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命题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要求,目的在于“整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然,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我们需要借助把握它的科学体系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
刘建梅 《工会论坛》2013,(6):165-166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当代中国,中国梦具体的实现形式,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问题倒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正是“问题的倒逼”,才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赵诚 《理论前沿》2008,(19):19-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主要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是向“够格”的社会主义社会逐步过渡。这条道路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动态范畴,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下继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论断,这既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形成和确立,也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将近二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表述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变引人注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不断探索”这一特征慎重而恰当的表述 ,而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道路已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继往开来、全面推进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最新表述无疑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历程的高屋建瓴的全新概括  相似文献   

7.
“南方谈话”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宣言。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自信,主要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具有无比优越性的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特色”到“中国优势”的转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总结和概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四大特色”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是一个辩证统一需要不断丰富的有机整体.其中,实践特色是基础,理论特色是灵魂,民族特色是精髓,时代特色是关键.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这“四大特色”,对于我们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