侵略计划,日本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政策。尽管日本在占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唯独在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地主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剥削方式,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被迫成为佃农,地主利用对土地的占有权收取高额地租.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阻碍着日本农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国家的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设带来严重威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战后的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农地制度改革,通过三个阶段的改革,最终确立了土地私有和公有并存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俄国贵族古时候分为大贵族与服役贵族。服役贵族系由封建王公和领主的仆从发展而来。在莫斯科公国崛起时期完成的这一变化,系受到蒙古家臣制度的影响,而蒙古的家臣制又可追朔到中国春秋时期。这一个例表明,蒙古统治对俄罗斯君主专制制度形成的影响中,含有中国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11,(2):4-10,77
日本福岛核危机在德国引发了全社会对人类核安全的大讨论.根据德国民众要求退出核能这一主导民意,联邦政府快速制定了退出核能的时间表,并加快了德国能源行业的转型和能源供应的根本性转向.德国政府提出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站,成为首个弃核的工业国家.本文在对后工业文明反思的基础上,对日本核危机对德国政治格局产生的深刻影响、德...  相似文献   

13.
日本教育法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之后,日本教育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与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是与高 度重视教育法制建设密切相关的。同英、法、美诸发达国家相比,日本是颁布教育法最多的 国家,几乎所有教育的问题,即便是非常具体、细节的问题,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并严格 施行。本文着重就日本教育法制的特点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的重要贡献之一是通过有利于技术引进的制度创新,启动了日本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并为工业化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其中就包括明治政府通过移植西方法制度编纂日本商法典。在家族主义思想影响下,明治立法者对西方公司法制度进行了有利于富商家族("财阀家族")维持家族财产总有制的适应性翻译。财阀利用商法规定的合名公司、合资公司与股份公司组织形态实现了向康采恩组织结构的演化,满足了财阀对家族财产总有与隔离风险的要求。商法为财阀家族加强对家业的控制提供了法律工具与保障。在商法的引导、保护与支持下,财阀的形成及其巨大化弥补了作为后发国家日本启动工业化的两大短缺因素——资本原始积累与产业系统性的不足。日本财阀组织可以被认为是对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短缺因素的制度替代。尽管财阀制度降低了日本工业化的成本,但也不能忽略财阀制度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5.
英国议会贵族院长期以来保留世袭贵族的议席 ;该院不但行使立法权 ,而且还兼任英国最高法院。这是英国自 1 7世纪宪政革命以来遗留的两大宪法问题。布莱尔政府顺应国内公意和欧洲联盟的潮流 ,于 2 0 0 3年先后发布了改革贵族院的两篇协商文件。本文结合英国宪政传统的原则和精神 ,深入剖析了这两篇协商文件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并试图揭示此次贵族院改革在英国宪法史和西方宪法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日本政治中的官僚——以国家发展模式转换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僚在日本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国家发展模式所决定的.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是国家主导下所推动和进行的.作为国家的行政主体,日本各省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巨大的社会作用反馈到政治上客观要求官僚机构在政策制定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随着日本现代化的实现,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开始从"国家主导"向"民间/市场主导"转换,然而日本的政治进程并未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迫于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压力和日本各界日益高涨的"官退民进"的呼声,冷战后日本进行了两次大的行政改革,使得日本官僚机构在日本社会的活动领域和干预程度日益减少,相应地其在日本政治过程中的地位从"匿名的政策决定者"变为"单纯的政策执行者".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的物价几经大的波动,但进入80年代后逐渐稳定,1981~1993年,批发物价年平均上涨率为 1.8%,消费者物价年平均上涨率仅为 20%。这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属物价涨幅最低之列。日本是市场经济国家,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日本政府同时也注重对物价进行广泛干预的调控、直接参与制定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8.
大宰府在古代日本对外关系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宰府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变化与东亚世界情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作为前近代东亚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主导着国际局势的动向。对于古代日本而言,外交意识如何跟进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情势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大宰府的成立和职能的变化,反映了古代日本对外意识嬗变的外在动因。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构成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基础的重要因素,其市场运行不仅受国民经济景气和金融政策的影响,而且反过来也对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日本80、90年代的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要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贯穿于70年代至90年代的地价“泡沫”和金融扩张及其相互作用是一条主线。尽管我国与日本在所有制等社会经济基础层次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在土地的市场运行和金融运行层次上却有着相似的作用机理,因此,分析研究日本这三十年间的地价涨跌及其与金融体系的关系,寻找其经济灾难的根源,吸取经验、借鉴教训,对于我国房地产业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民族国家诞生于欧洲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其背后是民族主义的竞争逻辑,因此它亦拥有巨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近代时期,东亚三国之要务在于建成现代民族国家以抵御外侮,但唯有日本获得成功,中韩两国均遭遇重大挫折。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韩两国与日本传统公私观的不同。在思想与政治上受到中国巨大影响的朝鲜王朝,其超越狭隘民族意识的儒家"天下为公"思想使其在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竞争逻辑面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但这种看似具有时代局限性的普遍主义思想,或许却能够为解决今天东亚地区的各种悬案提供一些思想资源,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形态的指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