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处大巴山脉与江汉平原交汇的长江西陵峡畔,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地区。近年来,夷陵区委区政府及民政部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构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标准化救助、市场化分担、常态化防灾、综合化减灾"新模式,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标准化救助提升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效率一是研究制定救助规范。2012年,夷陵区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夷陵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3,(12):41-41
定安县位于海南省北部,地处南渡江中下游,自然灾害多发,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近年,为提高灾害救助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救灾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定安县切实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县、镇(农场)、村(居)委会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全县减灾宣传、灾害预警、灾情收集、灾后救助等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应对自然灾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创新灾害救助模式,建立南政府救助、保险赔付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新型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江苏省张家港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逐次推进了“政府埋单、百姓受益”的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是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二〇一四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在不断健全救助制度、迅速启动救灾响应、及时下拨救助款物、提高科学决策支撑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灾工不断应、显著效  相似文献   

5.
庞陈敏 《中国减灾》2014,(11):10-15
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日益频发的严峻形势.适应救灾应急工作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预案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民政部于9月23—26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了全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编制人员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在23日举行的开班式上.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结合近一两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践,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老问题和新难题,并对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本刊选登了部分讲话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来,为有效应对灾害风险,福建省民政厅基于福建省情实际和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要求,不断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城乡自然灾害避险场所建设,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省县、乡、村三级的自然灾害避灾网络,灾害应急避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疆托克逊县民政局以县、乡(镇)、村(社区)应急救助预案为突破口,以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推进防灾减灾项目建设为抓手,提高应急救灾救助水平,做到有预案、有载体、有措施、有队伍,相互推动、互相促进. 逐步完善防灾减灾网络.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副组长,3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防灾减灾委员会和自然灾害救助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县防灾减灾和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各乡(镇)、村(社区)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应急救灾网络,缩短急救半径和应急救灾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8.
安平  葛立元 《中国减灾》2013,(12):42-4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探索研究自然灾害防范控制与救助措施。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政府通过投保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的方式,使遭受自然灾害的群众能够及时获得经济救助,帮助受灾群众提高恢复生产、生活的能力,成为了发挥市场机制、建立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大理市多措并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具体内容:一是及时调整充实民政局自然灾害应急队,举行组建以来首次应急演练。二是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形成以滇西救灾储备中心为主要依托,以民政局救灾仓库为重要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格局。三是指导全市111个村委会、31个社区居委会修订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开展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2,(17):29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来,为有效应对灾害风险,福建省民政厅基于福建省情实际和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要求,不断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城乡自然灾害避险场所建设,逐步构建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2,(3):17-17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创新务实,开拓进取,以深入实施民政基础建设、民政项目建设、民政信息建设、民政法制建设、民政规范管理建设等“五个民政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狠抓基层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防灾减灾和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实现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  相似文献   

13.
张世福 《中国民政》2010,(12):49-50
<正>2010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的立法宗旨贯穿于救助准备、应急救助、过渡性安置、灾后救助的全过程,集中体现和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条例实施后,对减轻我国自然灾害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其预期功效将主要显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4.
人类发展的历史始终伴随着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生死历程,从远古祖先祈求神灵保佑、无能为力承受风云不测发展到学会"亡羊补牢"的补救,从无知、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发展到躲避、抵抗、预警、预报、应急救助体系,从灾害预防和备灾发展到现代社会灾害风险评估和全新的安全理念,把防灾减灾工作看成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民政局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着力从健全救灾体系、加强设施建设、开展减灾宣传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水平,不断开创安丘民政救灾工作新局面。加强减灾体系建设增强灾害救助能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安丘市防灾减灾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灾害预警、灾情会商、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完善《安丘市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精心编制市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灾网络体系。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在县级,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甘肃省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议强调,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目的是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灾害管理由“应急救助”向“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转型。甘肃省是全国自然灾害高发易发省份之一?素有“十年九灾”、“无灾不成年”之说,特别是近年来多灾并发、重灾连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经受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后,甘肃省民政厅深刻体会到,建立和完善“综合政策”、“联动共享”、“综合减灾救灾责任”三大体系,是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的基本手段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2,(5):17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创新务实,开拓进取,以深入实施民政基础建设、民政项目建设、民政信息建设、民政法制建设、民政规范管理建设等"五个民政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狠抓基层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防灾减灾和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实现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年末,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其中有9件是气象灾害事件,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首当其冲。近日,本刊记者就气象防灾减灾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  相似文献   

19.
张云霞 《中国减灾》2016,(5):17+16+18-19
正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情已成为中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灾情数据作为防灾救灾工作的基础支撑数据,其管理与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水平。运用大数据理念,打造灾情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升灾情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水平,推动灾情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将灾情大数据打造成新常态下防灾减灾工作提质增效的新动能,无疑对于完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3年3月28日,第三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在四川省减灾中心召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及来自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各省(市、区)减灾中心负责人、业务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强省级减灾中心业务建设”展开讨论,交流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建设需求,共享国家和省级减灾中心建设发展经验与成果。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有关负责人就自然灾害救助评估、灾害信息管理、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体系与实践、无人机遥感减灾应用、减灾救灾标准体系等领域开展业务培训。四川、江西、上海等地代表介绍了减灾中心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